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湘教版知识点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1.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
(1)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地图上箭头指向为北方
③经纬网法: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2)图例和注记:
各种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叫注记。
(3)比例尺:
①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
②比例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⑤画小范围,选大比例尺,内容详细;画大范围,选小比例尺,内容简略。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经纬线的划分
①纬线:赤道以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点,指示东西方向,以赤道为界限,北增北纬(N),南增南纬(S),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的弧线,每条经线均相等(约为赤道的一半,约2万千米。),指示南北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增大,各为180°,东增东经(E)/西增西经(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现象:四季更替,五带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5.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6.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但是任何一个半球,海洋都大于陆地
7.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岛是马来岛。
8.七大洲和四大洋
①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洲;赤道穿过4个大洲: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③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谐音记忆:“乌乌里,加黑土”)
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9.陆地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10.山体部位名称: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1.等高线:
(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2)若要修建山区公路,应尽量选择沿等高线修建。
12.在分层设地形图,一般绿表平原,黄表高原,褐表山地,蓝表海洋/水体,白表积雪。
13.海陆变迁:
(1)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3)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1.世界的人口
(1)人口增长:
①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规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③自然增长率:非洲最高,欧洲最低(为负增长);人口总数: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2)人口分布
①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②四大人口稠密区:A 亚洲的东部、B 亚洲南部、C 欧洲西部、D 美洲东部
③四种人口稀疏区:H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F 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E 干旱的荒漠、G 寒冷的极地地区
(3)人口问题
①增长过快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②增长过慢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③科学的人口观: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人种
①划分: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②人种分布
白种人: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以及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黑种人:非洲中部、南部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③南美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但巴西以白种人为主)。
注意:印度:主要为白人种+官方语言为英语+主要信仰印度教;西亚和北非:主要为白人种+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5)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分布最广;西班牙语:拉丁美洲(巴西: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
(6)宗教
①基督教:起源地:西亚;分布地区:欧洲、美洲及大洋洲;典籍:圣经;代表建筑:教堂(十字架)
②伊斯兰教:起源地:西亚;分布地区:西亚、北非、中国西北;典籍:;代表建筑:清真寺;教徒:穆斯林
③佛教:起源地:南亚;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典籍:佛经;代表建筑:寺庙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天气——短时间、多变性;气候——较长时间,相对稳定性。
2.气温分布规律
(1)从纬度位置看: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3)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0.6℃/100 米)。
·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大
3.降水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三种常见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分布规律
①A赤道地区降水多,B两极地区降水少。(并不是递减)
②中纬度地区C沿海降水多,D内陆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的 E 大陆东岸降水多,F 大陆西岸降水少。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类活动
5.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热带(4 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2 种):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3 种):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1 种):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气候(2 种):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1 种)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①发达国家分布区: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分布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②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日本
③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2.国际经济合作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②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欧盟(EU)、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济(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