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的相对饲⽤价值RVF(转载)
苜蓿⼲草的相对饲⽤价值⽐粗蛋⽩含量更为重要
——访问加州⼤学戴维斯分校苜蓿种植专家 Daniel H. Putnam
美国专门进⾏苜蓿草研究的专家只有两位,⼀位在加州的加⼤戴维斯分校,另⼀位在威斯康⾟⼤学。Dr. Putnam就是前⼀位,在加州他号称Mr. Alfalfa,他曾多次到访中国,考察了⼭东、⽢肃、宁夏等中国的主要苜蓿⼲草产区,他对中国苜蓿产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2010年4⽉27⽇,荷斯坦记者访问HayDay Farms期间曾专程前往加州⼤学戴维斯分校,拜访Dr. Putnam,他对美国苜蓿的讲解和对中国苜蓿产业的认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年5⽉29⽇在北京,Dr. Putnam时隔两年⼜⼀次接受荷斯坦记者的专访,回答了当前中国牧场对苜蓿技术和市场所关⼼的主要问题。
Daniel H. Putnam⼜称MR. Alfalfa,美国加州⼤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科学院的苜蓿种植专家。⽽美国国内知名的苜蓿草研究专家⼀共两位,⼀位在威斯康⾟⼤学,另⼀位就是Dr. Putnam,他的研究⼯作涉及苜蓿和其他牧草系统、牧草质量与使⽤、轮作植物、纤维素能源作物及作物⽣态学。
加州阳光充⾜,每年苜蓿的刈割次数6~8次,中国很多牧场⼗分关⼼加州不同刈割次数的苜蓿⼲草质量有何差别?
Dr. Putnam:在美国加州地区,有些地⽅的苜蓿只能刈割三次,⽽天草农场所在的布莱斯地区,能刈割九次左右。三次刈割虽然不如九次刈割的产量,但是三次的产量仍然很可观。在加州⼀些⾼海拔的⼭地区域,刈割次数为三到四次,每公亩的产量却可达七到⼋吨。
夏季,加州沙漠的阳光虽然利于苜蓿的⽣长,但是它也影响苜蓿⼲草的质量。事实上,三或四次的刈割制度,可以获得优质的苜蓿,如在加州⾼⼭区和内华达州的部分地区,第⼀次刈割,因为苜蓿⽣长速度的缓慢,具有优异的品质,⾼TDN、⾼能值,但蛋⽩⽔平会稍低。⾼⼭区的苜蓿并不意味着⾼的蛋⽩⽔平,但是具备⾼消化率、TDN、相对饲喂价值(RVF)。
有些地⽅苜蓿产量低,但是质量却很好。在内蒙地区,⽓候如果能维持凉爽,可刈割三⾄四次。30度是最适合苜蓿⽣长的温度,在加州布莱斯地区夏季⽓温可达42度,苜蓿虽说也能⽣长,但是产量和质量都降低。⼀般来说,第⼀次刈割的苜蓿质量是相对优异的,前三次刈割的质量较相似,主要看刈割制作⼲草时是否有⾬,如果初次刈割时有⾬,那么就要推迟刈割,苜蓿过度⽣长成熟,导致质量降低,若不推迟,则会受到⾬⽔的影响。苜蓿草种植
要知道,美国西部的农户在制作苜蓿⼲草时,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打捆苜蓿,他们⼀般选
择在晚上,由于空⽓中的⽔分不会过低,可以降低制作过程中叶⽚的损失。
中国很多牧场是根据苜蓿⼲草的颜⾊来鉴别苜蓿品质,这是否有科学依据?是不是绿⾊就代表品质优秀?
