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新媒体应用
泰山孕育了历史悠久、广袤多姿的民俗文化。佛、道、儒文化在这里汇聚传承,衍化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文化旅游产业是泰安市的新型支柱型产业,是泰安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安民俗传承发展对山东各地都具有典型意义。目前,在5G 发展的背景下,泰安民俗旅游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专业民俗旅游人才缺乏等问题,民俗旅游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少,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在人们文化体验旅游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现代科技深度挖掘民俗旅游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旅游产品、保护和发掘已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泰安市发展民俗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2016年9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文化生产、传播、消费方式,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5G 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等优势特点,将5G 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紧密结合,可以为景区数字化转型赋能,激发民俗旅游领域新业态,推动“旅游+科技”融合不断走向深入[1]
。
当前,泰安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推进民俗旅游与5G 技术的结合,对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强化品牌带动效应,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推动泰安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旅游品牌名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5G 与泰安民俗旅游品牌融合发展优势(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泰安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位于“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线内,五岳之尊的泰山享誉海内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客源丰富,民俗事象丰富多彩,数千年绵延不绝。丰富的民俗文化是泰安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二)特鲜明,产品多元
以泰山文化为主导,以信仰民俗为主线,社会民俗、意识民俗和物质民俗交织融汇,构成了独特的泰
安民俗旅游风景线。民俗旅游景点大多倚山面水,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乡土气息浓厚。泰山
石敢当、登山进香祈福、浴佛节、天贶节等精神信仰民俗,东岳庙会、泰山传说故事、泰山皮影戏等社会文化民俗,泰山豆腐、肥城桃、赤鳞鱼、宁阳彩粽等饮食文化民俗,夏张万亩古梨园、肥城桃花旅游节,以
里峪村为代表的“泰山人家”山岳乡村旅游,以南堂子村为代表的水浒人家滨湖乡村旅游,锦绣谷景区的农家小院观光等,都为泰安民俗旅游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商品产业开发,制定了《泰安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16年)、《关于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2017年),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智慧旅游纳入智慧城市发展重点,设立了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旅游产业营销发展。2021年3月,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年底,要建设5G 1万个,聚力打造“5G+”先锋城市,推动5G 与旅游大数据、景区AR/VR 等的融合应用,加快“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迭代升级。
(四)泰安市在智慧旅游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泰安市加快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代表泰山文化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文化因素的数字化应用,通过3D虚拟技术、影视、动漫、游戏的方式,实现了旅游文化的深度加工和创新。在2019年5G 商用元年,泰安移动便积极布局,多措并举,推动5G 应用不断落地,多点开花,赋
能行业融合,逐步构建起了泰安5G 应用生态体系[2]
。
泰山景区与中国联通成立了5G 智慧景区创新示范基地,
在5G 智慧泰山数字化管理平台、5G+AI 执法、5G 全景直播和5G+AR 内容云等应用场景等方面研发出
了创新性成果,在提升了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为游客营造了“天、
地、人”深度融合的品质旅游体验。二、5G 背景下泰安民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配套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只有加强旅游设施的基础建设、提供信息流通、数据分享、
场景应用平台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5G 5G 与泰安民俗旅游品牌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王学敏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利用5G 技术发展民俗旅游,对于丰富泰安旅游产品业态,优化泰安文旅发展布局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对泰安市在5G 与民俗旅游融合方面的优势和制约5G 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泰安市民俗旅游中的5G 应用,指出要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完善旅游综合配套设施、突出地域民俗特、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产品宣传与推广、加快5G 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5G 技术;民俗旅游;旅游赋能中图分类号:F59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242-03
