你真对知道酗酒的危害吗?
大家晚上好,我是高栋,晨读会2014年学员,今晚分享的主题是“远离酗酒保护健康”。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因为我曾经是一个酗酒者,深受其害。现在已经从酗酒中走出来,改善了生活。
当我第一次翻阅塞利格曼这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就将这本书的第十二章《让人欲罢不能的酒精》锁定为阅读重点。迫切的想看看塞利格曼这样的大师是如何谈论酒精的。因此,在精读前,就提前浏览了这一章节。
后来,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和晨读会的小伙伴一起完成了20天的精读,觉得意犹未尽,总觉得塞利格曼先生有些内容的解释不够通透,于是我拓展阅读了大卫林登教授的《愉悦回路》一书,重点阅读了书中跟酗酒有关的部分。
今晚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融合塞利格曼《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和林登《愉悦回路》两本书的内容,谈我对酗酒的看法。
你以为你以为的是你以为的吗?
塞利格曼在第十二章开篇导语部分,引用了阿洛伊灯光控制权判断实验。他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关注物质滥用问题中的“康复方法“和“事实真相“。塞利格曼的逻辑是:阿洛伊的实验证明,正常人的判断有误,不能轻信。专家是正常人,所以对专家的观点、意见要批判的接受,因为他们未必是事实真相。
塞利格曼的这个观点,引发我的思考:塞利格曼也是正常人啊,他的观点也要批判的接受。要看他的观点形成过程,逻辑是否严密。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塞利格曼先生的逻辑。因为这份注意,还真看出了点问题。对一些内容,也与塞利格曼先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此,我也给你提个醒,高栋,正常人一枚。这哥们今晚分享的内容,您也要以批判的思维对待,谨慎接收。进入正题。
酗酒是药物成瘾的一种
塞利格曼在“酒量好与酗酒有什么不同”这一部分,引用了梅尔文的量表来界定酗酒者。但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通过症状多少这个标签来分类,判断酗酒者。塞利格曼认为—
—酗酒是一种酒精滥用的行为,属于物质成瘾的一部分。那成瘾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愉悦回路》(49,8-9)林登教授是这么说的:药物成瘾可以定义为,面对与日俱增的负面生活后果,仍然持续、强迫的使用药物。
看看,我们身边的酗酒者,哪一个不知道酗酒有害健康,危及生活。哪一个醒酒后不是信誓旦旦,打死也不喝了。可一到酒桌,这些想法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面对已知后果,依然如故,就是上瘾。
酗酒是病
塞利格曼在《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的(173,21-22)是这么说的:“我赞成把酗酒看做一种疾病。并不是因为它是不可动摇的真理,而是因为到现在为止,它比其他解释更有希望。”
塞利格曼还说“疾病一般是暂时的,通常是可以治愈的,而罪恶通常是永久的,它根植于不好的性格,而性格几乎很难改变。疾病较具体,而罪恶则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疾病是跟人无法控制的,而罪恶是你的选择。”
赛利格曼从鼓励酗酒者自我改变的角度,将酗酒看为一种疾病,是他的主观倾向。我说,酗酒就是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病。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来看疾病的定义。
什么是疾病?
疾病:由“体内遗传系统存在疾病基因”或“环境刺激因素”等的作用下引发或诱发生命机能发生有害改变。引发代谢、功能、结构、空间、大小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称之疾病。疾病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来减轻或消除。
疾病的两个标准:诱发生命机能发生有害改变、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来减轻或消除。我们再看酗酒,如果酗酒能符合“生命体发生改变,产生异常行为”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确凿的称酗酒就是疾病。
酗酒产生的异常行为司空见惯——不省人事、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已经符合外在行为这个条件。你可能说,那酒醒了就没事了,正常了,人没啥太大变化啊。酗酒还能改变生命体的结构吗?
