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城乡融合是指在城乡地域系统内,基于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人口、空间、社会和生态等多维融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等值化,从而形成有机协调、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复合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推进城乡融合的地理背景是我国( )
A.城乡文化差异大
B.城乡经济差距显著
C.城镇环境问题突出
D.城镇化水平较低
2.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城乡融合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其( )
A.经济发展水平高
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C.乡村可开发土地多
D.城镇剩余劳动力多
3.我国推进城乡融合有利于( )
A.减轻乡村土地压力
B.扩大城镇人口规模
C.加快城乡间人口迁移
D.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阿根廷地处南美洲南部,1810年独立战争后建国,人口稀少。阿根廷是南美洲外;外来人民最多的国家之一,自清末起就有大量中国人移民阿根廷。下表示意清末至今中国人移|的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阶段
第一阶段
(清来至1049年)
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
星70年代来)
布腾(注册)
11广泰、潮理考量
以台湾、为港内社
断模线(进久)
帮货游断类利断将,
整定绩颠变利断舞(1003),
其他客(10个名)
希望游斯贤刊新市(75.4次),
布置游斯尘判断岗(1.2题),
其他者(17 米%)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
初李今)
以福建为主
常宜谱斯贤利斯市新希宣诺
斯斐刺新省(81.8名).其他者
(18.2%)
4.第二阶段中国大陆和国移民阿根廷的人数较少,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大陆地区( )
A.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
B.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
C.工农业化水平较低
D.实施限制性移民政策
5.第三阶段福建人移居阿根廷较多,这主要得益于阿根廷( )
A.温和的气候环境
B.发达的海洋运输
C.广阔的发展空间
D.先进的文化教育
6.众多中国人的迁入对阿根廷产生的影响是( )
①促进种族构成多样化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推动社会生活多样化 ④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黄土塬是指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黄土塬侵蚀作用较弱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塬面、塬坡和沟谷是黄土塬区沟坡系统的重要组成三者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塬塬坡的形成与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黄土塬侵蚀作用较弱的主要原因是塬面( )
A.地形平坦
B.海拔较高
C.人口较多
D.夏季少雨
8.自塬面、塬坡到沟谷( )
A.坡度逐渐减小
B.土壤肥力逐渐降低
C.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减小
D.乔木树龄逐渐增大
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干流全长2214千米,流域集雨面积广、水能资源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西江干流中上游的梯级水电站陆续建成投运。下图示意西江干支流4座水文站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年径流量最大的是( )
A.天峨
B.迁江
C.柳州
D.梧州
10.与迁江水文站相比,梧州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及主要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
A.大—下游汇入干流的支流多
B.小—中上游水库的调节作用弱
C.大——下游地区季风更加不稳定
D.小—下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空气稀薄,缺氧问题严重,自东南向西北海拔逐渐升
高、温度降低、降水递减。下图示意2019年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植被全年总产氧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海拔3400~4800米是植被全年总产氧量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面积广
B.土地面积广
C.植被类型多样
D.水热条件优越
12.青藏高原全年总产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森林
B.栽培植被
C.草原
D.沼泽湿地
13.青藏高原( )
陆地面积最大的省
A.冬季植被总产氧量为0
B.单位面积植被产氧量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
C.海拔越高,植被全年总产氧量越低?
D.植被全年总产氧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降低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自然通江湖泊之一。 受流域内赣江五河入水及长江来水的影响,鄱阳湖水位和面积年内变幅巨大,从而形成了面积广阔的洪湿地,湿地内植被资源(包括水生、中生和旱生植物三大类)与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植被一年内可两次萌发。 下图示意2000—2020年鄱阳湖洪泛湿地三大类景观面积的年际变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