Dr. Putnam:我很⾼兴你们能问这个问题。在制作苜蓿⼲草的过程中,太阳曝晒部分的苜蓿颜⾊发黄,⽽表层覆盖的未曝晒的苜蓿颜⾊则是绿⾊。⼀般的草捆当中,就混合着这些黄⾊和绿⾊的苜蓿。多数购买者喜欢绿⾊,这是错误的。我的团队研究证明了黄⾊的(太阳曝晒)和绿⾊的(⾮直接曝晒)苜蓿之间营养价值⽆差别。
检验草捆时,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苜蓿⼲草的叶⽚保有率。⼈类是视觉上的动物,多数情况下⽤眼睛辨别事物,⽽奶⽜是⾊盲,她们⼀般是通过⿐⼦来辨别⾷物的好坏。当苜蓿发霉、变质时,动物会远离这些⾷物,她们会对⾼质量、⾼糖分的⼲草产⽣兴趣,她们不会鉴别颜⾊的差别,黄或绿的苜蓿都⽆所谓。
在美国很多苜蓿买家,特别在养马圈⾥,都存在这个颜⾊辨别质量的误区,他们都热衷购买绿⾊的⼲草。我希望通过荷斯坦杂志告诉中国的牧场主这个误区,不可盲⽬根据颜⾊和蛋⽩⽔平为苜蓿分级定价。
和美国不同,制约中国⽣产苜蓿⼲草的瓶颈是收获季节的⾬⽔,特别是南⽅,美国⼀些州采⽤青贮苜蓿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些地⽅如现代牧业在安徽也开始制作青贮苜蓿,你对此有什么意见?
Dr. Putnam:能有这个转变,我为这些牧场感到⾼兴。当牧场利⽤苜蓿⼲草有困难时,制作苜蓿青贮则是另⼀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重要的⼀点是,要保证牧场离苜蓿青贮地点⾜够近。苜蓿⼲草在蛋⽩和消化率⽅⾯要稍优于青贮苜蓿,⽽后者的适⼝性较好。
我认为中国那些由于⽓候原因不能⽣产苜蓿⼲草的地区可以利⽤苜蓿青贮,⽐如⾬⽔相对多的地区。就像美国的威斯康⾟州,60%~80%的苜蓿都⽤于青贮,威斯康⾟不具备制作⼲草的⽓候。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苜蓿⼲草和苜蓿青贮的过程中,都会有营养的损失,在没有⾬⽔问题时,青贮过程中的损失要⽐制作⼲草的⼤,⽐如在⼲物质、产量、质量等⽅⾯。青贮过程中⼲物质损失可达10%~15%,⽽⼲草制作过程中的损失仅为5%~8%。
像在北京这样的地区,多云⾬,在夏秋季节不可能两周⽆⾬,所以制作苜蓿⼲草的风险很⼤。⾬⽔对苜蓿⼲草有影响,叶⽚、蛋⽩和氨基酸、碳⽔化合物的损失,所以苜蓿的⼲物质量和⼲草的质量都会降低。
在中国的牧场,苜蓿是⼀个全新的粗饲料,很多牧场主想知道苜蓿⼲草和青贮苜蓿有何区别?
Dr. Putnam:从蛋⽩⾓度来说,苜蓿⼲草中的蛋⽩更容易被动物所利⽤,苜蓿青贮过程中会产⽣更多的⾮蛋⽩氮。所以在蛋⽩的供应⽅⾯,苜蓿⼲草较有优势。
在实践中,如果不能制作苜蓿⼲草,那么我们建议奶农最好使⽤苜蓿青贮,避免⾬⽔过多接触苜蓿,但⼀般收获之时,加州的农户只有两天的时间做出决定,到底是⼲草或是青贮?不能等待过长,使得苜蓿过于成熟,导致营养价值的降低。
但是青贮苜蓿,不利于运输,它的⽔分含量太⾼,65%~70%左右,长距离的运输成本过⾼。
据我们所知美国的牧场很多使⽤青贮苜蓿,同时也使⽤苜蓿⼲草,那么苜蓿⼲草和青贮苜蓿的⽐例究竟是多少?
