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共17分)
书道深深深几许
天阶夜,清凉如水。这时把玩苏东坡灵性洋溢的行草小品,也就顺带想起他的一些趣事。
那年晚秋,命途多舛的苏东坡赴任定州,途经雍丘,倜傥无羁的米芾正是雍丘县令,便留东坡小住。这个夕阳余晖的黄昏,米芾的住处一片清新幽静。东坡一洗身心的疲惫,恢复往日的调侃和风趣。此时,“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申纸共作字,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互相易携去”。
时过境迁,从这些佚事剥落的彩上,轻易可以感受到昔日的文雅情调:书道,在这样的时间段上,在这些人的举止上,是怎样一种浑然的融汇啊!而日子如逝水,许多年月随同那时的热爱之情,都远远地老去了。黑白两,点线抽象,居然会有如此宏大的力量和诱人的魅力,不仅映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细微之处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展现了辽远无垠的宇宙之理——阴阳之变。有时,人不免陷于浓艳的调里,使生命迷失于张扬状态,只有在脱身之后,才
会感到黑白二极的朴素、庄重和冷峻,它甚至就潜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无意地抵御五迷目七音乱耳。
回首书道的前尘旧痕,整个儿的变迁更迭,充满了复杂的内容。一管羊毫,一张宣纸,一砚墨香,积蓄了太多的哲理与情思。今人的纵笔泼墨与古人比起来,究竟缺失些什么呢如果从本领上论,今人的精湛和机智已经超过了晋人和唐人,可致命的是今人的颖悟远比古人浮浅,古人能从惊蛇走虺的瞬间感悟沧桑世相,今人则大抵就兹论兹了。日落月出,寒来暑往,每日砚池遨游,意在笔先也罢,随意落笔也罢,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快乐起来,理应成为首选。许许多多古代的文人墨客正是借助这种纯粹私人性的行笔过程,来消解与生俱来的愁烦和失意。往往一场笔墨畅游,阴霾散尽又见曙。
书道烟云处,援笔纵横中,活生生地包孕了书法家整个心灵的律动和精神的排遣。至乐者,有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令人心游江南秀而忘返;至哀者,有唐人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戚戚哀哀一枕清泪;至狂者,有唐人怀素书《自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至怪者,有清人郑板桥,隶体参入楷法,书技又添画意。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若是人在尺幅之前,幻象又着实奇异。从疾转的笔迹里,李太白品出了楚汉鏖战的激
荡风云,戴叔伦看到了龙盘蛇踞、怪兽屹立。其中美妙情状,可谓难以毕述。这就是古典书道的诱惑呀!
在雪白的宣纸上或浅唱低吟或磅礴放歌,有一种游戏般的乐趣,古人称之为墨戏。墨戏远离了致用,接受了消闲,方能体味化机之趣。说白了,以黑亮的点线交织对白的空间切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比规则更重要的是游戏者先把全身的精神重负卸下来,哪怕先暂时卸下片刻。书卷人家若说清高孤傲这不假,若说超然则未必,通常是内心世界默默地肩负了太多的沉重,吸纳了满把的累。唐人以法则捉控笔墨,而在宋人眼里,如此高雅的艺术只适宜用来“消日”“解愁”:参与者未必人人善书,可是谁也不曾把字迹优劣放在心头,只重纵笔过程的乐趣,自由的毫端无处不达。
时日的流转改写了书道的命运,甚至在今日,惯于敲击键盘的双手也能制作出宛如真迹的作品来,我却由此更加怀想起书道之源---自然。书道的滥觞期有如传说那般,什么神农见嘉禾八穗而作穗书,什么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我都乐于相信。云飘浮过来,风吹拂过来,水湍流过来,四季轮回过来,无不蓄藏着久远沧桑的灵性。一条激越欢快的溪流,可以使人想见书道的气脉通畅;一缕袅娜迷蒙的炊烟,又会引导人们欣赏那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巨大魅力。
而书道渐渐改变了那种精神娱乐的过程,进入毫厘不爽、点线无误的精确计较之中。从元代赵孟頫笔下已经可以看出些许端倪了,他的笔性不可谓不好,只是太精工,反而走向极端少了余甘。从笔墨来看,元人闲雅、诙谐的情调已经走失了许多,每一笔每一画都剔精抉微以求无误。明清科举制需要一拨规矩写字的书生,笔墨落纸处,但见点画一律,造型一律,调一律,死相毕露。那曾是逸致栩栩然、气度翩翩然,汲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的深深书道,可怜沉沦了。
苏东坡曾放言:“适意无异逍遥游。”其实,在鸿蒙初发时,书道根本谈不上技巧。从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着实把玩不出什么玄机,从殷周青铜器铭中的族徽观之,也只是随意而已。而拂开岁月的风尘,博大的书道正在走向名副其实的雕虫小技。貌似繁荣的今日,书道明显地卷入了竞争的旋涡里,柔韧的羊毫下充满着咄咄逼人的征伐气息,而书道一进入竞争轨道,它那从容闲雅的文人气味就消失了,还有那孤傲啸洁的气度也逃不脱奴化的阴影。一个又一个书道竞赛此起彼伏,竞赛背后是奖品和证书,这免不了使人跃跃欲试心如沸水。竞技场上的争纷淹没了多少纯真的欢愉,更无奈的是我们的精神走入了掮客们规划的功利世界里,多少灵气随风飘散!
