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增长·新经济史—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学术观点述
'天府If论)1994年第§期
制度?经济增长?新经济史
——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学术观点述评
邓翔胡国松
1993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着
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C?North)和罗伯特?福格尔(RobertW?Foge1), 以表彰他们采用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对经济史研究所作的开创性贡献.本文拟仅就诺思的学
术观念作一番评述.
制度变迁理论,新经济增长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统一-,是诺思学术观点的典型和主
要体现.其中,"制度变迁理论最有独创性.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制度是给定的,已知的,或被视作"外生变量.而诺思却一反这种约定俗成的作法,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制度性因素上而不是技术性因素上.在他早期的一篇题
为《l6O0一l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的论文中,通过对世界海洋运输成本的多方
面的统计分析发现,尽管在250年问海洋运输技术没多大变化,但由于船运制度和市场制度
的建立与完善,从而降低了海洋运输成本,,最终使得海洋运输生产率大大提高.他得出这样
的结论:在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能提高生产率. "制度"一开始就成了诺思考察的中心.诺思曾明确指出:"政治和经济组织的结构决定
着一个经济的实绩及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增长速率.人类发展中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以及组织人
类活动的规则的执行体制是经济史的核心."
后来,经过大量的研究,诺思最终建立起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产权理论
诺思借助于由R?科斯(R?Coase),阿尔曼?阿尔钦(A?Alchian)和哈罗德?德姆塞
茨(H?Demsetz)所建立的产权理论来解释人类历史上交易费用降低以及各种经济组织形式
的交替.根据产权理论,假定国家是"中立"的,在给定现行技术,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的
约束条件下,在稀缺与竞争的世界中以最小成本解决问题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但纵观
历史,经济增长比停滞或萧条更为常见,这表明"有效率"的产权在历史上并不常见.这是
因为任何经济发展都必须克服两大壁垒: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私人收益或费用就是参
与任何经济交易的个人的盈亏;而社会收益或成本则是社会从私人的活动中获得的公共利益
92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损失.缺乏效率的产权制度使得私人的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极不一致,而这种不
致意味着某个"第三者"不经他人的同意可以不支付任何代价免费获得某些利益或好处,即
人们所说的"搭便车"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私人为了某项发明而投入的私人成本超过
了他可能得到的私人收益,也就是说,他为了发明付出极高的代价和费用,但其大部分收益
或成果被其他的第三者免费地享受了,那么个人通常不愿意从事这项活动,虽然对社会来说
这项活动可能有利.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专利法,世界发明的历史将会
大大改变.为此,诺思认为,必须设计某种产权制度,以刺激和驱使人们去从事合于社会需
要的活动,并使得个人的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接近相等;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重要前提就是
必须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种种"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
的可能性.
国家理论
诺思认为,国家并非是"中立"的.因为国家决定了产权结构,所以国家要对最终体现产权结构效率的经济增长,衰退或停滞负责.很显然,同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一样,诺思把新古典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作为其国家模型的分析工具.
国家理论的建立首先面临着如何精确地定义"国家".,在以往的政治学中,存在着两种国
家理论:契约理论和掠夺或剥削理论,因而也相应存在对国家的两种定义.契约论(卢梭)认
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起着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作用;掠夺或剥削论(-5克思)则
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其作用是代表该集团或阶级的利益向其他
阶级或集团
的成员进行掠夺和剥削.显然,这两种理论所说的国家都能在历史和现实中到佐证,但它
们均不能涵盖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的国家形式,因而是不全面的.诺思认为国家带有契约和
掠夺(或剥削)两重性.因而他认为,具有一个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统治者的国家有三个基
本特征:第一,国家为获取收入,以一种服务(提供安全保护和公正环境)作交换来收取公
民为购买这种安全和公正所支付的税金;第二,国家试图像一个带有歧视性的垄断者那样活
动,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各个集团设定产权;第三,国家受制于其选民的机会成本,面临其
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诺思还认为,国家有两个目的:一是企图确立一套基本规则
(即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界定产权结构),以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l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以使
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这两个目的是相悖的,在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的所
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正是基于
这一冲突,才使得社会不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国京的兴衰也源于此.
意识形态理论
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都基于人是理性的这一假定之上,即行为主体的行动都是根据成本
——
收益的算计来作出的.但仅仅限于行为主体的净私人收益的分析,无法解释在成本大干
收益的情况下,一个社会是如轲克服"搭便车"的难题的,也就无法进一步说明制庞
的变迁.
因而,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必须借助意识形态理论.
诺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决
策过程简单明了,同时这也不可避免地使人们观察世界时的理性认识与所持的道德,伦理评
判交织在一起,一旦人们发现经验与它不符,就会试图改变其意识形态.由此看出,意识形
态对人们的影响是强有力的它是社会经济体的稳定器.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
的,能有效地克服"搭便车"问题.
93
这就是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总轮廓.通过这一理论,他试图解释人类的全部经济史.
必须指出的是,诺思的思想仍承袭了新古典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理论规范,这
尤其明显地表现在他对私有制的偏爱和溢美之辞诺思花了很多精力研究私有产权的起源及
其条件,认为交易费用最低的合理选择只有在私有产权制度下方会做出,由此肯定了私有制
是西欧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他指出,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私人收益率,刺
激了生产要素(人和资本)?的流动和潜在生产力的发挥.因而,诺思的"新经济史"就是一
部制度(尤其是产权结构)变迁和创新的历史.他的结论有力地补充了由科斯等人开创的产
权理论,被人们称之为西方"产权运动"的四大支柱之一.(其他三大支柱是:交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