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动脉→心室→心房 B.心房→动脉→心室
C.心房→心室→动脉 D.心室→动脉→心房
A.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D.器官→组织→细胞→系统→人体
3、关于绿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D.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
4、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温暖气体 B.湿润气体 C.清洁气体 D.交换气体
6、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7、油桃是大家熟悉的水果。油桃的可食用部分和种子分别由油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子房和胚珠 B.胚珠和子房
C.胚珠和子房壁 D.子房壁和胚珠
8、“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王凯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9、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排出的是( )
A.尿素 B.多余的水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10、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 B.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 D.结构⑧的生长只与分生区有关
11、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12、将大米播种到地里,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不足 B.温度太低
C.没有胚乳 D.胚被破坏了
13、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14、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健康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15、控制物质进出人体肝脏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6、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17、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
B.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
C.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
18、如图是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④提供营养物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即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幼体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中没有⑥
19、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大脑和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听神经 B.中耳 C.鼓膜 D.耳蜗
20、大雨过后,山间小路上常常见到一些蚯蚓,这是蚯蚓( )
A.为了便于“饮水” B.为了便于呼吸
C.为了便于取食 D.喜欢生活在潮湿地面
2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小体 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单位
22、小李同学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夜晚看不清东西,你认为他缺乏的最可能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蛋白质 D.钙
23、雌蕊的组成是( )
A.柱头、花柱和子房 B.花药和花丝
C.花药、花丝和花柱 D.花柱和子房
24、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25、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释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
____。
2、__________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3、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地进行流动的。
4、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5、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下图是人体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______构成,因此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人体血液循环是单向的,在A、C和B、D之间有_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D为_____,它的壁在心脏四个腔中是最厚的。心脏收缩时,血液从D出发进入E_____,流经全身后回到A,这条循环路线叫_____。另一条循环路线是_____。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3)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此时膈肌处于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4)b表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①→②的方向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到达F_____时,血液中氧气含量______。
(5)进入人体的氧气最终在细胞的_____结构中被利用,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
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3、下面是眼球基本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一般为黑眼睛,“黑眼睛”是指〔 〕__________的结构,其内含有平滑肌,能够调节〔 〕__________的大小。
(2)当光线进入眼球时,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_。
(3)正常情况下,物像在〔 〕_________上形成,形成的物像信息由〔 〕________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
(4)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 〕_______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这需要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凯同学设计下面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5)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___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___________呼吸的。
2、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回答:
(1)同学们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测得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如图1所示。
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的开始时间_______ (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
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同学们选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分別在三个温室中种植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20株番茄幼苗,温室的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均相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