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者:江⼩涓,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研究员,曾获孙冶⽅经济科学奖等全国性学术成果奖原⽂刊发:《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
摘要
本⽂研究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发展滞后是当前状况,今后将呈现出何种态势?受发展阶段、中国体育产业需求特点和相关供给要素的共同影响,体育需求快速增长,体育供给动⼒强劲。今后10年乃⾄更长时间,中国体育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重持续上升,成为⽀柱产业,为国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与快乐服务,并在全球竞争中有出⾊表现。为实现这个⽬标,需要加⼤改⾰创新和开放⼒度,同时加强监管与引导。体育还有更多⽅⾯的社会与⽂化价值,要在发展中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体育产业服务业⽀柱产业经济增长⽹络经济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个论断既概括了体育于国家和国民的巨⼤价值,⼜洞察到国泰民安对体育发展的基础性⽀撑。中国已经进⼊发展的新时期,体育提供的健康与快乐,是⼈民众美好⽣活愿望中的重要需求,极具增长潜⼒,极具社会价值。
当今时代,体育要强、要兴,发展体育产业是主要途径。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647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重达0.9%;体育产业就业⼈数440余万⼈,占当年城镇就业总数的1%。从国际⽐较和国内需求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滞后、⽐重偏低,需要加快发展。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体育产业的⽐重相当甚⾄超过汽车、科技、⾼等教育等⾏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重要。
在我国,体育多年来被视为“事业”,竞技体育为国争光以及众体育提⾼⼈民体质是社会各⽅⾯对其的主要定位,主流经济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很不够。本⽂将从产业⾓度观察问题,重点分析需求、供给、竞争、管制等决定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预测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速度、规模、结构等,并提⼏点思考和建议。
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既会受到市场⼒量的引导,⼜会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两者并存,很可能是激励倍增和⽭盾叠加,呈现出既快速发展⼜问题层出的局⾯。因此,⼀⽅⾯要促进发展,另⼀⽅⾯要有效治理,“两⼿都要硬”的中国特⾊发展模式仍将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恰当选择。
⼀、体育需求快速增长
体育活动是⼈类的基本愿望和普遍⾏为,⽐如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开始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彼时的体育活动由于⽆关付费或⽀出,没有商业价值,因此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需求。体育作为有效需求并达到⼀定规模,要以较⾼的收⼊⽔平作为⽀撑。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进⼊上中
等收⼊阶段即超过6500美元后,对体育消费较⼤规模的有效需求开始形成,进⼊⾼收⼊阶段后体育产业将成为⽀柱型产业,这个期间是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的时期,⽬前我国正处在其中。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过去10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直显著⾼于GDP的增长速度。其中从第⼀阶段从2007~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于GDP增长速度,⼤约为GDP增长速度的2倍,两者差距在这个期间相对稳定。第⼆阶段从2013~2016年,GDP增速放缓,⽽体育产业增加值继续加快,两者差距迅速扩⼤,2014~201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26.6%,接近同期GDP增长速度的4倍。
