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奖
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法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简介
第五届获奖者华西里·里昂惕夫——“里昂惕夫之谜”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里昂惕夫教授是投入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事实表明,投入产出分析不只在各种长期及短期预测和计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适用于不同经济制度下的预测和计划,无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还是中央计划经济。
——197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华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生平
履历
华西里·W?里昂惕夫于1906年夏天生于彼得堡。1921年,考入了彼得堡大学,专修社会学,1925年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这时,他年方19岁。毕业后被校方留任为助教。当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的时候,急需恢复和发展经济。里昂惕夫的父亲参加了编制1923~1924年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社会与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时代的需要,使这位还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对经济学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他一边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阅读有关经济学理论的书籍。他于1927年来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进入柏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班继续深造。1928年,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
里昂惕夫在青年时期的研究工作就开始涉及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内容。早在1925年,当他还在柏林大学读书时,曾在德国出版的《世界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俄国经济平衡——一个方法论的研究》的短文,第一次阐述了他的投入产出思想。1930年,他移居美国后,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半个世纪以来,里昂惕夫的工作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期间,他的工作重点是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体系。
第二阶段
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里昂惕夫把投入产出分析看做是经济分析的一个全能工具。所以,他在解决了一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问题后,便进一步探索运用这一方法深入研究不同局部或个别环节的途径。1966年,里昂惕夫将自己的理论系统整理后,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一书。这部书是一个重要的总结。同年,他又出版了《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理论的形成》一书。1967年,里昂惕夫被纽约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衔。195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的称号。同年,他又被聘为法国工业委员会通讯员。
第三阶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里昂惕夫的学说有了更大的发展。据1979年联合国统计,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