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中的写作素材
《我和我的祖国》热映:背后是浓浓的爱国情
预售1.9亿元,上映36小时票房破5亿元,上映60小时票房破12亿元……从没有这样一场电影能够万人空巷。从开始到结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他们为影片掌声雷动、热泪盈眶,也有观众含着泪水看完电影,甚至有全场观众在映后大合唱主题曲《我和我的祖国》。近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200多个院线的全球上映,电影用饱蘸温情的影视艺术之笔写意了伟大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吸引国内外观众高达20多亿人为之震撼、惊喜和感动。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老百姓视角特写了新中国在70年发展历程中的七个辉煌历史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白昼流星”“北京你好”“护航”这些故事片段犹如圆滚的珍珠,将开国大典、第一颗爆炸、香港回归、神舟十一号成功着陆、北京奥运会、“九三”阅兵等重大历史时刻连接成珍贵的记忆珠链,浓缩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阶段。
而串起这段珠链的线便是数以万计的普通中国人,他们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看似与国家繁荣富强遥远实则密切关联。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都能从真实朴素的画面中到自己的影子,引发亿万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无比崇敬的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是传播中国人民精神风貌与文化产品的一次成功尝试,为全世界观众了解中国发展成就提供了一个光影艺术窗口。而不论电影文化艺术还是伟大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每一位普通中国人共同建设。
国家的丰功伟绩从来不是几个人的功劳,而是亿万中华儿女接力奋斗的结果。驱动中华儿女不畏困难的便是爱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血液中的精神基因,以最为温情的方式流淌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间。爱国精神是各行各业奋斗者的内燃力,驱动人们坚守岗位,用朴实行动书写美好人生的华丽篇章。也许每一个无名者并不能从历史教科书看到,但我们确实存在历史长河中。
而《我和我的祖国》故事背后是无数中国人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生动写照。他们用默默付出成就了伟大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正是对祖国爱得深沉,无数中国儿女面对艰难万险义无反顾正如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
沉。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没有个人的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强大。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报国之路、用武之地更加广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建功立业可谓正当其时。身处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青年人更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祖国的繁荣富强与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理想与追求,把为国分忧与为民解愁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追求。
事实上,爱国不是体现在空泛的口号、宏大的定义和虚化的概念上,而是体现在为祖国与人民谋福利的具体行动上。它要求每个人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彩的自己,任何热爱祖国的普通人都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国家建设的英雄。
是学生,就要好好读书、奋发向上;是工人,就要认真工作、踏实肯干;是农民,就要春耕夏种、辛勤劳作;是医生,就要救死扶伤、精心医术。也许身份不同,而爱国却“殊途同归”。我们要将小我融入国家建设中的大我中去,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以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为己任,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初心与使命,用爱国的赤胆忠心与坚忍不拔的奋斗热情书写人生壮丽篇章,把信仰、理想、责任与担当打造成一艘勇往直前的前进号。相信
只要我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祖国的未来就会充满光明与希望。
电影《攀登者》:弘扬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
作为文艺攀登者的上海电影集团,自1949年成立以来,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以领先的创作生产能量、市场占有率及国际影响力发展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电影集团之一。近日,上影集团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推出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精心创作出影片《攀登者》。
该片以1960、1975年中国人两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改编而成,众星云集,用“影像的力量”追忆英烈致敬英雄,弘扬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凝聚了上影几代人坚守高质量创作的心血,饱含了上影人对祖国的崇高敬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长河在神州大地浩浩荡荡奔腾,镌刻着无数攀登的瞬间,涌现出无数看似平凡普通的科技攀登者文化攀登者、教育攀登者体育攀登者、医疗攀登者……他们都怀揣自己的梦想,矢志不渝,拾级而上,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成果,夯实了国家发展强大的根基,体现着无畏的攀登精神。