我们来看酗酒引发的大脑功能的变化:
《愉悦回路》(55,5-14)我们知道精神活物(酒精是其中的一种)能激活内侧前脑束愉悦回路——尤其是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神经元 ,这一激活是药物带来欣快感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知道感觉经验可以将记忆写入大脑回路 ,这些记忆痕迹至少有一部分通过 L T P和 L T D在突触中形成。最后 ,我们还知道成瘾有一个时间进程 ,最初的欣快感逐渐被药物的耐受性 、依赖性和对药物的强烈渴望所取代 。即使停止服药 ,心瘾仍会持续数年。持续的欲望导致旧瘾复发的可能性增加 ,且通常是由压力引起 。综合以上事实得出一个简单有趣的结论:重复使用精神活物(包含酒精)导致内侧前脑束愉悦回路的功能发生持久改变 ,包括 (但不局限于 ) L T P和 L T D ,这些持久的变化奠定了成瘾轨迹的某些方面,尤其是耐受性 、依赖性 、渴望和旧瘾复发 。
酗酒,滥用酒精导致“内侧前脑束愉悦回路的功能发生持久改变 ,包括 (但不局限于 ) L T P和 L T D ”。也就是说,酗酒改变了大脑的功能,符合疾病的另一个条件导致生命体变化。
酗酒既有外在的行为表现,又有内在的生命体变化,符合疾病的条件,因此酗酒就是疾病。
-
酗酒,病,各个阶段的表现及伤害
酗酒既然是疾病,那其发生、发展必然有一定的阶段过程和特征。
用《愉悦回路》中的知识来看待酗酒,酗酒的发展有4个阶段。
阶段一:喝酒,获得强烈的欣快感和满足感;
阶段二:重复、无节制的饮酒,大脑对与“欣快感、满足感”相关的喝酒行为,形成深刻记忆;
阶段三:酗酒者出现耐酒性和依赖性;表现为酒量越来越大,喝酒越来越多,对酒精形成依赖。
阶段四:耐酒性、依赖性进一步增强,极度渴望饮酒,通常会被与酒有关的事物刺激,饮酒进一步加剧。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最初一瓶啤酒的酒量。两瓶啤酒那几乎就醉了。后来因为工作缘故,应酬增多,几乎天天有酒场,不知不觉酒量大增。能喝个七八瓶。再后来,没有酒场
也要哥们喝一点,不喝难受,心理不舒服。喝醉了睡觉,酒醒了发誓。身体状况也直线下降。众所周知,酗酒伤身,除了我们常说的伤害,还有哪些我们不了解的。
我们来看酗酒四个阶段,对人的大脑愉悦系统的影响:
阶段一、阶段二:被酒精刺激产生的愉悦感主导;
阶段三:耐药性和依赖性影响其他渠道的愉悦感;也就是说,其他的愉悦已经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或者说酒精刺激产生的愉悦抑制了其他愉悦对人的感觉。
阶段四:喝酒的欲望会占上峰,控制酗酒者,导致愉悦回路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从其他体验中所获得的乐趣。例如从运动、美食中获得乐趣。
酗酒既会因为醉酒行为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化,又回引发身体健康、大脑功能的变化,害人不浅。
关于酗酒的渐进
在《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中,塞利格曼先生评价了匿名戒酒会对酗酒渐进的说法,但没有
给出自己清晰的观点,也没有给出足够的事实依据。我们来看林登教授的研究:
《愉悦回路》(58,8-19)
习惯性地过度使用药物会造成伏隔核、背侧纹状体和前额叶皮质被腹侧被盖区的神经元密集刺激 ,也会导致这些目标的结构发生改变 。连续 5天服用后 ,伏隔核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是神经递质强啡肽 ( d y n o r p h i n )增加 ,它是具有和一样作用的天然分子脑内啡的一种 。当伏隔核中强啡肽的释放增加,会抑制这部分愉悦回路的电位活动 (从而阻止了 “上游 ”结构如腹侧被盖区的活动 ) 。伏隔核的活动还会进一步受到另一个机制的限制 :将信息从海马 、伏隔核、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传递到伏隔核中使用谷氨酸突触的 L T D 。伏隔核的这些变化导致愉悦回路难以激活 ,所以 ,这很可能是成瘾的早期特征,即耐受性和依赖性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 ,如果不能服用更多的 ,愉悦回路的作用就会被长期抑制 ,进而导致抑郁 、昏睡 、易怒,甚至无法从其他活动中获得愉悦 :这些都是药物依赖性 /戒断的心理症状 。
综合塞利格曼、林登两位大师,以及匿名戒酒会三方的观点,,酗酒的渐进性包含两个方面:1)越来越严重的并发症,对身体的伤害;2)人体大脑结构变化,引发的酒精的耐受。
危害行为
我想还有第三个方面的渐进,因为酗酒造成的人际关系的伤害也越来越多,呈渐进形式发展。看看我们身边,因酗酒伤害夫妻、朋友、同事关系的比比皆是。
酗酒改善的生物进程
酗酒是瘾,酗酒是病,酗酒改变大脑结构危害十足,能改变吗?塞利格曼教授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中给出了瓦利恩特长达40年的研究事实,1/3的酗酒者是可以改变的。今天你又在这说的这么吓人,酗酒改变大脑结构,已经改变的大脑结构还能改回来吗?好消息是,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再来看林登教授的研究。
《愉悦回路》(62,8-63,1)如果这些生物进程对成瘾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社会 /经验的因素对戒瘾有什么作用呢?谈话 、 1 2步团体疗法 、祷告或冥想真的有用吗 ?基于对成瘾的遗传倾向和生物机制的了解 ,应该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我们受制于基因和大脑的化学变化 。但这种说法肯定不对 。神经回路的持久改变是长期服用药物的结果 ,例如神经元出现 L T P 、 L T D以及结构性的改变,但一个人的经验也可能引发这种改变 。事实上 ,正是这种机制将我们的经验写入记忆 ,形成我们的个性 。大脑的因果关系是双
向的 ,当然 ,我们的基因和神经回路使我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但大脑也具有可塑性 ,可以通过经验来改变神经回路 。当一个成瘾者开始谈话或通过静心冥想减压 ,或者在药物使用和负面的人生结果之间创造联想,这些作用不仅仅发生在空想的非生物学领域 ,且会在愉悦回路中产生变化 ,逆转或抵消成瘾过程中神经元的重新连接 。这就是社会和经验的生物学基础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