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省会城市济南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700余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地形地貌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位于沂沭大断裂带以西,黄河、小清河以南,京杭大运河以东,是全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 占全省中低山面积的77%)的地区。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鲁、沂、蒙诸山构成全区的脊背。因诸山偏于北部,故北坡陡、南坡缓。中低山外侧,地势逐渐降低,为海拔500至600米的丘陵,多山顶平坦的“方山”地形,当地称为“崮子”
有大小七十二崮之称。丘陵的边缘则是海拔40至70米、地表倾斜的山前平原,最后没入坦荡的华北平原中;鲁东丘陵区位于沭河、潍河谷地以东,三面环海。除海拔700米以上的崂山、昆嵛山、艾山等少数山峰耸立在丘陵地之上,其余大部分海拔200至300米的波状丘陵,地表起伏和缓,谷宽坡缓,土层较厚,加之三面环海,气候温湿,利于农林渔牧业发展。
全区地势东北部和西南部较高,海拔500至900米,中部最低,海拔100米左右。为断陷平原带;鲁西北平原区位于河湖带以西,黄河、小清河以北,环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北两面,地势低平,海拔70米左右。利津的宁海以东为现代黄河三角洲,每年向海延伸约2-3公里;山东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外,滨海地貌都是以断裂上升和海积作用为主的海岸,从成山角至岚山头,主要是曲折的岩石海岸。成山角至蓬莱角是岩、沙质海岸相间分布,以沙质海岸为主,滨海平原宽3至5公里,有陆连岛、连岛沙坝、沙嘴等海积地貌。蓬莱角至大河口为河、海堆积海岸,海滩广阔,潮间带宽5-10公里。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陆地面积最大的省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岛由18个岛屿组成,
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近海海域17万多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 1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气候环境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2℃~14.4℃,由东北沿海向西南内陆递增。鲁中山
区的沂源及胶东半岛(除烟台、威海、莱州外)年平均气温低于12.0℃,半岛东端的荣城、文登和成山头最低为11.2℃。鲁西南在13.7℃以上,济南市最高为14.4℃。全省以一月份最冷,平均温度-4.4℃~ -0.6℃。最热月一般出现在七月,但半岛东部、东南沿海,受海洋影响,最热月在八月,平均气温比七月份高0.4~3.7℃。7月平均温度23.6℃~27.4℃,由东向西递增。极端最低气温在-14.2℃~ -26.8℃之间,极端最高气温34.0℃~43.0℃。
各地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3600℃~4600℃,可以满足一年二作的热量要求。全省日照时数年均2335~27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63%,较南邻的江苏省和安徽省高出三、四百个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毫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鲁西北和黄河三角洲在600毫米以下,而鲁南鲁东,一般在800~900毫米。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夏季最多,各地多在350~55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降水量60%~70%,易形成洪涝。冬季最少,仅14~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5%左右。春季降水一般70~140毫米,秋季降水一般70~190毫米。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
自然灾害常有发生,其中以旱、涝、风、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如1983年全省受灾面积6000多万亩,其中旱灾占76%,水灾占3%,风灾和雹灾约占14%。
港口
1、青岛港
始建于1892年,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其中,营运码头13座,营运泊位4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1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6个,可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泊位2个。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吞吐量2005年达到1.8亿吨,2003年外贸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2004年突破500万TEU,05年突破600万TEU。进口铁矿石、原油吞吐量均居沿海港口第一位。
青岛港黄岛油港区现有20万吨级、10万吨级原油码头各一座,是我国目前最具现代化规模
的原油接卸码头。2002年石油吞吐量超过2600万吨。拟与中石化集团等合作新建一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进一步巩固青岛港作为全国最大的进口原油中转基地地位。 码头建设地点拟选在黄岛二期油码头南侧水域。计划建设2个泊位,1个为30万吨级泊位,最小可靠泊10万吨级船舶;1个为8万吨级泊位,最小可靠泊1万吨级船舶。拟建码头水域通向外海航道的天然水深约为-21米。
前湾港区10万吨矿石码头水深-14.6米,岸线长925米,有4个泊位。20万吨级矿石专用码头泊位水深-21米,岸线总长420米,有一个泊位。1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20万吨级矿石码头原设计年通过能力分别为600万吨和1600万吨。经过2002年扩建改造后,新增通过能力1000万吨。码头配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卸机械,配套堆场堆存能力可达500万吨。2002年青岛港矿石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