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26.6%,接近同期GDP增长速度的4倍。
图1 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较(同⽐)
表1 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
下⾯我们举⼏个主要⾏业为例。
(⼀)健⾝、培训等需求快速增长
健⾝是体育产业的最为⼴泛的需求。⼴义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就是健⾝⼈。2017年全国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数达到5.5亿⼈,占全国⼈⼝的⽐重达41.3%左右。这个庞⼤⼈对体育⽤品产⽣需求,例如运动服装和鞋帽等。狭义看,健⾝⼈指健⾝俱乐部的会员。按这个⼝径,我国⽬前有效需求⽔平较低。虽然消费者普遍有健⾝需求,但相当部分为之付费的意愿较弱,与服务提供成本有较⼤差距,因此还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需求”。对⽐国内外相关数据:我国会员渗透率(俱乐部会员数占总⼈⼝的⽐例)仅为0.4%,⽽2013年美国健⾝俱乐部会员达5410万⼈,占美国⼈⼝17.1%,占其健⾝⼈⼝的⽐重23.8%。加拿⼤、新西兰、英国、澳⼤利亚、德国的会员渗透率也分别为17.9%、14.8%、12.9%、11.4%、11.1%。
根据IHRSA(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acquet and Sportsclub Association,国际健康及运动俱乐部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平均每个健⾝房每⽉的会员费要54美元,仅此⼀项,每年总⽀出就达到348亿美元。据美国福克斯新闻⽹
数据显⽰,平均每个健⾝房每⽉的会员费要54美元,仅此⼀项,每年总⽀出就达到348亿美元。据美国福克斯新闻⽹2018年1⽉24⽇报道,⼀项研究显⽰,美国⼈⽬前在健⾝上的花费⽐⼤学学费还要多。该项研究发现,18~65岁的美国⼈,平均每⽉花费在健⾝房、私⼈教练、膳⾷计划、营养品和健⾝器材上的费⽤为155美元,如此计算,全美国这个年龄段⼈⼝的年消费额达到3961亿美元(155美元/⼈×2.13亿⼈×12=3961亿美元)。⾦融⽹站Moneyish指出,这样算来,每⼈⼀⽣花在健⾝上的费⽤约为11.2万美元(约合⼈民币71.3619万元),这⽐美国公⽴⼤学四年的学费还⾼出许多,后者平均为
9.844万美元(约合⼈民币62.722万元)。
近⼏年我国健⾝⼈增长很快。根据多个来源的分析,2012以来,中国健⾝⾏业年均增长超过12%。⽽且呈现增长加速的趋势。按此速度计算,到2025年,我国健⾝⾏业将达到⽬前规模的2.2倍。
这个简单外推的结果很可能显著偏低,现在我国“80后”将近6亿,特别是4亿多“90后”迅速成⼈⾛向社会,他们更具社交意识和健⾝需求,健⾝房是他们重要的⽣活场所。我们⽤两组数据对⽐预测,第⼀,⽐照国外健⾝俱乐部会员数占总⼈⼝的⽐例。不同来源估计,我们这个⽐例⽬前在0.4%~1%之间,按⾼线估计也不到1500万⼈,如果达到前述若⼲发达国家平均⽔平的⼀半,即7%左右,健⾝俱乐部的会员将达到1亿左右,潜⼒巨⼤。第⼆,⽐照参加体育锻炼⼈⼝中健⾝会员的⽐例,美国健⾝俱乐部会员占其健⾝⼈⼝⽐重23.8%,如果我国⽔平达到其⼀半,即占体育锻炼⼈⼝的12%,也将达到7000万⼈左右,是⽬前的5~6倍。与此同时,作为基数的体育锻炼⼈⼝也在快速增长。现在各地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体育⼈⼝⽐重多数要超过50%,⽽且有相当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撑,因此健⾝俱乐部会员数会更⼤。
体育培训需求也增长很快,青少年课外培训中体育培训将成为重要部分。即使对成⼈⽽⾔,⾃发锻炼已不能满⾜部分⼈对体育技能的需求,专业培训服务需求增长快,就项⽬来讲,⾜球、篮球、⽻⽑球、乒乓球、⽹球、游泳、跆拳道、轮滑等项⽬是当下市场主流,与此同时,击剑、橄榄球、攀岩、冰雪等部分⼩众和新兴项⽬也开始流⾏。
(⼆)中⾼端项⽬开始加速
有些体育消费需要付出较⾼成本,如专业装备骑⾏、露营、攀岩、登⼭、⽪划艇以及马术等。这些运动⽐传统体育项⽬更“贵”,因此参与者更多地是中产阶层以上⼈以及年青⼈。最近⼏年,国内这类运动项⽬逐渐形成可观规模。京东等⽹络销售平台提供的数据表明,过去⼏年体育⽤品类产品销售中,骑⾏、游泳、垂钓⽤品的消费⽐重⼀路上⾏,尤以垂钓⽤品和骑⾏运动的消费增速最快,2017年上半年,上述运动消费增速超过75%。再以马拉松运动为例,2014全国仅举办了51场,2017年已超过500场,参跑⼈数成10倍增长。其中外地参加⼈员平均超过60%,⽆锡2017年马拉松5万多名报名者当中,90%是外地跑者。除了数百元的报名费外,还要付出旅⾏费⽤、⾷宿费⽤等,可谓“⼀跑值万⾦”。即使如此,参赛名额“⼀票难求”,2017年武汉马拉松有2.2万个参赛名额,却有12万多⼈报名,中签率不⾜20%。
