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语文古诗赏析集锦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1、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柳,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平:指水涨与地面平。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后能清楚的照见人影。
(1) 诗中一、二句所写的雨后池水有什么特点?(2分)
(2) 三、四句是常被人传颂和引用的名句,简要赏析。(3分)
2、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董大:可能是盛唐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熏:形容天昏暗。
(1) 前两句诗所写的塞北景有什么特点?(2分)
(2) 后两句诗为历代传颂,请作赏析。(3分)
3、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释】武关:在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城:指京都长安。
(1) 本文用字很有讲究,请分析第二句中的“乱”字的表达效果。(2分)
(2) 三、四两句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请对此作简要赏析。(3分)
4、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注释】诗人因事流放康州,此诗是羁旅水途即景之作。“角”是古代军中乐器。
(1) 诗人借助哪些物象来表达他思乡归里的哀情?(2分)
(2)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却暗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5、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一、二句写出了云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3) 第三、第四句话形成鲜明对照,请简析其艺术效果。(3分)
6、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 前两句将“冰雪林”中的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进行对比,以冰雪衬托梅的什么?用桃李显示梅的什么?(2分)
(2) 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7、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 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
(2) “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3分)
8、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 第二句中"遍绕""日渐斜"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形?( 2 分)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3 分)
9、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开。
  1)“白日”指什么?“恰”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 分)
2)借“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3 分)
10、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2 分)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3 分)
11、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诗中前两句中的“尽”、“闲”二字极富韵味,它把读者带入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2分)
2)“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一句非常耐人寻味,请作简要赏析。(3分)
12、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⑴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⑵“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3分)
13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5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而不答”值得玩味,请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妙处。(3分)
2 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碧山”怎样的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6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红叶飞。
1)诗歌的三四两句写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分)
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7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
(1) 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彩绚丽的画面,一个“欲”字尤其写得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2) 这首诗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19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陂(bēī):水岸。 漪:水波纹。 :腔:曲调。
1).诗中的”“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0《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1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22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1)明卿:作者的好友。 2)楚:楚地  3)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诗中的“迷“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23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⑵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于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里。我们从诗中的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独坐敬亭山赏析(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诗歌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                        的特点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26过山农家  [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嗔(chēn):嫌怨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                ”、“                ”两个劳动场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简要分析
                                                                                                   
27、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渺茫”一词在诗中的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8、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有机会共赏明月。
(1) 这首诗在写法上由                          ,抒发了作者                        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