攀登是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当惊世界殊。回望新中国的历史,从百业待兴到经济腾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攀登速度与中国奇迹。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速发展。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同年,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更以优异的表现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奥运奇迹。
攀登是在全新的起点上,创造辉煌。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打破了西方认为无法从中国境内登上珠峰的臆断。其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又首次精准测量了珠峰高度。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国际公认为一次新的绿革命,为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2015年,屠呦呦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让青蒿素成为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攀登,让世界的镜头一次次聚焦在东方。
攀登是在精神与身体的极限中,突破自我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勇夺48金;创造世界体操史神话的
“体操王子”李宁为中国田径体育带来无数感动与希望的“中国飞人”刘翔中国机长演员书写中国泳坛奇迹的孙杨,守护中国篮球薪火的英雄易建联;激励无数国人的中国女排五连冠……在体育竞技的高峰上,无数体育健儿化身攀登者,身披五星红旗,不断以坚韧的精神挑战身心的极限,刷新纪录,为国争光。
攀登是在自力更生中,创造中国奇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2003年,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2008年,“神舟七号”首次实施太空出舱;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一幕幕攀登的瞬间背后,是无数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辛勤付出,正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正是他们使攀登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动力。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但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攀登的精神不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为登珠峰失去双腿,最终依靠假肢登顶的登山队员夏伯渝,就是这样一位不平凡的攀登者。
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14亿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细碎的
生活里,传承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中国机长》,专业成就英雄
今年十一的电影市场,可谓是“最强国庆档”。再现川航3U8633次航班史诗级备降的《中国机长》斩获点映冠军。
2018年5月14日早,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起飞,机上共有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就在飞机进入青藏高原地区、稳定在9800米的高空中飞行时,惊变突发。挡风玻璃在一瞬间爆裂脱落,副驾驶半个身子飞出窗外。在许多飞行仪表无法使用、驾驶舱环境挑战人类极限的极端条件下,靠着机长刘传健冷静、专业地操作,飞机最终安全降落,全员生还。
对这一堪称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中国机长》对其做了高度的影像还原,诸多细节,包括机长与空管中心的最后对话,都一模一样。当时牵动了无数人心的“紧急备降”,在大荧幕上得以再现,让更多人知晓整个过程。
而对于这样一个既定结局的故事,改编难度也正在于此——没有悬念。但影片的紧张感丝毫未减,弥补了已知情节的缺憾。灾难发生的一瞬间毫无征兆,节奏突变。挡风玻璃破裂、自动驾驶系统失灵、与地面失去联系、副驾驶半个身子被挂在窗外,随后客舱释压,一片混乱。种种变故在几分钟内接连发生。影片一扫此前的平静如常,镜头画面迅速切换,时而跟着飞机一同剧烈摇晃、翻转,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揪起了心。
因为真实事件本身已足够传奇,不需要过多的渲染和处理,只需认认真真地将备降过程呈现出来,就足够好看了。《中国机长》在真实性上做了很多努力,如1:1模拟制作了一架空客A319飞机,并现场配备了高压液态管和高强度风筒,拍摄时会释放最高达10mpa的气压、喷出近8级风力;主演们也努力学习飞机理论知识、在模拟舱进行实地训练,空乘的仪态、动作、手势等各项培训;在正式拍摄时,演员与原型人物保持联系,确认自己的每句台词和每个动作;还有几位飞行技术顾问全程“监工”……
于是,《中国机长》的“野心”也不仅止于灾难片,它更是一部民航业的职业类型片,对民航工作者和民航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专业地呈现。从机组成员在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到各级空管中心的指挥、调度,他们更是民航平安的幕后英雄,相信大多观众
在看完影片后会对民航业产生新的认识。便如片中那位傲慢的头等舱乘客所说:“不就是个端茶倒水的。”——对空乘的轻视与误解一直存在,而事实证明,连同空乘在内的所有民航工作者,每一位都经过专业的训练,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就在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后,空管局立刻做出决定,清空近空区域,为备降让路,同时启动紧急预案,消防、医疗等力量前往机场待命……每个岗位都各司其职,在危机来临时才能严丝合缝。
英雄也并非天生。所谓的“英雄机组”,原本都是在自己岗位上坚守着的普通人,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靠着自己的专业与敬业,成为了英雄。《中国机长》是在致敬每一位敬业爱岗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