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1.结合实例,认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国际合作进展差异的原因。(区域认知) 2.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识国际合作的进展及现状,分析其主要途径。(综合思维) 3.举例说明我国在国际合作中采取的相关行动,增强责任意识和全球意识。(人地协调观) 4.了解个人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从自身做起为国际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地理实践力) | |
知识梳理
一、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 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 。
(3)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 ,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 ,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思考 为什么国际合作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2.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当前特点 | 意愿高、 广、影响面宽、 等 |
主要途径 | 签署公约及履约、 、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
目前进展 | 有些进展良好,如针对平流层臭氧空洞问题的《 》《蒙特利尔公约》 |
有些国际合作虽进展有限但仍在艰难前行,如针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 | |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水土流失、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都具有全球性。 ( )
②针对污染物的跨国传输和废弃物跨国转移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 )
③冲突和合作在应对环境安全方面很难协调。 ( )
④目前国际社会对一些关注度较高的大气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进展有限。 ( )
二、中国在行动
1.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态度及地位:
(1)态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 ,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地位: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 、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
、贡献者。
2.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的相关国际合作:
(2)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 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 、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国际合作 | 主要目的 |
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环保合作 | 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环保技术水平提升和 的发展 |
倡导和推动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合作 |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
金砖国家、 等合作框架 | 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
(3)提出建设 、推进 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影响。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加入《巴塞尔公约》后,没有承接污染物跨境转移。( )
②为防范环境安全风险,需要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措施。( )
③我国自2008年开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维护生态安全。( )
④为保护生态安全,我国应全面关停污染企业。( )
能力形成
能力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1.五个角度看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3)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4)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5)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2.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的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①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a.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b.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
c.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负担。
②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因此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3.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努力:
(1)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2)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3)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相互合作、提供支持、共同促进。
如在南南合作、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下,签署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4)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
①在气候大会上,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大会达成协议作出重要贡献。
②向国际社会承诺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目标。
素养探究
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首场活动在马德里展览中心举办,聚焦全球“气候风险与适应”。生态环境部介绍了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指出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巴黎协定》,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义务。
(1)(综合思维)你知道目前有哪些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示例?
(2)(地理实践力)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应该处于什么立场?
课堂检测
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人类共识。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2.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正确的是 ( )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3.我国加强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没有国际合作,我国就不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大的责任
D.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5.“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气候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得到解决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9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曼谷谈判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此次会议是为2018年12月的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中国积极参与此次谈判,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着重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并在一些关键议题上担任了协调人和发言人的角,提出中方的意见和建议,并成为案文形成的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