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尺牍》隽语(上)
尺牍是古人的书信。现在都用电话、网络联系了,信几乎不写了。电话网络通话简捷,但脱口而出往往不加思索,且不成文。说过了也就结束了,稍纵即逝没有回味。书信是一字字写的,比较周密。私人间的交往,坦率说真话,尤其是家书。信可以保存,可以拿出来再看,有回味。毛笔书写在宣纸笺上,书法好就成了艺术品。
《历代尺牍小品》谭邦和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版。全书八部分:坦荡人生、家书采玉、读书品艺、情海洗珠、官场醒语、人际春风、山水记趣、世情百味。十年前虽读过,也在书上划过写过,但感受不深。读后,书一直搁在书橱里。今重读,摘其感人文字,写我浅薄体悟。
杨贵《报祁侯缯(zeng)它书》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说得有理,是归真之归,不是鬼。人死,伊斯兰教也说归真的。“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生能移奢侈之风,死能破费财厚葬之俗,确实算得是圣王。铺张靡费办丧葬,生者无所得,死者无所知,惑矣!
东方朔《上武帝书》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扶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自荐求官,毫无乞怜之态而是大言不惭,一一陈说自己的学问、才华、美貌、品行。后虽为官,人只知他滑稽诙谐,其实未受重用,因而萌学仙之志。
司马迁《与挚峻书》“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为人处世道德品行第一,著书立说、建功立业在后。不当官不从政无从建功立业,但做人不离道德品行,能著述立说固然好;不能,则留点文字给后人,也不错,既可自慰也不负后人。
李固《遗黄琼书》“峣峣(yao)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高出世俗总要受到俗众非议;要么独立遗世遭孤立,要么求太平随俗流。
蔡邕《辞郡辟让申屠蟠书》“安贫乐潜(地位低下),味道守真(自然本性)。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饰。”做人能安贫乐潜,保持自然本性,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了不起。现今贫富分野,多少人眼红心热想一夜成名暴富,弄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环境的影响太大了,味道守真可贵啊!
曹丕《与黄郎书》“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人总要死的,能常这样想不错,但老想着不朽也许过分了。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了就是,何必在意身后之名?
陆云《与杨彦明书》“柯(树枝)生而多悦,乐春未厌(满足);秋风行戒,已悲落叶矣。”
人生多故,欢乐能多少?春是美好的,万物生长,去享受这造化的恩赐吧,不为叶落冬来悲伤。
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是拒绝刺史相招讲礼的辞书。其中描述自己狂生之态的生活,很精彩。
“下走(自谦,趋走的仆役)意疏体放,性有由然。兼弃俗遗名,为日已久。渊明对酒,非复礼仪能拘。叔夜(嵇康)携琴,惟以烟霞自适。登山临水,邈矣忘归。谈虚语玄,忽焉终夜。僻居南渚,时来北山。兄弟以俗外相期,乡闾以狂生见待。歌去来之作,不觉情亲。咏招隐之诗,惟忧句尽。帷天席地,友月交风。新年则柏叶为樽,仲秋则菊花盈把。罗含(字君章,晋名士,退休还家,院中忽然兰菊丛生。)宅内,自有幽兰数丛。孙绰(字兴公,晋诗人,斋前种松一株,恒自守护。)庭前,空对长松一树。高吟朗啸,契榼(ke)携壶。直与同志者为,不知老之将至。”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争论是无谓的,只为名(概念)不统一,概念一样了,就不会争论了。
《答李资深书》“虽然,天下之变故多矣!而古之君子辞受取舍之方不一,彼皆内得于己,有以待物(心内先有办法,再应付客观事物),而非有待乎物者也(有事了再想办法)。”
价值观不同行为取向自然不同,未雨绸缪自然胜于临渴掘井。
陈亮《复吕子阳》“吾人之用心,若果坦然明白,虽时下不洁净,终当有洁净时;虽不为人所知,终当有知时。”用心真,就不怕人不理解甚至误解。
王守仁《寄张世文》“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
有志则有努力的方向,有行动的动力,不会盲目而虚度时光。
海瑞《复王七峰琼山知县》“今人居官,且莫说大有手段,为百姓兴其利、除其弊,止是不染一分一文,禁左右人不得为害,便出时套(官场俗套)中高高者矣。”海瑞是官场中人,是清官,深知其中路数,这是个中人大实话。
李贽《与杨定见》“世事是非纷然,人在是非场中,安能免也。”
置身是非场中自然难免是非,避不开,只有远离方能不沾。邈
高攀龙《答刘念台》“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大业,填假良缘,安得当面错过?大抵现前道理极平常,不可著一分怕死意思,以害世教;不可著一分不怕死意思,以害世事。”
写文章讲真话坚持正道,要有不怕死的精神;但绝不可仗着不怕死而贻害世事。“文章天下事”的道理很辨证。动笔写作不可不知,不可不以为戒!
归庄《与翁季霖》“弟尝谓洞庭橙橘,虞山枫叶,海滨菊花,皆属盛观。而并在一时,地非同路,势难兼得。至秋冬之交,当舣一小舟于河干,任风吹之,至东则东,西则西。连日西风紧,将吹到东海之滨菊花丛中矣。山中丹苞、朱实,知已烂然。惜哉!今岁无缘,惟当梦游耳。”这是归庄经历了易代巨变后的旷达生活观,是乘风归于山野花丛的理想。不能马上兑现,作一番梦游也好。
张煌言《答赵廷臣书》“功名富贵,早等之浮云;成败利钝,且听之天命。”人一旦抛弃功利之心,那么一切都无可无不可了。
萧士玮《与钱众驭》“弟事事认真,骨体不媚,真势力,假声气,全不为动。一肚子不合时宜,必不为世所容。独兄爱此古董,摩挲之不置。所谓一人知己,死不恨矣。”难得同样不合时宜不为世容的人,才能引为同道。前人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死不恨矣!
顾咸正《与李小有》“老而好学,惟孟德与柏业。炳烛继日,犹不患迟,况未至炳烛者乎?曾答友人诗有云:燕台骏骨犹生日,汉殿娥眉未老时。自悲自慰意自厉也。”学不嫌晚,学不嫌老。年轻时再好已经过去,老来正是无牵挂的好时光。没任何功利的读书学习,远胜以往。
戴震《答郑文用牧书》“立身,守二字曰:不苟;待人守二字曰:无撼。事事欲不苟,犹未能寡耻辱;念念求无撼,犹未能免怨尤——此数十年得于行事者。其得于学: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以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
认认真真为人处事,对得起自己不亏待他人。这样也就无所谓耻辱遗憾,至于他人怨尤也只好由之了。学问要不断精进,不为名人所蔽,不为自己所蔽,没有功利心,不期生前身后名,为人一世坦坦荡荡!
“今之博雅能文章、善考核者,皆未志乎闻道。”读书、拿学位,围着考试转,未必真有学问,更无所谓闻道。(以上“坦荡人生”)
刘向《戒子歆书》“告歆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仲舒)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事物总有两个方面,祸福就是相依的两个方面,不可不慎!
王修《诫子书》“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不可还,
若年大不可少。”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人生苦短,光阴可爱。
“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因为)情实道理,违斯败矣。”与人交往务必宽容,说话要思考,行动要周详,一切要出于情理。
诸葛亮《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要静心寡欲。学以广才,不为世用,也可娱悦自身。
《诫外甥》“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刚强坚毅诸事方能成就。囿于世风、甘于俗情,难免凡庸下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