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SEPT. 2020
CFI 1引言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虽然达到60%,但我们仍属于典型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结构。“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的现代化是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党和国家也非常关注乡村的振兴和发展,具体体现之一是,“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从1982-1986年和2004-2020年共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农村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脱离了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智能化
为提升,面向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等创新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农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与高端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的关键引擎。
2 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我国农业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还处于“散、弱、小”的发展状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种种问题。
2.1 盲目选择支柱产业,同质化问题凸显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然而在政策红利和产业资本
顾海科1a*  魏丽勤2a  候莉1 韩湘2    1北京市辐射中心 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 a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顾海科,北京市辐射中心科研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研究及科研项目组织与创新管理
魏丽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村发展中心,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与管理
浅析新基建与农产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摘要:
在当前大变局、大疫情、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疫情后时代及包括5G 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按下快进键,双重因素叠加,赋予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深入思考,提出了产业发展为核心要素,围绕“创新+服务+环境+工具”四个维度和“新基建”深度融合的模式,加速传统农业的转变,助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以期为地方政府在发展产业决策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基建;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722020/09
中国食品工业
的双重驱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选择支柱产业时存在误区,没有经过科学分析与研判,加上不良企业过度宣传引导和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压之下,盲目跟风,忽视农业的特殊性,产业发展仅凭价格为依据,后果是造成产业规模小、品类单一及同质化现象,加上销售渠道不通畅,造成农产品积压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又加上缺少技术支撑,导致产品品质差、附加值低、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产业发展推进缓慢。此外,盲目开展大项目建设,最终因为缺少市场的强力支撑及缺乏战略眼光导致项目中途夭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农业产业的选择不是盲目和随意的,产业选择要从客观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状况、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潜力,确定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和主次之分,按照一定的标准,产业的选择符合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原则[1]。
2.2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产业化后继乏力
支柱性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前、产中及产后环环相扣,一、二、三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与融合。我国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内需旺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地方尤为关注投资,忽视或者较少关注农业科技人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绿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这就对于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创业型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现阶段农业产业发展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造成产业发展所需“能人”短缺,产业发展后继乏力,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发展。实践证明,凡是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和企业,大多离不开“能人”的带动[2]。例如牛根生1999年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间开启了蒙牛商业传奇,
“蒙牛现象”成为经济行业最为热门的专项名词之一。邵根伙1993年辞去教职创办了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十七年发展,形成了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为主体的科技产业集团。双汇集团、新希望集团、汇源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领域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能人”的带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3 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产业化效率不高
中国传统的农业包含着可持续的思想,如:按照二十四节气不违农时。同时逐步向科学、合理、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转变。现代农业的根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又是衡量一个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两个重要指标,代表着产业的发展状况。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府财政专项投入较少、信息化人才队伍较少、农民素质普遍不高,使得整个产业链中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二者叠加效应没有出现,体现在虽然农业产业的国家政策红利较多,但是这些政策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企业或者从业者;商务信息碎片化,很多地方出现谷贱伤农,产品销售不出去,老百姓叫苦不迭,但是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农产品价格高。产业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农业生产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如何利用农业现代化的“互联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综合信息服务以及农村和农业管理的发展,促进产业高效、高能、高质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效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3]。
3.4 金融服务创新不够,发展动能不充足
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这是生产经营的先决条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由于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等特点,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和创新性不够。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困难重重。先“输血”、再“造血”,形成良性循环,这就需要我国政策性银行、各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中来[4]。但是,由于农业受制约因素较多,目前整个产业链条收益不高,造成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更谈不上让他们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了。只有多渠道、多方式、多形式、多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工具,为农业产业发展输血,解决产业发展动能不足问题,才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3 我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
73
SEPT. 2020
CFI 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随后国家发改委就“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权威说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也属于“新基建”内容之一。目前,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在其他行业已经开始应用,某些行业已较为成熟,为农业全生命周期实现数字化、数据化,推动农业高效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现在,我国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均在农业领域布局,可能会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主导型力量,引领传统的农业龙头公司加速转型和升级,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具有战略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属性,带有周期性长、风险大、分散性等特点,为了加快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在内“新基建”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平台、环境和服务四个维度,借助政策、科技和金融驱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
