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24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徐振兴副站长带队,一行3人前往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姚家垸村调研。3天共走访了3个合作社、4个农户、1个养殖场、2个种植园。通过到农户家里、到田间地头拉家常,听到了心里话,发现新了问题,处出了真感情。既摸清了农村现状、农业实情、农民需求,又了解典型案例;既了解成绩经验,又发现问题不足,现将调研情况记录如下。
一、观基层风貌
此次调研地点选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姚家垸村,在三天的调研时间里,我们迈开腿走入田间地头,张开嘴主动嘘寒问暖,敞开心亮出真情实意,风雨无阻地拜访了乡村发展领头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工匠手艺人,看到了顶层设计的现实写照,有感于思想力量迸发的鲜活实践。
1.基层情况
(1)罗田县 罗田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大别山主峰所在地。县境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4.7公里,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辖10镇2乡4个国营林场,413个行政村,4107个村民小组,59.76万人,森林覆盖率71%。境内多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最高点海拔1729m,最低点海拔46m,南北相对高差1683m。县境北部山环抱,海拔1000m以上高山7座,其余山脉也均在海拔300m 以上;中部地势渐趋开阔,丘陵广布,多在海拔200m以下、呈波状起伏的浑圆浅丘。罗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干(冷)夏湿,春暖秋凉,年均总日照时数2047h,年均辐射热量457.3kJ/cm2。全县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4.6℃,平均无霜期240天。全县年均降水量1330mm,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丘陵山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罗田县2019年年末全县耕地总资源27.84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常用耕地面积 26.35千公顷,其中水田20.99千公顷,旱地5.36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1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6.2 千公顷。2019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46亿元,增长3.5%,其中:种植业17.95 亿元,林业2.00亿元,牧业6.41亿元,渔业1.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09亿元,分别增长3.5%、3.2%、3.3%、3.2%和7.5%。
(2)姚家垸村 匡河镇位于罗田县东南部,全镇版图面积193.5平方公里,辖50个村,6.13万人,镇内
盛产板栗、茶叶、中药材、桑树、蔬菜等。姚家垸村位于匡河镇西部,是白莲河库区一个小行政村,村版图面积4.5平方公里,今辖4个村民小组,共106户,388人。该村濒临水库,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土壤肥沃,适宜规模化机械耕作。有水
湖北姚家垸村产业发展需求调研○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程胜男 徐振兴 相姝楠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
田220亩,旱地117亩,山林500亩。现有大棚蔬菜基地70亩,柑橘基地50亩,鱼种繁殖场30亩,药材基地20亩,番鸭养殖场20亩(年养殖加工销售2万只),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特鲜明的农业产业基础。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84人,已全部实现稳产脱贫。
2.产业情况 罗田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芝麻、红薯、豆类、高梁、玉米、马铃薯
等品种,特农作物有药材、蔬菜、水果等,有板栗、甜柿、金银花、苍术、天麻、九资河茯苓、大别山黑山羊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全县建成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专业合作社1257家。
2019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8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1千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3.27千公顷,减少0.56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5.12万吨,减少4.1 %;油料产量3.28万吨,减少4.2%;蔬菜产量 28.77万吨,减少1.0%;水果产量11301吨,增长14.73%。2019年全年牲猪出栏12.8万头,比上年下降14.67%;牛出栏1.97万头,增长1.32%;山羊出栏18.18万只,增长3.96%;家禽出笼1238.4万只,增长22.51%;蚕茧产量270吨;肉类总产量3.05万吨,增长0.5%;水产品产量5735吨,减少5.2 %。
(1)板栗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全球贸易减少3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国板栗出口7631.38吨,出口额为2036.31万美元,同比下降18.27%,冲击严重。