Dr. Putnam: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我要告诉你的是,在美国东部与西部的使⽤两种苜蓿的⽐例是有差异的。在东部,纽约州、宾⼣法尼亚州、威斯康⾟州、密歇根州,苜蓿青贮的使⽤量占到40%~50%,东部的牧场规模⼀般较⼩,他们也同时⽣产苜蓿。
西海岸的牧场都是⼤型的牧场,95%的使⽤苜蓿⼲草,但奶⽜场⼀般不进⾏苜蓿⼲草的⽣产。加州六百万亩的苜蓿草场,仅有2%⽤于苜蓿青贮,在宾⼣法尼亚州约40%苜蓿⽤于青贮。
中国很多牧场认为饲喂苜蓿可以提⾼⽜奶中的蛋⽩含量,⽽且多数牧场主只关⼼蛋⽩的含量,这种看
法是否正确?
Dr. Putnam:我想说⾼品质的苜蓿⼲草对提升⽜奶质量固然⼗分重要,但是提升⽜奶蛋⽩还需要其他因素的配合,如蛋⽩补充料、奶⽜⾃⾝的遗传基因。牧场必须为⽬标产奶量制定合适的配⽅,满⾜奶⽜的需要,不单单是苜蓿,⽽是⼀系列的因素,⾼产奶⽜的需求是很⾼的。对于牧场来说,其实产量要⽐蛋⽩更重要。
RVF是⼀个⽐粗蛋⽩更重要的指标。RFV是纤维含量的⼀个反映指标,⽽粗蛋⽩则是氮含量的⼀个反映指标。我们先考虑纤维消化率,另⼀个是要考虑的是过瘤胃蛋⽩的⽐例。如果是我购买苜蓿,我会先看纤维含量,然后再看纤维消化率。但是买家通常不会考虑RVF的值,还有纤维的含量。
并不是越⾼蛋⽩,苜蓿⼲草质量就越好。若苜蓿⼲⽩含量达到25%~26%时,我会质疑这些蛋⽩是否能被动物所利⽤。
中国政府去年开始苜蓿振兴计划,⽀持国内苜蓿种植,你认为这个政策对进⼝苜蓿有多⼤的影响?
Dr. Putnam:中国奶业发展很快,⼏年内,苜蓿的消费量会很快超过苜蓿的供给量。苜蓿的总需求量很⼤,所以对于国产和进⼝苜蓿来说都有⾜够的空间发展,进⼝与国产的苜蓿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但是我要说的是,苜蓿产业的发展涉及很多环节,不仅仅是种植的问题,因此,中国如果要发展苜蓿
产业,接下来的⼏年将在运输专⽤设备、技术管理(如种⼦选择、⼟壤肥⼒、收获⽅式)等环节投⼊⼤量的资⾦、技术及⼈员,中国需要学习和发展适合⾃⼰国家的苜蓿⽣产⽅式,特别是在种植上,中国传统的⼩规模的种植习惯需要向⼤⾯积、⼤规模⽅式转换。
过去三年美国奶业萎缩,对加州苜蓿产业造成很⼤的冲击,美国国内苜蓿需求不⾜,是否还在继续?
Dr. Putnam:要知道2012年美国奶业处在低⾕,奶业损失严重,对于现在380美元/吨的苜蓿价格,⽐较合理,但是要根据质量,没有哪个草场能全年⽣产⾼品质苜蓿。
2008年对于国际奶业,特别是美国,是井喷的⼀年,但到2009年,美国国内消费量下降,井喷过后就⼀个灾难,之后的⼀段时间,美国努⼒削减奶⽜的头数。然⽽,2012年⽜头数却⼜恢复到了2008年以前的⽔平,⽽且2011年加州冬季⽓候适宜,奶⽜挤出了更多的⽜奶,市场⽆法消化多余的⽜奶,⼜⼀次造成了⽜奶的过剩。⽽奶⽜还在不断的消耗饲草,但奶农却没有⾜够的钱⽀付这个刚性需求,所以他们只能减少苜蓿草的⽤量。
加州现有170万头奶⽜,现在奶农每天减少了1kg的苜蓿使⽤量,这样⼀年就减少了60多万吨苜蓿⽤量。加州的奶业对与苜蓿⽣产来说⼗分重要,苜蓿出⼝量仅占⽣产总量的3%,加州奶业⼀旦出现问题,苜蓿⽣产也会产⽣连锁反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