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这一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地理、社会、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别于单一城市,城市更有利于区域总体资源的整合配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其对外界的整体影响力度更大,范围更远。近年来,城市更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单一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基本单元。
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最早最好的城市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北美五大湖城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欧洲西北部城市以及英国中南部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些典型的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城市在人文社会、空间地理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共性;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同,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领域的产业结构方向分析这些城市的
特点,以期能概括出城市产业结构的典型特征。
一、国外五大城市概况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且公认实力最强的城市。它以纽约为中心,包
含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主要城市。含10万以上人口城市40个,大小城镇共200个,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北美五大湖城市从芝加哥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纵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边界。它的兴起得利于五大湖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便利的水运,重工业发达。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是一个多核城市,一般可细分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城市,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都)(大)阪神(户)城市和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城市。著名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横滨等。
欧洲西北部城市构成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超级城市带,区内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有40座,主要核心城市和地区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德国的鲁尔区及巴黎。
英国中南部城市主要指从伦敦经伯明翰、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城市连绵带。其代表城市主要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
二、五大城市的主要产业结构特点
五大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各有千秋,使得各个城市有其独特的产业结构特点,但在总体上它们又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城市产业结构的普遍特点,同时也能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些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城市核心城市集聚金融、专项管理服务等第三产业。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化必然会导致一二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例上升,这似乎是放之各城市皆准的公理而并不单是城市的独有特征。但另一方面我们仍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为何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均出现在城市地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纽约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东京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伦敦在英国中南部城市;另有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区性著名金融中心则位于欧洲西北部城市)?原因就在于金融、保险、专项管理等为生产者服务的第三产业不同于商业餐饮等为消费者服务的第三产业,它们必须依赖大规模的生产企业而生存。单个城市由于制造业等生产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份额的萎缩,已不足以吸引大规模的金融服务业等的集聚。但城市中的核心城市则不同,在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制造业份额尽管也在萎缩,但已经很好地转移到了周边的次级城市,因此核心城市仍能吸引大规模的为生产者服务的第三产业。
(二)保护继承传统特产业和现代化产业转型有机结合。五大城市中很多地区是自工业革命开始就发展形成的老工业基地(如曼彻斯特、鲁尔区各大城市、五大湖各城市等),这些地区最初是依托当地的煤炭、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基地,当生产资料更新换代之后,它们均及时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完成了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的重建。在产业革命的同时,各大城市均不忘传承和发扬传统特产业(如巴黎的时装业,京都的传统陶瓷、纺织业,伯明翰的金银珠宝制造业等)。这些特产业在城市总体风格一致的同时,很好地打造了内城市产业的差别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发展对历史的尊重和继承。
(三)城市总体产业结构呈现横向集聚分类、纵向链化分层的特征。五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并不单一,由于各核心城市的主导产业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相同的产业集内不同层级的城市产业分工又有所不同。以最典型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为例: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城市,其主要制造业为机械业和石化业。东京核心区集聚管理、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工业制造则主要分布在神奈川区和千叶区域,多摩地区为高新技术区,多研发机构和高等学府。主要工业区神奈川和千叶的产业重心也有不同,神奈川地区机械业更突出,而千叶地区化工业比例更重。以京都、大阪、神户为中心的京阪神城市的主要
制造业为钢铁、造船和纺织。其中传统的纺织业则在京都集聚并在其周围的各个小城镇形成了产业供应链。以名古屋为核心的中京城市的核心产业是汽车业,内丰田市及周边地区就形成了很好的汽车产业链,而濑户和四日市也发展差别产业而成为了“陶都”和“炼油中心”。
(四)城市各城市产业职能分工合理,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五大城市内各个城市的主导产业是不尽相同的,各城市在内的职能也各不相同。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纽约的主要支柱产业为金融保险、管理广告等第三产业,港口用于集装箱运输,扮演着内金融经济制高点的角;费城是钢铁炼油造船中心,港口主要负担近海航运;大学城波士顿领军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实力不容小觑;华盛顿施行单一行政职能,支柱产业是以办公为主的印刷业等;巴尔的摩主导有金属冶炼,是内另一个工业制造中心;即使城市内细分区域内的产业存在雷同,其所占比重和发展重心也不同(如东京城市中神奈川和千叶同有机械和化工工业,但神奈川还是以机械业尤为突出而千叶则以化工见长)。这种明显合理的产业职能划分有的是靠粗放式的经济自由演化而成(如美国城市),有的则是在明显的政府作用下人为形成的(如日本城市)。无论成因是什么,这样分工明细又兼顾合作的产业结构能够避免内城市产业趋同而造成的无谓内部竞争和
支柱性产业资源浪费,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配置和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的提升。
(五)城市经济以强大的交通运输业为根基。分析五大城市产业,我们不难发现,城市能够得以发展并最终形成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世界五大城市几乎占尽了各国以及各地区地理条件最优良、配套设施最先进的港口、交通枢纽和国际空港。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纽约港、费城港),五大湖城市(五大湖便利水运、多伦多港及空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成田、羽田、关西空港,东京湾港口,名古屋港)、欧洲西北部城市(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英国中南部城市(伦敦空港、利物浦港)等。如果没有如此立体和完善的交通体系,难以想像城市这一庞大的资源和产品集散地内的要素该如何运转和流通。城市的港口、空港和陆地运输的吞吐能力和规模设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其经济和制造实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