第12卷第9期
Vol.12 No.9243
技术的优势,服务游客、拥抱5G 时代[1]。总体来看,国内大部分民俗旅游景区软硬件建设滞后,阻碍了5G 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尽管泰安市一直在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一些乡镇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地理位置偏僻,食宿、购物、通讯、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备。民俗餐饮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具有团体接待能力的住宿、休闲、娱乐项目少,整体接待能力较差;交通不便捷,将游客吸引到景点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深度旅游配套项目少,重复消费少,缺乏现代民俗娱乐设施,民俗旅游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文化价值有待挖掘
民俗事象与传统文化、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息息相关,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精神信仰,关系着文脉传承。民俗旅游不应局限于观光、娱乐,而应在此过程中,赋予其体味文化、净化心灵、陶冶精神之功效,让游客能在亲身参与和感官体验的基础上,深刻领悟民俗旅游的文化底蕴。从目前泰安民俗旅游现状来看,其整体开发层次较低,民俗表象多,触及结合民俗本质的少;民俗旅游产品孤立、零散,整合度不够;民俗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少,缺乏多元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挖掘;旅游商品没有形成专业化、成熟化的产业链,缺乏文化意蕴,在价格、品质上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特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三)产业同质化严重,特难以突出
目前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普遍存在“千景一面”、开发层次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缺乏创意表达和形式上的个性化,开发者只是将民俗旅游理解为乡村旅游或农业风物旅游,如桃花峪民俗村、肥城五埠岭民俗村、锦绣谷民俗村等,虽冠之以“民俗”,但在开发上只是围绕泰山山系,山山敬玉皇、庙庙供王母进行,没有集中精力打造景区独特看点,对游客吸引力不够,过度的商业化倾向也拉低了景区服务质量。有些山村的民俗旅游项目不过是在景区搭棚建房,供应野鸡鸣蝉、山花绿树,本质上是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翻版。民俗旅游商品雷同,在具有泰山特的民俗商品的开发上,尚未有长期整体规划,创新不足,同质化的商品竞争激烈,难以持续吸引游客,导致经营效果不佳。
(四)5G 基建需依靠政府支持,投入产出制约了民间投资
5G 旅游带来的新体验和新业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匹配情况。在5G 基础设施建设上,5G 宏和微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场景应用技术,5G 技术及相关适配硬件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目前,泰安5G 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发展和推广阶段,已部分推广5G 的项目效益不明显,尚没有形成集约式规模效应。在泰山景区开始探索5G 旅游时,乡村民俗却因为5G 的巨额投资而犹豫观望,融资渠道窄,可融资量小,成为制约民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障碍。
(五)民俗旅游的品牌度较低,品牌宣传需要加强
目前,泰安民俗旅游还处于发展阶段,对现代化科技的应用少,信息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民俗旅游“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品牌集优势,游客的黏性不够。同时,对民俗旅游项目推广力度不够,缺少统一和长期宣传规划,很多民俗旅游景点各自为政,对外宣传声调不高、力度不强。另外,营销手段落后,没有积极利用5G 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制定有的放矢的品牌推广策略,降低了泰安民俗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六)缺乏专业创新型人才,智慧旅游呼唤高技能人才
随着5G 发展,旅游的各类新兴业态和发展模式迭起,数字化、智慧化趋势凸显,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在新时期,民俗旅游从业者须具有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储备,能够熟练运用5G 技术智能旅游云平台,这不仅要求其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还
需要具备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
三、5G 与民俗旅游品牌建设融合发展路径(一)因时因地而宜,将民俗旅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5G 是个投资庞大的配套系统,必须由政府出面进行综合规划,泰安民俗旅游要与齐鲁文化、泰山文化交融共济,明确民俗旅游景点的特定位和发展重点,化零为整、综合规划、系统安排。本着共建共享、资源集约原则,5G 旅游要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体化,与景区自然景观维护相协调,根据区位项目特点,因地制宜、由易而难、循序渐进,要鼓励创新尝试,但又不能一蹴而就、盲目跟风。如果缺少对基建的统一规划、统筹使用,就会造成宏重复设置、杆体林立、同址多杆,带来影响景区自然风貌、
造成视觉污染等问题[3]
。此外,通过5G 提高旅游体验,还需要将5G 衍生技术与景区建设紧密结合,实现5G 与AR、VR、无人机等技术的联合开发应用。(二)完善综合配套设施,打通5G 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5G 技术应用可极大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倒逼旅游景区完善游览内容,改善游客吃、住、行、购、娱的消费条件,让更多游客玩得开心、吃出风味、住得方便,增加游客深度旅游、二次旅游的可能性。
一是要合理规划公交客运线路,增强景区可进入性。要依托客运枢纽建设县域旅游集散中心;完善规范城市旅游导向标识系统;建设城市快速旅游公交体系,联通市区与乡村景区,做到一票直达;完善车辆停靠和分流系统,加强道路的平整化维护,建立顺畅高效的旅游通道。
二是做好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增强旅游舒适性。可结合“智慧旅游”配套旅游咨询服务、机器人导游,推进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
244
新媒体应用
