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流行文化透析
吴涤非
就世界华人电影业来说,成龙是一位业界英豪。其作品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时间之长,均属少见。因而探索其成功奥秘,读解其作品底蕴,揭示其打斗搏命背后的文化含义,是我们深入理解有关成龙电影现象的一条可行之路。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做一番探讨。
一、
从通俗文化或者流行文化的角度来看,成龙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标识。一位普通的观众就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出什么是成龙的电影。于是,成龙的电影成为流行文化市场上消费品中的名牌,受到大批消费者的追捧。从港岛走向亚洲,从亚洲走向世界。
就表层来看,所谓成龙品牌,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影片的情节。在成龙的作品中,很少出现错综的情节线索或者复杂的人物关系。早期的5醉拳6(1978)与5师弟出马6(1980),场景变换不多,人物关系简单明了,主人公为正义及复仇而战,先败后胜,
最终功德圆满,成为真正的侠义之士。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成龙转变戏路,从古装片改为时装片,上述情节与人物关系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穿上时装的成龙,无论是作为执法者(比如5警察故事系列6、5A 计划系列6、5尖峰时刻系列6),还是江洋大盗(5龙兄虎弟系列6),抑或普通市民(5霹雳火6、5一个好人6),甚至黑帮老大(5奇迹6),永远站在公理与正义一边,除暴安良,扶弱济贫。他的对手总是企图侵犯公众利益,威胁市民安全,或者欺凌弱小,称霸一方。于是,在紧急与危难时刻,都可以指望英雄(成龙)出场。并且,即便是英雄不幸被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我们也都知道,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成龙。成龙的电影在巨额票房收入的刺激下,投资不断膨胀,其作品中的时空也开始大幅度的跳切:纽约(5红番区6)、洛杉矶(5尖峰时刻6)、日本(5霹雳火6)、欧洲大陆(5龙兄虎弟6)、南非(5我是谁6)、澳大利亚(5一个好人6)、撒哈拉沙漠(5飞鹰计划6)、亚洲丛林与马来西亚(5警察故事3之超级警察6),成龙的舞台在世界范围不断延伸,而全球的电影观众,也在逐渐被其吸引。虽然时
117
空变化了,场景豪华了,故事却仍然相对简单,谈不上扑朔迷离,无非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与较量而已。
其次是影片中的人物。成龙作品中的人物,大约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英雄,正义与公理的维护者,成龙本人总是扮演这其中的佼佼者。比如5醉拳1、26中的黄飞鸿,5警察故事系列6中的陈家驹,5A
计划系列6中的马如龙,5一个好人6(又名5义胆厨星6)中的厨师,乃至5奇迹6中喜作善事的黑帮老大。第二类是善良的弱者,他们是恶势力欺压的对象,也是英雄们出手拯救的对象。这种弱者有相当数量是女性或儿童。比如5尖峰时刻16中被的韩领事之女,5红番区6中被歹徒的超市女老板。第三类是歹徒,包括黑恶势力与执法机构中的腐败分子。比如5特务迷城6中的,5龙兄虎弟6中的帮派,5A计划6中的警界败类。他们是英雄的死敌,而战胜他们,则是英雄得以扬名天下的必由之路。第四类是所谓中间人物,他们在善恶与是非之间徘徊,在道德上具有某种比较模糊的特征,常常以死来赎其罪,或者接受现实的惩罚而获得新生。比如5警察故事16中黑帮头目的女秘书莎莲娜,5特务迷城6中被用来勾引成龙的青年女子,都不能用纯粹的好人或坏人来划分。前三类人物,几乎出现于成龙的所有作品之中,而第四类人物,只是在部分作品中出现。
