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技术领域目录
一、新能源(A)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消耗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也日益凸显能源短缺的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其传统工艺技术,使环境不堪重负。因此,要重点加快推进以绿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A1. 太阳能
A1.1高效、低能耗、低成本晶体硅太阳光伏电池制备新工艺、组件技术及相关产品
A1.2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
A1.3并网光伏技术及相关产品;
A1.4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
A1.5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1.6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1.7高效、低成本光伏、光热与建筑相结合的集成一体化实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2. 风能
A2.1适应中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
A2.2风电场监控、电网接入系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支柱性产业
A2.3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
A2.4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的产业化。
A3. 生物质能
A3.1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
A3.2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A3.3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与装置;
A3.4生物质型煤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A3.5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与装置。
A4. 核能
A4.1.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关键技术及设备;
A4.2.铀浓缩技术及关键设备;
A4.3.高性能燃料零件技术;
A4.4.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技术;
A4.5.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A4.6.核辐射安全与监测技术;
A4.7.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
A4.8.辐射防护材料、仪器及装置;
A4.9.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
二、节能环保(B)
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平均年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研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将已研发的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低水平消耗资源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制约因素,资源与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根据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社会化需求,清洁化需求,循环化需求,以及科技创新机制导引下的市场化需求,必须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B1. 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B1.1.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B1.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
B1.3.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
B1.4.智能电网技术及相关产品
B2. 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
B2.1.城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B2.2.城市基础环境保护设施二次污染防治关键技术
B2.3.城市社会源有害固体废物处置与二次污染防治和资源化技术
B2.4.城市其它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B3.乡镇现代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B3.1.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B3.2. 集约化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B3.3. 有机废弃物和生物产品加工废水(物)处理技术和设备
B3.4.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设备
B4. 污染行业的环境问题与技术
B4.1. 重污染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4.2. 重污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5. 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
B5.1. 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B5.2. 水回用工艺技术和设备
B5.3.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回收处理技术
B5.4.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B6. 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
B6.1.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B6.2. 环境应急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B6.3. 环境应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
B7. 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B7.1.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B7.2. 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B7.3. 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B7.4. 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B8.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
B8.1. 工业污染治理专业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B8.2. 市场化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空气)服务
B8.3. 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处理设施的专业化运营服务
B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
B9.1. 可再生能源与高效节能工艺技术、产品检测及系统管理服务
B9.2. 推广并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服务机制
三、电动汽车(C)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关联度较强,带动度较大;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需加快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重,以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为重点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掌握电动汽车整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
C1.汽车零部件前端研发项目
C1.1.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的研发
C1.2.电动车专用的各种传感器和电子元件的研发等。
C2. 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C2.1.镍氢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C2.2.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C2.3.新型大容量、高功率电池与相关产品;
C2.4.电池(组)管理系统;
C2.5.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高性价比关键材料;
C2.6.动力电池新型生产与测试技术装备。
C3. 燃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及其相关产品
C3.1.小型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相关产品;
C3.2.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产品;
C3.3.新型制氢技术与储存装置;
C3.4.实现热电转换技术的关键部件及其相关产品。
四、新材料(D)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生命、能源并称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制造体系。
D1.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
D1.1.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
D1.2.高性能功能陶瓷
D1.3.半导体材料
D1.4.人工晶体
D1.5.功能玻璃
D1.6.电子化学品
D2.新型功能材料
D2.1.特殊功能有金属材及应用制品
D2.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D2.3.超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