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其中,“旦”是女角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
“生”
“生”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四种
老生有文老生和武老生之分。文老生分唱工(如《碰碑》之杨继业)和做派(如《四进士》之宋士杰)两类;武老生分长靠(如《定军山》之黄忠)和短打(如俐陆潼山)之秦琼)两类。小生分扇子、雉尾、官衣、穷生、武小生五类。扇子小生如《西厢记》之张珙,雉尾小生如《英会》的周瑜,官衣小生如《玉堂春》的王金龙,穷生如《评雪辨踪》的吕蒙正,武
小生如《八大锤》的陆文龙。武生分长靠(如《长坂坡》之赵云)和短打(如《三岔口》之任堂惠)两类。红生是勾红脸的人物,如三国戏中的关羽,《风云会》中的赵匡胤。从红生的扮相、涂面看,它应属“净”行,但其唱念则与老生戏同。初期京剧擅长关羽戏之程长庚、汪桂芬都属老生行,故红生戏也归并为“生”类。
四大须生:  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余叔岩, “新谭派”或“馀派”继承了唱做并重、文武兼长的“谭派”艺术并加以革新代表作《战
樊城》、《战太平》
言菊朋“言派”代表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等
高庆奎他效仿刘鸿声,花脸能演《铡判官》,武生能演《连环套》,红生能演《华容道》,老旦能演《钓金龟》,无不生动传神。
马连良,“马派”他的唱功,嗓音圆润,唱腔巧俏、清新;念白讲究韵味,吐字清晰,节奏鲜明,潇洒飘逸,贴近生活;做功在程式与生活之间不显露任何不协调的痕迹,极其自如随意。表演中的身段动作,都内含着坚实的武功根底。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等
现代小生宋小川
宋小川,当代京剧名家,著名叶派小生演员。我在喜欢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艺术的同时,随之喜欢上这位当红的小生名家。宋小川乃是张火丁的“黄金搭档”,两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使观众从中得到了精美的艺术享受。
“旦”
旦”分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贴旦、老旦等。
青衣因演员穿青衫子而得名,偏重唱工与念白,如《武家坡》的王宝钏,花旦以穿裙袄、裤袄为特征,偏重做工与说白,多扮演年轻活泼之女性,如《铁弓缘》的陈秀英;青衣和花旦在念白上也有区别,前者念韵白,后者念京白。花衫是京剧前辈艺术家王瑶卿、梅兰芳熔青衣、花旦于一炉而创造出来的,如《玉堂春》的苏三,刀马旦扮演女性中娴熟武艺者,但只有工架式的武工,不大开打,如《穆柯寨》之穆桂英,武旦偏重武工,应会“打出手”,如《十字坡》的孙二娘;闺门旦多饰未婚少女,表演活泼但有节制,如《拾玉镯》之孙玉姣;玩笑旦重做工、说白,扮演风骚俏皮一类女性,如《打面缸》的周腊梅;泼辣旦顾名思义,多扮演性格泼辣之女性,如《坐楼杀惜》之阎惜姣;贴旦是从明清传奇中“贴”角演化来的,有补贴、衬托之意,是剧中次要女角,如《西厢记》之红娘,老旦饰年老妇女,如《辕门斩子》的佘太君。除老旦用本嗓演唱外,其余旦角一律唱小嗓。
代表人物  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梅兰芳——“样”--扮相秀美,“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太真外传》
创造了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的表演形式和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世称“梅派”
  程砚秋——“唱”--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红拂传》
梅门开山弟子
  荀慧生——“浪”--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刚劲《丹青引》
  尚小云——“棒" --唱腔中融入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表演的精华。
《梁红玉》、《汉明妃》、《墨黛》、《双阳公主》等都是尚派名剧
《摩登伽女》
梅兰芳《虞姬》
“五小程旦”张火丁
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主办“评说五小程旦”活动。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荣获称号
2012年让全中国喜欢京剧的李玉刚
liyugang
“净”
净俗称大花脸,分铜锤、架子、武花、摔打和二花脸等类。代表人物有何桂山赵文奎黄润甫金秀山张哲生袁世海
铜锤花脸因《二进宫》中徐延昭怀抱铜锤而得名,表演上偏重唱工,《铡美案》中的包拯也属这一类;架子花脸偏重工架与做工,如《英会》的曹操;武花脸偏重武工与工架,如《定军山》的夏侯渊;摔打花脸与武花之重工架不同,偏重扑跌摔打,如《恶虎村》之
郝文,二花脸是次要的净角,如《四进士》的姚廷椿。
早期花脸影响较年夜的是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庆春圃、李连仲、黄润甫、刘永春、金秀山、刘鸿声和裘桂仙。在这些前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三派应运而生,为花脸丰富了表演,开拓了戏路,提高了地位。在金、郝、侯三派之后,裘盛戎、袁世海又分别把铜锤和架子花脸推向了各自的高峰。在金、郝、侯同时还有钱金福、许德义、范宝亭等武花脸。在裘、袁的同时还有著名的三奎即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由于裘派影响极年夜,出现了十净九裘的局面。传人有方荣翔、孟俊泉、和马永安等
“丑”
丑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类。代表人物有  杨鸿玉 王长林 罗寿山
文丑有袍带丑、方巾丑、毡帽丑、巾子丑、彩旦等。袍带丑扮演官吏,多用京白,有时也用韵白,如《打面缸》中的大老爷,方巾丑是戴方巾的自命风流儒雅的读书人,念白用韵白,如《英会》之蒋干,毡帽丑多饰市井小人物,又名茶衣丑,如《一匹布》的张古董;
巾子丑也饰小人物,表演风格较毡帽丑含蓄些,如《苏三起解》的崇公道;彩旦即女丑,是丑角中唯一的女性,如《拾玉镯》的刘婆。武丑又名开口跳,重说白、武技与做工,如水浒戏中的时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