建设,强化公共游憩设施配套。还可对导览系统、标识系统、休息设施、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进行统筹规划,让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是加快生活设施改造,改善景区形象。要对垃圾处理系统、排水系统、电力系统、交通系统进行管理和完善,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大重点旅游景区和重点乡村旅游区域的水电、金融、通信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5G 智慧酒店,5G 全景电话亭、5G 无人
机巡检、自助航拍、5G+AI 移动等,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四是建立旅游大数据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可以通过整合通信运营商、银联、公安、交通、商务、车站等各方面的大数据,准确掌握分析游客的客源地、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方面的信息,进而增强旅游营销的针对性和服务质量。(三)立足地域民俗特,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民俗旅游应立足文化特、用活文化题材、挖掘文化内涵、延伸文化商品。
一是明确民俗景区定位,围绕民俗饮食、风俗、节庆、建筑、艺术、精神意识等,突出其蕴含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统筹规划,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形成“一村一品”“一点一奇”的百花齐放、特突出的旅游项目系列。可围绕做大做强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桃文化、“和”文化等文化品牌,打响“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泰山玉、桃木工艺品、大汶口陶艺、泰山煎饼、中华十字绣、泰山皮影等一系列民俗文化产品品牌。
二是发挥技术优势,实现5G 的市场卖点。5G 景区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特。要进一步整合5G 优势,出差异,注重特,引进VR 360度无死角全景直播、AR 鹰眼监控、AI 导游服务、旅游实时分享、游客大数据分析等,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通过无人售货车、智能导游机器人、无人摆渡等,实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等业态的全覆盖,彰显个性化智慧旅游服务的魅力。
三是利用5G 技术打造文旅领域新业态。要培育和推出一批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兴文化品牌。可围绕宗教信仰、女神崇拜、图腾起源、庙会香社、节庆活动、风物特产、饮食风俗等,发挥5G 高速率、低延时的优势和优异的视频传播环境,通过3D 影像、真景演艺、穿越体验等丰富民俗旅游产品,打造内容生产的新常态,进一步建设东岳庙会、泰山论坛、肥城桃花节、泰山国际兰花节、东平水浒文化旅游节、宁阳蟋蟀文化节、莲花山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品牌。
(四)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广
一是认真挖掘泰安民俗的深层次文化。要挖掘、放大泰安特民俗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利用展会、旅
游文化节、文体艺术节、文化论坛等开展推介宣传活
动;应用微电影、抖音、快手、游戏软件等形式,将民俗搬进手机和影院,扩大其受众面和影响力;发挥基层众在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保持民俗的乡土性和原始性,保持民俗文化的原貌和历史传承,同时要杜绝封建迷信,确保民俗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二是扩大品牌推广营销。需要将民俗文化的普及教育和宣传作为着力点,做到线上与线下结合,做好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民俗故事数字化传承与新媒体推广,开展5G 文旅互动直播,通过专业导游、居家游客与景区的实时互动,实现持续高效的宣传推广;要突出品牌特,加强区域整合,实现共建共享,
科学规划旅游线路,打造精品旅游带,连点成线,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俗旅游产业链,促进品牌化、产
业化、规模化进程[4]
;旅游文化部门人员要加强对地方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对民俗旅游服务给予科学指导和帮扶,积极推介5G 技术应用,做民
俗旅游项目推广的主力军[5]
。(五)加快5G 人才培养,为智慧旅游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可根据5G 旅游发展需要,做好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通过实践教学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还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完善留人、用人的保障机制,组建新基建专家智库,提供专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和高端智力支持。
四、结语
5G 融入民俗旅游,对于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旅游质量、扩大品牌营销都有积极意义。5G 应用是个投
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应被列入公共基建规划,并与长远的旅游文化发展相结合。随着5G 技术进一步成熟,5G 基建进一步推广,5G 民俗游必将丰富旅游产业布局,为泰安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有关部门应统筹谋划,重点突破、特发展、积极审慎推进,以打造泰山民俗旅游品牌,使古老的民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 金岩.拥抱5G 时代打造陕西旅游的“智慧大脑”
[J].西部大开发,2019(12):60,61.[2] 山东泰安打造文化旅游发展新高地[J].瞭望,
2019(31):52-53.[3] 王玮华,林浩,肖艳红. 5G 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及
对策研究[J].旅游市场研究,2021(3):152-154.[4] 华天睿,张天雨.浅议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
推广[J].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484-486.[5] 董祖斌.恩施州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
支柱性产业对策[J].清江论坛,2009(4):16-19,22.作者简介:王学敏(1973—),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新闻实务、传统文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