罗田板栗,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面积和品质均为全国之冠,被称为“世界板栗基因库”,几乎乡乡都有板栗基地,村村都有板栗场,户户都有板栗树。2019年罗田县板栗种植总面积达到101.5万亩,板栗产量3.5万吨,产量比上年上升75%。2020年9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中国特农产品优势区名单(第四批)的公示》,其中湖北省罗田县罗田板栗入选中国特农产品优势区。板栗产业作为现阶段罗田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转变罗田农业经济格局,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中药材 罗田县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 ,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是罗田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有高
等植物资源1043种,中药材品种资源达57种,其中植物类608种,动物类40种,矿物和其它类9种。常年进入市场交易品种163个,道地药材24种,大宗药材54种,引进栽培22种,家野兼有的25种,家种家养的31种。拥有九资河茯苓、罗田天麻、罗田苍术、罗田金银花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茯苓之乡”。
2019年罗田县药材种植面积12.91千公顷,产量7.62万吨,产值达到12.3亿元;其中:茯苓、天麻种植面积分别为2.6万亩和1.7万亩,产量分别为3.13万吨和1.6万吨,产值分别为5.12亿元和2.8亿元。2020年全县中药材面积达20.5万亩,总产量超过8万吨,种植产值预计超过13亿元。其中,茯苓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量达3.2万吨;天麻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量达1.6万吨;苍术10500亩,产量达1250吨;其余年产量过200吨的品种有当归、桔梗、丹参、百合、葛根等10多个品种。共有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28500余户,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有200余家,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市场主体和大户有95家,全县共建成核心示范基地66个,共12000多亩。
3.农机化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县耕地总资源面积52.74万亩,粮食总产25.12万吨,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09%。2020年罗田县秋收面积37万亩,已完成25万亩,秋冬播面积46万亩,现已完成了8万亩。
(1)机具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罗田县农机装备迅速增长,截止2019年年底,罗
田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43万kw,拥有拖拉机2998台(其中:14.7kw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690台),耕整机械27593台,水稻插秧机452台,播种机253台,稻麦联合收割机458台,油菜籽收获机340台,烘干设备59台(套),高性能植保机械307台(植保无人机40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867台,机具配套比1:3.74,亩均动力0.56kw。现
有农机装备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县域内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耕整、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的基本需求。为了抢抓农时,2020年已投入耕种收各类机械25000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90多台套,中型收割机458台套抢耕抢种,确保秋冬播种面积按时完成。
(2)机构 机构改革后,罗田县原农机局机关职能和人员整合到农业农村局,完整保留了原农机监理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学校,各项工作未受影响。目前,全县设立农机推广机构1个、监理机构1个、培训机构1个、乡镇农机服务中心12个,全县从事农机化推广、培训、安全监理和管理服务的在编
人员2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5人。(3)服务组织 全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41家,农机大户168户,现已创建全国示范社1家(罗田县东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家(罗田县双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罗田县益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家(罗田县丰沃农机专业合作社、罗田县万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39万亩,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52%。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的机耕、机播、机插、机收等占全县机械化作业面积的70%以上,4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9.8万亩,70%以上的合作社成为了自我服务与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主体。除主要农作物农机社会化外,部分特农产品生产也迈向了机械化发展,罗田的特产业板栗生产基本实现了植保、管理、采摘、脱苞等机械化。
二、查百姓需要
姚家垸村有非常丰富的产业资源,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子里留不住年轻人,尤其是身富力强的男性。很多家庭的年轻一代都在外地打工,只是定期往家里邮寄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他们承受着离别之苦,遭受着身份歧视,透支着身体康健,他们所有的忍辱负重,他们一切的极限承受,都是为了给后代铺就一条向上向好的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家乡?留在家乡的人能不能安心搞农业?