有多少岁月悄然飘逝啊!那孕育起晋书的风韵、唐书的豪气、宋书的随意的日子,如今发生了令前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只不过人毕竟是人,只要存活在世,总是要不懈地驱赶自己的心灵马车寻精神的牧场。也许在我们承袭了太多的世俗欢乐中,应腾出一方空间来迎受美丽的书道古风,并且心悦诚服地说:执子之手,与尔同行。
(取材于朱以撒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倜傥无羁的米芾倜傥:洒脱,不拘束
B.人在尺幅之前尺幅:狭小的空间
C.书道的滥觞期滥觞:事物的开端
D.掮客们规划掮客:替人介绍买卖赚佣金的人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千年来的泼墨挥毫,中国书道尽管风格嬗变流别多端,而黑白泽却始终不可更易。
B.今人就书写论书写,其精湛虽然无法超越古人,但笔墨所积蓄的哲理与情思是丰富的。
C.唐人重法则,元明清人讲究精确规则,而宋人重乐趣自由,相比之下,宋人更懂书道。
D.貌似繁荣的书道竞争,背后往往是玩弄技巧与心术,导致本真的艺术秩序发生了错位。
18.文章第段在语言运用上具有鲜明特,试加以赏析。(5分)
19.作者笔下的“深深书道”,到底“深”在哪里呢试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题。(5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20.文段中,薛宝钗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着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16. B(3分)【解析】尺幅:这里指小幅字画。
17. B(3分)【解析】文中说“今人的精湛和机智已经超过了晋人和唐人”,而缺失的是
哲理与情思)
18.(5分)【答案示例】
示例一:运用整句句式表达(或排比修辞)。全段多用结构相同、相似的句子,使形式整齐,节奏协调,音韵和谐,语势激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运用这种语言形式,充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书法蕴含来自心灵深处的丰富的情思(哲理,精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典书道的内涵所在;能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发美丽情状;表达了对古典书道由衷的感慨和赞赏之情。(4分)
示例二:整散结合。全段整句与散句交替使用,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呆板,收到节奏协
调、音韵和谐、语势激荡而又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语气舒缓的效果。(1分)运用这种语言形式,充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古典书法蕴含来自心灵深处的丰富的情思(哲理,精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典书道的内涵所在;能给观赏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生发美丽情状;表达对古典书道由衷的感慨和赞赏之情。(4分)
【评分标准】“手法及其作用”1分; “艺术效果”4分,3个要点答及2个即可得4
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及“引用”或“文白相间”酌情给分。
宣纸阅读答案
19.(6分)【答案示例】
朴素、庄重、冷峻的黑白两,能抵御生命的迷失与诸多诱惑;
积蓄(包孕)着哲理与情思(心灵律动,精神排遣);
远离致用,用于消闲,追求自由、精神娱乐;
在大自然中获得感悟与启示;
不重技巧,不求精确,不追名逐利;而重随意,从容、闲雅,纯真、欢愉。
【评分标准】答出5点给6分,答出4点给5分,答出3点给4分,答出2点给3
分,答出1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0.(5分)【答案示例】薛宝钗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2分)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有所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3分)
【评分标准】“推想反应并简要描述”2分, “简要理由”3分,共5分。合乎人物性格和原着相关内容的反应描述,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