(三)消费者对新项⽬热情很⾼
国内消费者特别是年青⼈对新的体育项⽬表现出很⾼的热情。以电⼦竞技游戏产业为例,近⼏年⽕爆中国,2017年11⽉4号,4万⼈购买了价格为280~1280元的门票,在鸟巢⼀起观看⼀个电竞游戏《英雄联盟》的全球总决赛。总决赛之前,分别在武汉、⼴州、上海和北京举办不同阶段的⽐赛。从9⽉23⽇开始直播,到11⽉4⽇结束,总直播时长为132⼩时,观看直播的中国⼈⾼达9634万⼈,占总观看⽐
赛⼈数的98.4%。这个场⾯震撼到全球竞技体育界,竞技游戏竟然在中国已经发展成如此繁荣的⼤产业(见表2)。除了《英雄联盟》总决赛,还有多个电竞赛事在中国都有不菲的表现。
表2 观看直播⼈数峰值
据《2017年移动电竞市场规模研究报告》,过去⼏年,中国电竞市场⾼速成长,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21.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99.6亿元。其中移动电竞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是主因(见图2)。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电⼦竞技⼤市场。普华永道的分析表明,未来⼏年,中国的电竞市场规模还将以26.4%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四)职业体育需求旺盛潜⼒巨⼤
职业体育指那些提供商业性体育竞赛表演的产业,核⼼产品是“⽐赛”,例如中超、CBA等。职业体育俱乐部以经营⽐赛来实现收⼊和营利⽬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从业者以此为职业获得收⼊,观众
则愿意付费观看⽐赛,这些都与其他产业并⽆不同。职业体育的收益来⾃3部分:⽐赛⽇收益(门票及现场餐饮消费等);转播权收益;商务开发收益(特许商品、赞助等),其中播权收益居⾸位。
⽐赛⽇收⼊取决于现场观众⼈数和⼈均消费数额。最近⼏年我国职业体育市场持续扩张。中超现场观众⼈数由2007赛季的223万⼈次增加到2016赛季的580万⼈次,CBA现场观众由2007~2008赛季的105万⼈次增加到2015~2016赛季的179万⼈次。然⽽⽬前现场⼈数占⼈⼝总数⽐重仍然很低,中超现场观众数仅占全国⼈⼝总数的0.4%,CBA现场观众数仅占全国⼈⼝数的0.13%。⽽现场观众数占全国⼈⼝的⽐重,欧洲⾜球五国中最低的法甲为11.1%,美国NBA现场观众⽐重排名位列其国内四⼤联赛之末,也达到6.1%,2016年韩国职业棒球联赛(KBO)的这个⽐重达16.3%。如果我们的中超现场观众⼈数⽐重达到4%,即韩国棒球平均⽔平的1/4,现场观赛⼈数将达到5500万以上,是现在10倍,数字虽然惊⼈,但并⾮没有可能。
转播受众⼈数是影响转播权收⼊的重要因素之⼀。由于我国的⼈⼝基数⼤,⼀个流⾏项⽬的收视⼈数可以达到⼏亿,已经⾼居全球前列。2016~2017赛季,中超、CBA电视转播收看⼈数分别超过4亿和7亿。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国内有1.78亿⼈次通过CCTV5的现场直播观看了7天的⽐赛。收视⼈数多决定了转播版权价值⾼。2015年中超5年全媒体转播版权卖出了80亿⼈民币的“天价”。我国观众体⽬前主要还是免费观看,其商业价值主要来源于⼴告,最近⼏年我国付费观众有较快增长,今后较长时期,插播⼴告的免费转播虽然还会长期存在,但体验更佳、收费低廉的付费市场会较快成长。
(五)众性体育活动具备商业价值
互联⽹时代⽬光聚集之处就有商机,体类体育活动参与⼈数多,必有商业价值。例如,马拉松以往都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赛事,近些年⽐较有名⽓和规模的⽐赛如北马、上马、厦马等,都实现了商业化运作且有不菲的收益。再如覆盖⼈多少是⾛步跑步类APP项⽬在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指标。就连⼴场舞也受到资本青睐,近⼏年有多个⼴场舞APP获得融资,2016年,糖⾖⼴场舞获得2000万美元A轮和B轮融资,投资者看好1亿以上的⼴场舞⼈数,要先做这部分中年体的娱乐⽣活⼊⼝,再跨进到交易变现。
⼆、体育服务供给动⼒强劲
从发展的基础条件、市场和政府的意愿等各⽅⾯看,增加体育服务供给潜⼒巨⼤。
(⼀)投资和创新活跃
近些年,社会资本密集涌⼊体育产业,阿⾥、万达、腾讯、苏宁、恒⼤等巨头纷纷成⽴体育版块,加紧布局,⼤笔投⼊。2014年,阿⾥以12亿美元投资恒⼤⾜球俱乐部获得50%的股权,此后不少中超俱乐部获得⼤⼿笔投资。腾讯、苏宁则投巨资布局体育视频平台。中⼩型体育服务项⽬创新更是多种多样。例如,⼀些依托互联⽹的⼩型、低价、共享型的健⾝创业项⽬,还有移动装配式场馆、⽓膜场馆等多种新型项⽬产⽣,投资少回收快,发展迅速。
