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理想是修炼成仙,为此选择幽远之深山大岳作为修炼之地,故以后亦称为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
道教的理想是修炼成仙,为此选择幽远之深山大岳作为修炼之地,故以后亦称为神仙所居之洞天福地。东汉已列有不少名山,谓有仙室或灵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山成为传授道书和炼丹之地。《抱朴子内篇・遐览》谓道书藏于名山五岳,《金丹》篇称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唐宋时期,更赋予名山以神秘彩。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序》云:“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故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山岳成为道士荟萃之地,且有道教圣迹名于世。除了五岳之东岳泰山,还有:
南岳衡山
在湖南衡山市。隋文帝以衡山为南岳。道教称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有黄庭观,传为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处。上清宫乃晋道士徐灵期修行处。降真观,旧名白云庵,乃唐司马承祯修道处。九真观西有白云先生(司马承祯)药岩。五代道士聂师道亦修道于此。
西岳华山
在陕西华阴市南。《华山记》谓“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道教称第四小洞天,名其岳神为金天王。其主峰为落雁(南峰)、朝阳(东峰)、莲华(西峰),素以奇险著称。有四仙庵,传为谭紫宵、马丹阳、刘海螗、邱处机修炼处,陈抟亦隐居此山。有避诏崖、希夷祠、希夷睡洞和睡像等遗迹。
北岳恒山
原在河北曲阳县西北。后避讳曾改称常山,一名大茂山。明代定山西浑源县之玄岳(即浑源东南的玄武峰)为恒山。清始改祀北岳于浑源。此后原曲阳之恒山通称大茂山。道教称第五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安天王。《恒岳志》载,茅山派祖师西汉茅盈年十八入恒山修道。其通元谷为张果隐修处。
中岳嵩山
元康二年(292)曾登此山入石室得古《三皇文》。唐道教学者李筌曾隐于此山之少室,研究道教经典,传于虎口岩得《阴符经》。
青城山
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读史方舆纪要》谓青城左连大面山,右接鹤呜山(青城后山)。道教称第五洞天。相传张陵在鹤鸣山结茅,传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孙张鲁亦嗣法于此。有张天师“降魔”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池、天师手植的银杏树、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铸飞龙铁鼎、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师像等古迹。道观有建福宫(古丈人观)、古常道观(天师洞)、上清官等。
龙虎山
在江西贵溪市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读史方舆纪要》称,两峰相峙,如龙昂虎踞,故名。《贵溪县志》则谓张陵居此炼龙虎大丹,因有青龙白虎绕其上而得名。为张陵后裔世居之地。道教称第三十二福地。其祀神之所为上清官,居家之处在“嗣汉天师府”。
茅山
在江苏西南部句容市。道教称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和第三十二小洞天。相传西汉景帝时茅盈及弟固、衷于此修道成仙,号三茅真君,因改名三茅山,简称茅山。为茅山派发源地。传东晋杨羲、许谧、葛洪、梁陶弘景、唐吴筠、宋刘混康等道士均曾修炼于此。
罗浮山
在广东惠州市。主峰飞云顶在博罗县城西北,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岭南志》称“罗山之脉来自大庾,浮山乃蓬莱之一岛,来自海中,与罗山合,故曰罗浮”。道教称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葛洪晚年挈子侄及妻鲍姑于此山炼丹、著述。相传宋白玉蟾也曾在此授徒传道讲学。
终南山
在陕西西安市南。一称南山,为秦岭主峰之一。有南山、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胜迹。相传全真道开创者王重阳和北五祖中之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螗等均修道于此。
武当山
在湖北西北部丹江口市。又名太和、太岳、仙室。道书称真武于此修炼四十二年,功成飞升:后世因谓非玄武不足以当此,因名武当。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东汉阴长生、晋谢允、唐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张三丰等,均曾修炼于此。明永乐年间尊真武为帝,改称太岳太和山。永乐十年曾于山上建宫观历时七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建筑。其中金殿(亦称金顶)和真武等神像,全系铜铸,外鎏赤金,最为著名。
崂山
在山东青岛市东。南濒黄海,东临崂山湾。《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秦始皇曾登牢盛山望蓬莱。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以太清宫为著。
虎二 TlPS:道教修学游
修学旅行书推荐:
《南华真经注疏(上下),道教典籍选刊》郭象注中华书局。庄子的代表作,在道教里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该版本又是郭象大师所注,是学习道家文化的必备书籍。
《中国道教史》任继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该书详细地整理了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传承历史,故事性很强,可读性比较高。
《道德经通释》中华书局。百川归大海,通读道教祖师老子的代表作,是窥中国道教门路最方便的捷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