其三是影片的风格。成龙作品作为功夫或者动作片类型,具有自己的独立特征。首先是其精心设计的搏斗场面。这种场面,有时长达十几二十分钟,常常成为支撑影片的重要组成段落。并且其打斗往往与环境和器物结合,贯穿流畅,曲折激荡。比如5警察故事16结尾处,大商场内的打斗场面,如一曲激昂跳跃的乐章,节奏鲜明,动作新颖:陈家驹跃向天井中的巨型吊灯,从六、七层楼的高度,顺绳而下,堪称动作设计与表演中的经典。其它如5A计划6中悬身于巨钟指针之上,5红番区6中从高楼边缘跃向马路对面的小阳台,5我是谁6里从高楼的玻璃斜面上滑落,都是非常精彩、搏得影人与影迷赞叹的动作场面。成龙电影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独具一格的动作蒙太奇的展现,其次是其孜孜以求的
喜剧效果。七十年代末,成龙以功夫喜剧成名,此后喜剧性效果一直成为其作品不变的追求。喜剧加动作也似乎成为成龙品牌的一个固定标识。从5醉拳6与5师弟出马6中顽皮的功夫小子,到5警察故事系列6中好逞强、爱吹牛的干探陈家驹,以及5尖峰时刻6中外表愚钝、内藏心机的香港警探,成龙电影中的主人公常常是具有喜剧性格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喜剧性格,往往是导致某种喜剧效果产生的内在原因;而同时根据喜剧性格而安排设计的喜剧情节与事件,便构成了喜剧效果诞生的外部因素。于是,像5警察故事16中陈家驹弄巧成拙、被女人戏耍的场面,自然就获得了观众的满堂笑声。
以上,我们探讨了成龙品牌的表层特征,而真正能够体现成龙电影精髓之处的,却远不只是这些皮毛,成龙的作品,还有着更加深刻的文化含义与社会功能。
二、
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说过:/英雄、俊杰、模楷、典范是所有民族的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从远古的史诗到近代的电影莫不如此。0¹尽管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众说纷纭,但作为世界文艺史上的客观事实,其存在却是少有争议的。
成龙的电影,就是一部部有关英雄的
118
传奇故事。
首先,让我们考察一番成龙作品里英雄们的事迹。早期的英雄着古装,顽皮可爱,喜欢恶作剧,常常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不过当危险来临,亲友遇难,无辜百姓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无论是/阿龙0、/龙少爷0、还是青年黄飞鸿,都会飞身跃起,搏命冲杀。虽然几年之后,成龙的戏路转变,时装英雄替换了古装豪杰,但主人公如陈家驹、马如龙之辈,在喋血撕杀之余,仍然不忘调侃嬉笑。这是成龙英雄的一大特征,也是诸多/龙迷0所深深眷恋之处。
成龙的英雄,仿佛我们身边熟悉的朋友,可以亲近,能够调侃,甚至可以向他大发脾气,其喜怒哀乐与我们大家相通相近,难分彼此。没有传统英雄身上凡人难以企及的高贵或者雄伟,不作大义凛然之态,也不说惊天动地之语,即使做出英雄业绩,也不以英雄自居。无论其身份是警探(5警察故事系列6),功夫小子(5醉拳1、26,还是见义勇为的市民(5一个好人6),乃至江洋大盗(5龙兄虎弟1、26),都带有这种平民的特点。
此外,像我们世俗之人一样,英雄们也常常拥有一些世俗的毛病。比如5警察故事16中,陈家驹时常吹牛逞强,造成一系列的喜剧场景;5一个好人6中的厨师,在无意卷入一场是非之后,也几次想要退出;有时又过于善良,被凶残狡猾的对手欺骗(5特务迷城6);其一身武功,也曾为司法败类所用,险丢性命(5我是谁6)。不过,反败为胜,也是冥冥中必有的定数,所以成龙作品迄今还未出现过悲剧英雄。
总之,成龙的英雄带有深刻的平民化特征,他们在市井沉浮,在世俗的世界里成就功勋业绩,往往并不怀抱凌云冲天之志,却在无意之中获取了英雄桂冠。他们貌不惊人,有时还仿佛滑稽可笑,却在危机四伏的时刻崭露出男儿本。当银幕上的成龙怒目圆睁、血汗横流之时,观众的心底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仿佛英雄就是成龙,成龙就是英雄。
就银幕之外而言,二十余年长盛不衰的明星生涯与高额票房,加之拍摄动作场面时搏命一般的勇士精神,身负创伤数十处,都使成龙的名字在生活中成为英雄的同义语。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成龙式的英雄与人类的英雄崇拜情结。所谓英雄的传奇,几乎与人类的文明史一样古老。那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人救民救国于水火之中的英雄本,仿佛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追求。人类对英雄的景仰与崇拜,似乎可以被概括为某种心理与文化的本能。这种本能具有强烈、持久和难以抑制的生命力,贯穿人类的整个文明史。无论是现实中的英雄还是虚构作品中的英雄,都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宠儿,深受大众追捧的人物。
