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干线
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未来,国内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将不断上升,加上对已有智能建筑的改造,预计2022年,国内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达4168亿元,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应紧跟社会发展需求。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高校设置专业,该专业交叉性较强,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融合了“建筑”“通信”“控制”“电气”等相关领域,由于是新专业,所以各个院校都在自己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本科人才培养普及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目前大连在东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全国范围内增长相对乏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作为填补地方急需人才空缺的新兴专业,符合辽宁省本科专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加快建设与改造该专
业是学校应用型建筑电气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需要。本专业培养具备电路分析、电力
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建筑设备、建筑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备将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于楼宇建筑的基本能力;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从事智能建筑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电气设计、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沿着“反向倒推、正向实施”、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工作岗位的关系出发,通过企业调研、兄弟院校考察、毕业生回访及社会需求调研等途径修订培养方案。
所谓反向倒推就是由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基本立足点,开展需求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确立培养目标;通过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体系,从专业人才培养来看,很多时候学校把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等同,认为课程就是培养的全部,只要把课程体系完善了培养计划就完善了,这将造成培养计划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单单是课程设置,而反向倒推恰恰能解决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
□徐智超张福利赵丽娜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大连科技学院“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建立了系统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方案。通过构建基础为根、能力为本、创新为源的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协同的实践平台,加之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建立了适合本校学生和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徐智超,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深度学习(安徽合肥230022);张福利,大连科技学院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智慧医疗;赵丽娜,大连科技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控制、智能电网。(辽宁大连11605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1)09-0077-02
-
-77
新课程研究2021.09
这个问题。正向实施就是对反向倒推的实践,两者相互印证。
3.丰富人才培养形式。既注重改革国家计划招生普通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注重探讨政、校、企三方合作,在“3+1”的办学模式基础上有新的突破;适当开展专升本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优势,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形式;积极构建新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课程体系,丰富人才培养内涵。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二、基础为根、能力为本、创新为源的课程体系
1.教学平台建设。通识教育平台:外语类、思政类、体育类、理工类基础通识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学科教育平台:电类基础课程、计算机语言基础及绘图基础课程。本平台重点在引领学生实现专业入门。专业教育平台: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两部分内容。本平台为专业培养的核心平台,重在构建学生的专业体系架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基础创新创业模块和专业创新创业模块。本平台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专创融合能力。集中实践环节:校内集中实践模块及企业实习模块。本环节具有能力提升及就业演练功能,是素质和能力展现的重要环节。
2.课程体系建设。
(1)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在现有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推进专业课教学的合理化,使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根据课程内容相关性,推进模块化建设,提高课程的针对性;结合学校先进教学资源,尤其是PEIM中心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通过调研和实际教学反馈
等途径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使之更为合理。本专业设置建筑电气控制、楼宇智能化两个专业模块。从课程分类入手将专业分成两个学习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两者同时进行,模块虽有侧重但并不独立,学生需要两者都有涉猎。具体的做法是把主要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比如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CAD等课程,而后续特征明显的课程再进行模块选修课配置,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选择不同的选修课来丰富两个模块。
(2)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专家探讨、社会调查、毕业生回访等形式确定专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知识,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并建立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经过反复论证确立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建筑环境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考核。其中课程定位包含课程性质、作用和地位。
三、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3+1”培养模式中的“1”,是最后一年的集中实践环节,实践分成三个层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以及专业实战训练。之所以将集中实践环节安排在大四整个学年,一是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企业实习问题,二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2.深化校企合作,践行PEIM内涵建设。为了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和深化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PEIM”教育模式。PEIM 教育以伙伴关系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只有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预见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先勇,李丽,王娜.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改革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8).
[2]杨世忠,邢丽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5).
[3]汪婵,叶爱芹,国海,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探讨——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1).
[4]张玉,鞠全勇,牟福元,等.基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
责任编辑陈佩
实习编辑易慧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