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对己要求,主张善心常在。与生俱来的善良只有通过后天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形成善良品质,善良只有成为学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善良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善良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善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贵的心灵和美好的人性,引导学生形成善良意识,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善良教育的有效实施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保证了善良品质的健康成长。第二,善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与人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修养,促使学生形成
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对学生今后形成以善为本的人生观和肩负起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三,没有善良就没有和谐,善良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善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善良教育可以让学生远离诸如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有效预防像高材生硫酸泼熊及中学生网吧纵火、杀师、弑母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善良教育的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善心、善行,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为人谋远”的原则,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把善良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
1.高度重视,营造氛围
我校十分重视善良教育,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善良文化氛围,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善良的成长环境。学校利用校报《金星报》、威县二中网站、LED大屏幕、校园标识牌、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善良教育。
2.开设课程,文化渗透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每周开设1~2节校本课程《古诗文读本》课,充分利用《千字文》、《三字经》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文化渗透,让学生在接受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