毋庸置疑,成龙作品的世界,是一个英雄的世界。英雄是理所当然的主角和无可争议的核心。一切以英雄为轴心运转,理解了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就理解了成龙的作品。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其一是半神式的英雄。尽管成龙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行为与语言上更接近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缺点毛病,常常被对手击倒,会喊疼,会抱怨,但仍然具有所谓/半神0的特征。
首先,他们永远是最终的胜利者。无论是处于多么不利的处境或者多么危险的时刻,英雄总能够反败为胜。5我是谁6一开篇主人公就被中央情报局中的败类暗算,虽大难未死,却已失去记忆。随后,在不明对手的情况下,一次次死里逃生,败中
119
求胜,终于使真相大白于天下,败类受到公正的惩罚。其余如5警察故事系列6、5A计划系列6、5尖峰时刻系列6,以至早期的5醉拳6与5师弟出马6,莫不如此。
其次,他们具备超人的体魄和技能。尽管成龙在塑造英雄的过程中,常常不用替身,亲自去完成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动作场面,其惊人效果有时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任何一个大的动作场面,都不可能用一个镜头来贯穿完成。同时每一个镜头也不太可能都一次通过。成龙影片的结尾,常常把拍摄失败的镜头剪辑起来,形象地展示出每一镜头的来之不易。换句话说,没有人能够真正连贯地完成成龙影片中一个大的惊险动作场面,即便其身手敏捷、勇于搏命。因为这种大的动作场面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的体能极限。而完成这种壮观场面也只有依靠分镜头拍摄剪辑合成的电影手段,才得以在银幕上实现。于是,银幕上的动作英雄,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也就只能是/半神0式的英雄。
其二是喜剧化平民化的英雄。如前所述,成龙电影中的主人公或者顽皮可爱,或者外愚内智,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无论是黄飞鸿还是陈家驹,阿龙还是马如龙,以至李督察(5尖峰时刻6系列)和清宫大内侍卫(5上海正午6),成龙的英雄从不冷漠高傲,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相反,他们与普通百姓心心相通,喜怒哀乐与凡人同一不二。此外,他们还拥有世俗的欲望与弱点,比如逞强好胜,被漂亮女人的小伎俩所骗,等等。
半神式英雄与喜剧化平民化的英雄,是成龙式电影中英雄世界的主旋律。几乎所有的成龙作品都打上了这种英雄烙印。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也是全世界/龙迷0所期盼、眷恋、向往的英雄世界。半神式的英雄,可以保证主人公在惩恶扬善的漫漫旅途中具备强健的体魄,拥有超的技能,在正义与公理的旗帜下,完成众多看起来似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这是成龙本人的银幕形象,也是广大观众的心理期望。在一个各种犯罪势力相当猖獗的现实世界里,能够在幻想的世界里化身为英雄(成龙),的确也是一件令人快乐向往的事情。即便是弱者或者妇女儿童,也可以幻想,在危险来临的时刻,有英雄(成龙)降临,在殊死拚搏之后,共同出离苦海。于是,我们在半神式英雄的业绩里,获得快乐与安慰,并产生对下一部英雄故事的期待。
如果说半神式英雄的业绩,使我们欣喜并且崇敬,那么喜剧化平民化的英雄则拉近了我们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毕竟一个从语言到行为都与我们相差无几的人物,更容易获得我们的认同与好感。当一个仿佛我们亲朋好友的人成为英雄,这种认同与好感甚至有可能升华为狂喜或者狂热。的确,我们大家对
来自我们中间的英雄,往往会报以更大的热情和更深的喜爱。
