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妃醉酒》到《新贵妃醉酒》
                            ——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
指导老师:林叶青老师
引子
杨贵妃,用自己的美丽为中国的历史写上了浓重的一笔。
 
她的故事可以是一部祸水红颜的警示,也是追求爱情真谛的一个悲剧。杨玉环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在皇宫里她把她的智慧都用在对付别的女人之上,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她深知如何让皇帝将三千宠爱集于一身,让六宫粉黛黯然伤颓。
摘要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
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表演情,格调低俗。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1】
  “贵妃醉酒”这本极为经典的传统戏曲曲目曾在课上被林老师多次提起,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赏析。同时,从梅兰芳到李玉刚,从“贵妃醉酒”到“新贵妃醉酒”,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演变,她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为本学期“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期末论文,本文将对这部经典的戏曲曲目进行在课上所学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并结合课程所学,从剧情梗概、历史沿革、剧目赏析、经典片段、梅兰芳的改革和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赏析,从中体会出中国戏曲之美,也对以后进行其它戏曲欣赏以指导。
一.剧情梗概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
———【1中国戏剧史讲座
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
戏曲《贵妃醉酒》,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生活片段。
而整个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719~756年,所谓“贵妃”,本是唐代蒲州永乐人(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再前行,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谏,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专权误国,民怨沸腾,而致使安禄山叛军才势如破竹,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已经尽失人心,其皇权被架空,军政实权由太子李亨掌握。【2】
二.历史沿革
   
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该剧的突出特征是载歌载舞,通过优美的歌舞动作,细致人微地将杨贵妃期盼、失望、孤独、怨恨的复杂心情一层层揭示出来。如杨贵妃前后三次的饮酒动作,便各有不同: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酒杯缓缓地啜;第二次是不用扇子遮而快饮;第三次是一仰而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开始时她还怕宫人窃笑,因而故作矜持,掩饰着内心的苦闷;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最后到酒已过量时,心中的懊恼、嫉恨、空虚……便一股脑地倾泄出来。再如三次“衔杯”的动作,也将杨贵妃从初醉到醺醺醉意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这些歌舞化的动作,
也体现出杨贵妃骄纵任性和放浪的性格内核。 liyugang
 
京剧中的诸多旦角流派以及各地方剧种也有此剧的演出,但从流行程度而言
————【2中国戏剧史讲座
均无法与梅兰芳相比肩,即便是曾有评论认为的“南欧北梅”(据称梅是美中见醉,欧是醉中见美)的欧阳予倩的版本亦未能真正流传下来。
三.剧目赏析
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表演情,格调低俗。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可惜梅兰芳拍摄京
剧电影《贵妃醉酒》时虽然功力深厚,毕竟已年过花甲,对高难度动作有所改动。所幸梅派艺术后继有人,令该剧仍然常演常新。
四.经典片段
  杨玉环:酒宴可曾齐备?
  裴力士、高力士(同白):俱已备齐
  杨玉环(白):摆驾百花亭。
  裴力士、高力士(同白):是。
  ――摆驾百花亭啊!
  杨玉环 [唱<四平调>]: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
  啊,广寒宫。
  [<哑笛>。众圆场。]
  裴力士、高力士:娘娘,来此已是玉石桥
  杨玉环:引路
  裴力士、高力士: 喳!
  ――摆驾呀!
  杨玉环(接唱):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
  裴力士:鸳鸯戏水
  杨玉环(接唱):鸳鸯来戏水。
  高力士:金鲤鱼朝见娘娘。
  杨玉环(接唱):金鲤鱼在水面朝。啊,水面朝。
  [<哑笛>。雁叫声。]
  裴力士:娘娘,雁来啦!
  杨玉环(接唱):长空雁,雁儿飞。哎呀,雁儿呀!
  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阴,这景撩人欲醉。
  裴力士、高力士(同白):来到百花亭!
  杨玉环(接唱):不觉来到百花亭。
五、梅兰芳的改革
首先在唱腔上,梅兰芳进行了很多创造性的尝试。
众多梅派名家均擅长于这出戏,有的还遵循“移步不换形”的原理演出了自身的特。在唱腔问题上,有的梅派传人在保持梅派总体风格韵味的前提下,采用了一些符合自身演唱风格的小腔处理手法,起到了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