创投资本也青睐体育类初创公司。据懒熊体育统计,在2015年,体育类创业公司融资217起,融资⾦额约147亿元;2016年,有披露的体育类创业公司共融资235起,融资⾦额约196亿元。其中,除去乐视两次⼤额融资,电竞、健⾝、智能硬件、骑⾏、跑步等项⽬排在前列,电竞类获得36亿元⼈民币投资,其他⼏项规模都分别超过了3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今,共有35⽀体育产业基⾦成⽴,基⾦投资总规模超1370.56亿元。
国内投资者对体育产业前景看好,但受到国内产业整体⽔平低和⼀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转⽽投向国外体育产业。例如万达集团以10亿欧元并购了欧洲最⼤的体育传媒公司盈⽅,以及美国的WTC,法国的拉加代尔等体育产业集团。职业体育更是国内资本投资热点,从2012年以来欧洲主要⾜球俱乐部吸收外资的情况,可以看出,2016年是投资最为活跃的⼀年,有10项新项⽬,其中⼋项来⾃中国。随着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投资者更多地转向国内投⼊完全可以期待。
(⼆)先进⽹络技术和庞⼤⽤户⽀撑互联⽹+体育
“互联⽹+”将是体育产业最⼤的增长点,也是我国最⼤的优势。我国接⼊互联⽹的绝对⼈数和相对⽐例都很⾼。2016年底,⽹民规模、⼿机⽹民规模和社交⽹站活跃⽤户分别为10亿、10亿和6亿,分别占⼈⼝总数的75%、75%和45%,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相加的数字,成为互联⽹+体育的庞⼤市场⽀撑。特别是中国以10亿计的⽹络⽤户使⽤同⼀种语⾔,这对任何互联⽹产品都是极为可贵的⽤户。中国
还有以阿⾥巴巴、腾讯和百度为代表的世界顶端互联⽹企业,3家企业都已进⼊全球前10,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很强,体育产业都是其重点布局的领域。
为了衡量各个国家互联⽹经济的规模和影响,波⼠顿咨询公司推出了eGDP这个指标,⽤以衡量各国互联⽹经济规模的指标。其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eGDP全球排序已居第⼆,仅次于韩国。如果将ICT设备的进出⼝排除在外,则中国排名第⼀(6.4%),韩国降⾄第三(5.8%)。可以期待,随着体育领域中的互联⽹+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我们将成为全球的领先者。
(三)体育设施潜⼒释放空间⼤
我国体育场馆存量⼤,但是运营效果差。场馆数亿元甚⾄数10亿元的投⼊,年均收⼊仅有⼏百万元,有很⼤的改进空间。我国的⽂化与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对体育场馆的综合运⽤产⽣多⽅⾯需求。对⼤型体育场馆来说,仅对健⾝爱好者低价或免费开放,并不是长期可持续的模式,这些场馆中,场地⾯积仅占建筑⾯积的20%左右,占80%的⾯积的各种功能⽤房、附属设施和看台下空间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前国内甚⾄世界范围内经营较好的场馆全都是综合发展。北京⽔⽴⽅定位为多功能的⼤型⽔上体育休闲娱乐中⼼,除游泳馆外,还有多功能⼤厅、嬉⽔乐园、公益展室、⽔滴剧场、南北⼩楼等,使⽤⾯积已达到95%,基本饱和。可以看出,全国千余所⼤型场馆和数万所中⼩场馆的有效使⽤能释放出巨⼤能量。
(四)政府意愿⾜、能⼒强
从政府⾓度看,体育对当地民众和外界都是显性度很⾼的产业,值得⾼度重视和⼤⼒促进发展。从媒体公开报道中能看到,全国31个省级政府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1%,即超过全国平均⽔平的地区⾄少有26个。许多地⽅政府努⼒将本地区打造成体育产业聚集区,包括体育产业⽰范基地、体育产业园、运动休闲⼩镇、体育特⾊景区、体育旅游⼩镇等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计节庆活动、举办体育赛事等,让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成为当地突出特⾊,聚集⼈⽓,吸引投资者和旅游者的关注。
支柱性产业地⽅政府还愿意为职业体育发展解囊,提供各种补贴和奖励。⾸先是运动设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0%以上⼤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获得了政府财政补贴或直接投⼊,⼀半以上由政府组建的投资集团、投资基⾦或国有企业、国有机构为主建设。这在国外也不罕见,2009年,西澳⼤利亚州政府批准⽤财政资⾦为职业⾜球队建⽴⼀个耗资11亿澳元的体育场,平均每个西澳⼤利亚州居民约需为此⽀付516澳元。政府还直接奖励优异⽐赛成绩,2017年初⼴州市体育局宣布,该局的年度预算中给“职业⾜球俱乐部奖励”的⽀出为5000万元⼈民币。按照奖励细则,如果恒⼤同时能夺得2017赛季的中超和亚冠冠军,得到的奖励将达到上亿元,虽然超过预算,想来政府乐见这样的结果。
三、发展展望:速度与结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