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世界文化遗产,“钟山之阴”明功臣墓初探
读书会活动现场。
功臣陪葬帝王陵墓,始于先秦,到唐朝发展成完备制度。唐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诏曰:“诸侯列葬,周文创陈其礼,大臣陪陵,魏武重申其制。去病佐汉,还奉茂乡之茔。夷吾(管仲)相齐,终托牛山之墓。斯盖往圣垂范,前贤遗则,存曩昔之宿心,笃始终之大义。皇运之初,时逢交泰,谋臣武将等,先朝特蒙顾遇者,自今以后,身薨之日,所司宜即以闻,并于献陵左侧,赐以墓地,并给东园秘器。”(《唐会要》卷二十一)。
唐十八陵,其中部分就有功臣墓陪葬,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功臣陪葬墓最多,现存187座,除一小部分为皇族陪葬外,其余皆为功臣(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李靖、程知节、秦琼等)。
唐昭陵陪葬墓分布图。
唐昭陵陪葬墓之魏徵墓。(图片来自网络)
唐昭陵陪葬墓之徐懋功墓。(图片来自网络)
明代,功臣墓陪葬更是形成独特的皇陵景观,以明孝陵为最。在“钟山之阴”(山北水南为“阴”)、也就是南京紫金山北麓,分布着众多的明代开国功臣墓葬,如今已经成为明孝陵不可或缺、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组成部分。
明功臣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升格为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并不知道明功臣墓是世界文化遗产,对这些墓更是极其不了解)。
石头君年幼时曾看过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赵景深、杜浩铭校注的历史演义小说《英烈传》,对书中所附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沐英等明代开国功臣绣像过目难忘。后来才知道,这批画像出自清代画家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
大凡一个朝代得以开创建立,除了开国君主具备雄才伟略外,开国功臣们披坚执锐,亲冒矢石、浴血奋战,也同样在史册上留下浓重笔墨。在大明开国的宏伟历史画卷中,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开国功臣就厥功至伟、不可或缺。
《晚笑堂画传》之中山王徐达。
《晚笑堂画传》之岐阳王李文忠。
《晚笑堂画传》之宁河王邓愈。
虎二《晚笑堂画传》之东瓯王汤和。
《晚笑堂画传》之黔宁王沐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随即在鸡笼山(今北极阁)上建功臣庙一座,奉祀徐达等明朝开国功臣309人。死者塑像,生者虚其位。除了获得入祀功臣庙的殊荣,功劳至大的十几位功臣在去世后,更是享受到“赐葬钟山之阴”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