家乡现有产业资源开发存在哪些难点?农民有哪些期盼?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1.产前环节:规模化种植模式未形成,机械化作业势在必行 板栗产量低、价格低,效益低,亩平均收
入仅为500~600元低产加上低价,除去人工费用后的纯收入更低,导致“栗贱伤农”,急需推进机械化作业,但受限于下列因素,机械化作业受阻。
(1)地形因素 板栗多生长在50~500米的丘陵山地上,多为小、散户种植,农民不愿意将自己现有树苗砍掉,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栗园抛荒严重,不利于机械化连片作业。采摘后的板栗运输不便,劳力投入量较大,导致成本高、经济效益低。(2)资金因素 罗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对板栗产业机械化发展投入不足;农户认为购买一台机具5年难收回成本,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动力去购买机具。
(3)技术因素 目前板栗都是靠人工采摘,无机可用。有很多板栗种植园,树体高大、枝桠多而杂乱,导致人工采摘相当困难,板栗常常被提早采摘,没有按照成熟期的不同来分批采摘板栗,影响了板栗的后续销售。
(4)人力因素 在罗田,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外务工来补贴家用,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没有能力操作农机具,出现有机不会用的现象。
目前,罗田县茯苓和天麻已采用标准化种植,但尚未使用农业机械,仍然采用锄挖、铣铲、斧砍、手锯、肩杠、背驮等人工操作,产区加工也是靠手工切、剪,日晒干燥。天麻收获要防止破皮,机收是难点,茯苓切块用工较多,缺乏必要的烘干和加工设备。
2.产中环节:标准化种植模式未推行,田间管理粗放 罗田县部分栗林普遍存在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治理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其技术力量薄弱、社会化服务程度低下,缺少有效及时到位的技术指导引起的。田间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混杂 板栗种植方式一般多采用个体化种植,集约经营模式程度不高,造成板栗种植者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地方依然采用野生种植为主,品种老化混杂,没有进行科学选育,导致出现了品种低劣现象。
(2)土壤缺肥 很多板栗园做不到基肥打理,或者在种植过程中只注重施基肥,忽略了追施叶面喷微肥、壮果肥和花果肥等。
(3)缺乏修剪 板栗产业结构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低产栗园过多,低产栗园内种植过密、品种混杂、栗树过高、修剪嫁接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板栗的质量。
(4)病虫危害 板栗属于高呼吸率的果种,在其生产运输中容易滋生桃蛀螟、栗瘤蜂等害虫,直接影响板栗果品品质,个体经营的农户在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治理上缺少市场引导和技术指导,也不愿意花2000多元购买杀虫喷雾机,病虫害未得到有效治理。
3.产后环节:产品科技转化率低,精深加工等高端产品未进入市场 目前,我国板栗加工转化率均为20%~30%,而发达国家板栗加工转化率均为90%~95%。我国市场上板栗食品仍以糖炒板栗为主,除板栗罐头外,在市场上很少能见到板栗酒、板栗蘑、板栗粉、板栗糕、板栗蓉、板栗酱等产品,板栗制品花样单调、科技含量不高。而且板栗产品要进入全国大中型超市,还需建立食品安全认证、有机认证。
罗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不对称,道地药材的优势并未转化成真正的经济优势和产品优势,药材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除了茯苓、金银花、苍术等进行简单初加工外,其它中药材多停留在拣、洗、 晒、切等原始阶段上,包装简陋,有的甚至散装直接销往外地,加工粗糙,产业链短,行业附加值不高。
三、解众难题
千百年来,农事最辛劳,农民最辛苦,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亿万农民的梦想构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我们农
业工作者肩负的崇高使命。罗田县产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三天的摸底调研,我们终于有了答案。
1.最重要的实干:通过种植能人、经营大户等组织实现规模化生产 加快板栗林地流转进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更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化“分散零碎经营”为“集中规模经营”,改“粗放管理”为“标准化种植”,走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道路。推行 “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种养农户”模式,吸收贫困户务工,发展订单农业,让“资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种植板栗增效益、基地务工得薪金”目标,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罗田县地块分散、山道崎岖、坡陡路险,农民期盼农机能上山、能下水、能上路、能进屋,因此体积小、重量轻、多功能、价格廉的农机比较受欢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农机推广部门可以多开展一些农机具试验示范工作,加快农民急需机具的推广示范进度。据悉,今年9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最新研发的3款板栗采收机在湖北省京山市成功进行了测试采收,这是由湖北省高校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板栗采收机械。参加测试的3款板栗采收机,收获高度从3.4~8m不等,配套挖掘机底盘,配置拍打执行系统、作业定位系统、行走系统及控制系统,实现全方位无死角采打及自动收集掉落板栗,每小时可收获4~6棵板栗树,收获一棵板栗树的时间不到10分钟,作业效率是人工的5倍多。整机量产成本预计不到2万元/台,上市后预计销售价格在1.5万~2万元之间,适应丘陵山区和田块坡度大的区域使用。中药材方面,目前缺乏烘干机和出片率高又切片
