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级2班
摘要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科学贡献对于诺贝尔奖绝对是受之无愧的。然而,众所周知,在1921年授予爱因斯坦物理学奖时,诺贝尔委员会给出的说辞是“为了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上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关键字:诺贝尔奖 相对论 光电效应 科学革命
Sunmmaries:
Albert Einstei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 of the 20th century, his scientific contribution for richly deserved the Nobel Prize is absolutely. However, as is known to all, in Einstein's physics prize, awarded in 1921 the Nobel committee of rhetoric is "in appreciatio
n of his research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n particular, discovered the law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In 2000, the United States "time magazine" named Einstein in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characters.
Key word:Nobel Prize Relativity Theory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Science Revolution
引言
诺贝尔奖已经成立了百余年,至此诺贝尔奖仍被视作世界上最高荣誉之一,能拿到这个奖项,不仅是个人的骄傲,也是这个国家的骄傲。然而,纵观国内外,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虽不在少数,但我国国内获此奖项的仅只一人。而美国华裔科学家中就有杨政宁,李政道,丁肇中等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表明中国人民是聪明能干、认真钻研的。[1]本论文通过爱因斯坦的诺贝尔故事来攫取激励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科学探索,摘取诺贝尔奖金冠的精神力量。
一、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
关于量子假说,这是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的实验中做出的一个大胆的尝试,但是它的量子概
念仅限于辐射的发射和吸收。真正对量子理论做出推广应用的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总结了光学发展史中微粒说与波动说两种理论,他创新应用量子化理论合理的解释了这两种观点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于是,他大胆的将这一观点公之于众,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文中不仅阐述了这一理论,同时给出了两个相关公式,光子能量公式:E=hv(v是光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量)和能量守恒原理:eV=hv-W(e为电子电荷,V是遏止电压,W是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做的功)。[2]
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19世纪末的物理学史中,牛顿的确定论世界观仍然统治着世界。在所有匀速运动参考系中物理学的定律都取相同的形式,物体的运动状态只由初始条件唯一确定的因果关系,平直空间等。牛顿力学是建立在物质的粒子模型基础之上的,微观粒子像宏观世界中的物体一样存在着……当一切在人们熟知的世界里顺理成章的进行时,爱因斯坦却有不同的思考:如果我以光速C追随光线运动时,牛顿的特定参照系还成立吗?他试图运用洛仑兹的理论解决追光问题,却得出光速不变与力学速度合成法相抵触的结论。[3]无法解释,但他并没有放弃。十年之后。他带着问题访问了很多的科学家,终于他意识到了时间问题,时
间不是绝对确定的……随后,狭义相对论的框架整理出来了。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完美的开始。狭义相对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如何突破狭义相对论的框架?这种思考同建立狭义相对论一样漫长。又是一个十年,在1916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以此对相对论做出了一个总结。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奖励他的光电效应的定律对于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但对于相对论却只字未提。尽管光电效应的定律确实足够获得诺贝尔奖的荣誉,但是相对论的贡献未必不及光电效应的定律的贡献。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对此的解释是,某些结论还需要经受严格的验证。于是,在1919年的日全食期间,英国皇家学会派出天文学家观测引力场证实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预言。[4]1921年的诺贝尔奖虽然为表彰他的光电效应定律,但是爱因斯坦在领取奖励时提出的论文却是《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这也算是诺贝尔奖给爱因斯坦两大科学成就的圆满结局。
三、结论
当不断增加的感性经验知识尚可为原有的观念所容纳和理解时,科学的发展表现为渐进的积累;而当新的科学事实无法为原有的理论框架所包容时,就会发生科学革命,提出新的
基本观念。科学发展表明: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随处可见被遗弃的错误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曾经是人们世界观形成的基础或者世界观的一部分。[5]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引发了一次科学革命。
科学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的科学观念总是不断推翻或者涵盖旧的科学思想。当今时代科学的足迹遍布整个生命世界的角角落落,似乎再没有值得挖掘的了。其实,如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姆所说,“只要一个人敢于尝试,回报不能保证,但至少是一次探险的经历。”[6]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仿佛中国人民多年的努力终于到了山脚的这天。然而,中国人民要在诺贝尔上获取更多的奖项,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洪,吕淑琴.诺贝尔奖得主的哲学思考: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10周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66
2.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编委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四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17
3.郭奕玲,沈慧君.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201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9
4.谭树杰.百年诺贝尔奖-物理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
5.陈洪,吕淑琴.诺贝尔奖得主的哲学思考: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10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周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0
6.陈洪,吕淑琴.诺贝尔奖得主的哲学思考:纪念诺贝尔奖颁发110周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4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