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是一种文明
作者:黄仕汪
来源:《椰城》2008年第07期
作者:黄仕汪
来源:《椰城》2008年第07期
一个国家从善者的普及程度,是衡量该国的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善举不仅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又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在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体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就现阶段而言,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各有高低,机遇不尽相同,受教育程度迥异;其结果是,有少数人先富裕起来,有一小部分人却仍然非常苦难。这后一部分人,迫切需要外力的帮助。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责无旁贷。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团体,以及每一个有能力的公民,积极行动起来,都出一把力。就我国状况而言,各个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有的边远贫困地区,不少孩子上不起学,他们成年以后就业必定困难重重,家庭生活处境便可想而知。如果有大量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势必拖累整个社会,使之不能正常健康地发展,国家不可能强盛,谈何文明与进步?诚然,政府的教育经费向这些地区倾斜,非常必要,但不足部分,就迫切需要有能力的人们主动行动起来,尽其所能援助有困难的读书人。这样,我国教育事业定会加快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各业的发展,促进国家一天天地进步,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显著地提高,最终
成为高度发达和文明进步的国家。
善文化一个公民的慈善之心和从善之举,代表公民的文明素质。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一把手,助其一把力,应该成为每个普通公民的基本品格。以我国的教育为例,政府在财政还不很富裕的情况下,每年拿出了大量经费投向教育事业,而这些经费是全体国民共同创造的财富。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得到程度不同的受益。于是,每一位享受过(包括没有机会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投资的人们,当国家在教育经费不足时,主动为政府分担一点责任;为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上个世纪计划经济年代,虽然上学所需费用比之现今不算很多,但还是有许多学生付不起这笔费用;他们绝大多数人主要依靠国家提供的助学金,十分艰辛地完成从小学到大学十多年的学业。多年来,他们没有忘记政府和国民的恩惠。这一大批文化人以自己学到的本领,为祖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当中还有许多有识之士,以各种形式,长期关心和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不少人士直接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赞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