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来看,成龙作品反复表达的是一种正义之剑的神话。无论角身份如何,成龙扮演的英雄永远站在公理与正义一边。他们经苦难,受折磨,却无怨无悔,初衷不改。他们走遍天涯海角,穿越荒原沙漠,正义与公理的声音是永远不能背叛的誓言。于是,他们就为公理而战,为法律而战,为一个公平、有序、和平安宁的社会而战。
尽管敌人狡猾而强大,以正义和法律的名义而战斗的主人公们却有着难以摧毁的无影无形的道德力量。如天地正气弥漫于宇宙之间,为英雄的壮举提供绵绵不绝的动力。这种巨大而难以估量的道德驱动力,使成龙的主人公们以劣势取得胜利,并以胜利获得观众。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成龙的主人
120
公与正义之剑合二为一。成龙的出场,就意味着正义之剑的出场,意味着惩罚邪恶之行动的开始。
于是,成龙最终不可以失败,因为成龙的失败将会意味着正义的失败;而在神话的世界里,正义是永远不会失败的。
所以,正义之剑的神话就在创作者与欣赏者共同的文化本能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诞生了。这一神话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正义之剑可以经受挫折,却不可以被邪恶战胜。
三、
喜剧是支撑成龙电影框架的另一重要元素。
几乎所有的成龙作品都含有喜剧因素。无论是早期的功夫喜剧,还是后来的警匪系列,喜剧因素一直是成龙占领市场,获取声誉的重要武器。而从观众(消费者)的角度来观察,喜剧也可以算作是成龙品牌的一大标识。以下从几个方面做一番考察。
首先,成龙电影中的人物常常是具有喜剧特征的人物。早期的功夫小子,比如黄飞鸿(5醉拳6)、阿龙(5师弟出马6)和小龙(5龙少爷6),个个贪玩冲动,逞强好胜,常常弄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但是他们善良的本性,侠义的胸怀,却使得上述弱点反而成为可以使人亲近的可爱之处。我们虽然开怀大笑,却不是出于讥讽的快感,而是发端于某种类似于看到好朋友又犯了老毛病的忍俊不禁的情感。同样的喜剧性特征也出现于后来的警匪片中, 5警察故事系列6中的陈家驹,5尖峰时刻系列6中的李督察都具有各自性格中的缺点,当这些缺点在特定情境下爆发出来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在主人公之外,有些重要的正面人物也具有喜剧特征。比如5尖峰时刻系列6中的黑人警探具备多种世
俗欲望:贪财好、追逐名利,以及常常违规违纪。这些弱点使我们不断爆发出阵阵笑声,却依然没有带来什么轻蔑的感觉;因为我们在关键时刻看到了其奋不顾身、拚死搏杀的英雄本。
反面人物的身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喜剧性的效果,但一般只是止于噱头而已。这大概是因为过于喜剧化的黑恶势力将会减损主人公的英雄业绩。不堪一击的歹徒如何值得英雄(成龙)出马?
其二,成龙的电影善于营造喜剧性的情境。归根到底,具有喜剧性特征的人物,最终还要在喜剧性的情境里完成喜剧的效果。内因只有通过外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大陆喜剧电影举例而言,5双龙会6里,成龙一人同时扮演一对自幼失散的双胞胎兄弟。由于两兄弟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一个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而另一个只能在城市里游荡。此外,音乐家文雅内敛,而流浪汉却粗俗外向;不过,仅从外貌来观察,即便是亲朋好友也难以辨别出来。当两个人在同一个城市(香港)相遇,阴错阳差之中,彼此的社会角发生了互换。于是,流浪汉替音乐家演奏,而音乐家则不得不去处理与黑帮冲突一类的问题。当然,彼此的女友也常常认错男友,这自然又带来了不少喜剧效果。
再比如5警察故事16,陈家驹为使受其保护的女证人听话,约同事假扮杀手行刺,然后再出手相救。不过,由于一时疏忽被女证人察觉。于是,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录音带)被女证人偷偷改成了性笑话。当观众与片中的警方都在期待法庭出示的证据会有利于将歹徒定罪的时刻,一则维妙维肖的性笑话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如
12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