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十一) 说明文阅读
                 
一、[2018·杭州]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14)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
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文中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1)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宣纸阅读答案?)
(2)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4)
4.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4)
二、[2018·绥化]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8)
中国墨
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字上”,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因为它的颜而有了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2)
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2)
  油烟墨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2)
三、[2018·云南]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10)
港珠澳大桥科技密码
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连接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
22,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38,11.4,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
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增加到了约1800头。
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1,有删改)
1.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
2.文章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3.段中加点词语全部无论……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
4.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2)
四、[2018·东营]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文后问题。(14)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