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文化”是对孟子“性善论”思想文化的传承,其精髓是勤、孝、谦、和、思,基本内涵是要求人们不要做有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并不计报酬、不计名利。也就是说,要做善人、存善心、有善行。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温暖。
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某一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从悠久的校史和优良的传统中挖掘梳理出善文化的精髓作为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确定了“育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绿教育”的办学理念,扬“弘毅弘善,为公为先”善文化之校风,弘“博识博爱,惟善惟新”之教风,树“求真求实,向善向美”之学风,努力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立足学生教育,突出品德
培养,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大力建设“崇善”文化,以“善德”育人,形成了特鲜明的德育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树善——立善的主题,创善的文化
永泰县第一中学立足于学校百年文化内涵,以学校的前身“育德女子学校”和“格致学堂”的校名为校训,培育“弘毅弘善,为公为先”的校风。“育德至善”的校训,意在重视将学生培养成有健全人格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和思想境界高的人。欲成才,先成人,通过教育让学生达到“至善”的境界。“育德”涵养着学生的道德品行,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培育着学生的道德修养。“弘毅弘善”的校风,意在全校师生皆应有刚毅坚强的意志,弘扬道德上追求的最高目标——至善。
学校追求“博识博爱,惟善惟新”的教风与“求真求实,向善向美”的学风。“惟善惟新”,即为人师者既要追求至善,还要有创新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争创一流的业绩。“向善向美”意在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让自己的人生朝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