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如下思考。
3.1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技术变革与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现在不少人认为农业是一个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事实上,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技术支撑,只有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农业产业才能良性发展。如在传统育种基础上结合生物育种和物理诱变等手段,我国育种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测土配方、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及空间遥感、追溯体系的建立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能。随着智能手机及网络的普及,直播等销售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使用。如:京东集团正在实施的“京东农场”项目,种植端开展生产标准化和规划化,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推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打造“京东京造”的模式,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信息化时代到来,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智能革命。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合发展已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智慧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势在必行。一是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政
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产学研双边及多边的区域科技创新技术协作体制,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二是要研究建立和提升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多维度的深度融合,利用新业态、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应用和使用,提升农业产业链
的现代化水平。三是创新发展区域农产品品牌,利用工业设计和品牌策划创新发展战略,融入天然、绿、康养、田园等现代元素和要素,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区域农业科技的协同创新,应用新理念、新机制,进而提升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3.2 打造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我国农业资源相对丰富,且各地农业资源带着鲜明的地域特,但各地的产业发展水平也差异很大,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需要个性化的农业服务去支撑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取得大量科研成果,但成果的转化率不高,现在很多地方也在不断探索,比如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工具,但使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供需双方没有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对接渠道,科技服务能力不强,缺乏及时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因此,利用未来的“5G”网络、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产业需求为核心,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相关政策及信息的实时传递系统、农业咨询服务体系、农业产业专家智库、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和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种质资源库、农业数字地图、大数据中心等的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的实时传递,信息的即时交互,人才和技术的互通互联。以“技术+资源”赋能,通过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适度规模产业经营战略,打通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旅游业、服务业、信息业等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以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为契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塑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主导
产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助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3.3 构建产业集聚化发展环境,加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农业产业集聚不仅带来了农业产业的规模效益和外部经
742020/09
中国食品工业
济,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及效率化,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由于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农业产业参与主体利益管理没有理顺,产品结构趋同等各种原因,农业产业集聚停留在初级层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地租成本快速上升等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迫切需要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延伸融合及重组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产业强镇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集聚项目应运而生,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集和南阳艾草的产业集。这几年,我国对农业产业集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扶持,2020年农业农村部及财政部批复了50个农业产业集项目,对提升产业集聚的发展空间至关重要。通过财政投入,在“新基建”重大机遇的驱动之下,抓住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搭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 网络的“快车”,除了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集聚区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功能之外,还要聚焦“平台+产业链”,在流通领域建立电商平台,打通网货下乡
和农产品进城的通道;借助5G 网络建立直播带货,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在种养植领域建立遥感、预测及天气数据和物联网相结合平台,对规划、种植、防治和收获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在生产加工领域建立智能化平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提供稳定性服务,提高管控水平等,以数字化创新为核心打造新的生产系统,实现产业发展模式迭代升级,加速产业融合发展。[5]
3.4创新产业化金融服务工具,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还不是农业强国。纵观世界各国农业产业化历程,世界上的农业强国都非常重视金融服务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一些国家早就建立了农业金融服务的平台和完善的制度体系。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六大领域。
目前,以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具有电商背景的互联网企业,以新希望、大北农为代表的农业供应链服务商,以
海尔产业金融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以宜信、农金圈为代表的P2P 网贷平台,纷纷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为农业金融服务拓展了思路和方法。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建立金融信用评价体系,解决农业融资担保问题;通过大数
据等手段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借助互联网把销售在产前完成,按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订单;借助“互联网+农村金融”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开辟解决农村金融“老大难”问题的新视角、新路径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4 结束语
乡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习俗,还是农耕精神的栖息地。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属性和特点,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融合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平台、环境和服务四个维度,在政策、科技、和金融的驱动之下,提升农业产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经济视野》. 2019 年21期121-122.
[2] 万宝瑞.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抉择.《中国乡村发展》.专稿.1-6.
[3] 张震.互联网 + 农业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思考.《LOW CARBON WORLD 》.2018/8,1-2.
[4] 尹怡美.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几点思考.《现代农业研究》.2019/26,1-3.
[5] 王畅.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8.01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