平整的切片机,因为烘干后的药材价格能翻倍,这些农民急需的机具都是农机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2.最管用的实招:通过低产园改造、示范园建设,实现标准化种植 大力推广板栗低产林改造,培育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嫁接苗,进行土壤改良和
施肥、适当修剪和低产园的改造、病虫防治,建设高标准板栗示范园,制定栗园管理手册,实行栗园精细化管理。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资源技术共享;建立专家门诊,指导种植户生产经营;建立全方位监控系统,及时解决问题;健全林业科技人员、农民技术骨干、栗农三级培训网络,提供,普及板栗高产技术知识,邀请专家到板栗园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农户开展生产。
支柱性产业
3.最期盼的实效:通过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来提升价值链 罗田县资源丰富但农民贫困,板栗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知名度高,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是板栗增值的核心,可引进国际先进的食品加工、包装生产及辅助设备设施,进行板栗保鲜贮存、包装加工。可以将鲜板栗加工成食品、饮料,将板栗花加工成香水、栗花酒或者制作成手工艺品,废弃的栗树枝可用来栽培栗蘑,板栗林则发展乡村游。对中药材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从药材不同部位提取有效成分,做到物尽其用,最大程度挖掘资源利用价值。
四、调研感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在姚家垸村,我们俯下身子问政于民知得失、真心关怀问需于民知冷暖、促膝谈心问计于民知虚实,三天的时间里,我们收获满满。
1.在农家炕头的家常中,掌握了三农实情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稳住农业,就稳住了物价稳定的基础;稳住农民务工,就稳住了就业稳定的大头;稳住农村社会,就稳住了社会稳定的基本面。在理论指导、思想碰撞、经验传送、情怀传承中,农民用最朴实的语言、最通俗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向我们传递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我们了解到罗田产业发展还不错,规模不算大,机械化水平偏低,农业机械推广需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配套,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综合协调。在罗田,板栗归林业部门主管,林业部门负责开展土地流转,低产园改造等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做好种子、肥料、农药、机具的宣传和应用;科技部门负责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工作;气象部门及时发布生产季节的气象信息,指导抗旱、防涝、防虫工作;扶贫办将板栗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扶贫重点项目申报实施。要通过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加工企业的共同努力,多办农民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产业,把收益更多留在乡村。
2.在田间地头的奔走中,厚植了三农情怀 调研那几天,每天都刮风下雨,气温很低,我们走乡串户,鞋子上沾满泥土,当我们看到村支书毅然放弃外地幸福生活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乡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时,我们心里是热乎的。他们举手投足间是足足的忠厚淳朴,言谈乡语间是满满的仁义慈善,当年他们离开是为了改变自己,现在他们回来是为了改变家乡,那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下的乡愁,去得了的远方是外地游子心中最深的牵挂。“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习总书记这句话始终在我们耳边回响,作为农业工作者,我们要脚踏厚实土地,心系百姓冷暖,把自己看小,扎根蹲苗,蓄足养分,多想自己缺什么,还要补什么;同时也要把自己看大,不雪藏于角落,不置身于事外,多想自己会什么,还能干什么,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夯实,更有保障。
3.在伏笔案头的思索中,提升了工作本领 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走基层、接地气,在广袤田畴、农家院坝凝聚爱农情怀,锤炼为农本领。我明白只有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有准头。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是用脚步在大地上书写,最震撼人心的文章是句句
有民意、字字见世情。我们要扎根农村广袤天地,将汗水和青春植入乡间沃土,努力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本领,自觉做三农事业的守望者、开创者、建设者,矢志不渝用火热青春和不懈奋斗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