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妮
摘 要:本文详细论述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加工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补齐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提升农业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推动辽宁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对策
农产品加工业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采取了多项政策扶持,加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了创新力度,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成效。以粮油、果蔬、畜禽和特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在新形势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1-6]。本文论述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辽宁省加工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补齐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提升农业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我省经济发展。
一、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优势
(一)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稳步发展
我省依托农产品主产区资源及消费市场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呈现集聚稳步发展态势。目前集聚区达到23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以上;各集聚区以特主导产业为依托,围绕粮油加工、乳品加工、畜禽加工、果蔬饮料加工、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农产品物流以及冰葡萄、山参、中药材等优势特农产品,建设了各具特集聚区,如辉山农产品精深加工、西丰县鹿产品加工、台安畜产品加工、喀左农产品加工出口等特集聚区。全省23个集聚区,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品牌联盟和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原料基地生产面积235万亩,带动农户62万户,吸纳农民就业10.4万人,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在科研机构建设方面,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农产品加工或食品相关学科,其中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分别被教育部、辽宁省列为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都加强了农产品加工科技和加工装备的研发,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辽宁省科技厅和农业厅分别实施了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专项计划,对农产品加工技术重要领域和装备改造提供了支持,创新应用了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
(三)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辽宁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大发展,逐步成为与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并列的四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还一度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全省形成了稻米、乳品、生猪、牛羊、肉禽、水产、果蔬、林木、特产、饲料、造纸、食用油、酒类、纺织、调味品等15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禾丰牧业”“大连棒棰岛海参”“五女山”酒业、“西丰鹿茸”“真心罐头”等一批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后,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增长,加快了农村产业融合步伐,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能力逐年增强,但存在的短板也不应忽视。目前,我省现阶段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
2014-2017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不断缩小,2017-2019年略有回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体规模偏小,与农业大省地位不匹配,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而来,总体上规模较小,经营水平较低,转型升级相对滞后,生产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产业布局不合理,重点产业发展不明确
我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玉米、水稻、水果、蔬菜、海产品、养殖业等产品总量均排在全国前列,但产业发展和布局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在经济区位、优势资源条件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没有使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区取得重点突破和重点产业的梯次推进。如我省辽南、辽东水果产区在全国都是优势产区,但该区域没有大型的加工企业;水稻产区只有一些中小型大米加工企业;我省海产品资源品质优良,产量丰富,但缺少领军型海产品加工基地。由于没有整体的区域布局和重点发展产业,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全国影响力不强。
(三)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以及优势品牌
- 89 -
我省农产品加工工业尽管总产值在国内排在前列,但没有像在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的雨润集团、双汇、汇源集团、蒙牛集团、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现有的大型企业也发展缓慢。缺少名牌产品,现有的国家、省级名牌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较低。
(四)技术装备依然落后
我省农产品加工装备水平十分落后,存在生产效率较低、耗能高、污染处理落后等问题。在农产品加
工机械装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专业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还存在明显差距。适应辽宁特农产品的加工专用机械种类还较少。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基本来自外省,科技含量高一点的生产设备全部进口,这与我省工业强省的地位十分不匹配。
(五)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
我省涉及农产品加工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人力、仪器设备以及基础研究远远好于企业,但双方研究的切入点不统一,没有联合攻关,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资源浪费现象。我省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缺少高新技术和装备,更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同质化现象严重,重引进不重创新,重模仿不重研发。由于企业科技投入和研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我省绝大部分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差,多数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国际发展步伐,与发达省份也有很大差距。
(六)缺乏农产品加工配套体系
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连接不足,尚未完全构建起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化体系。产前缺乏适宜加工的专用品种和高品质的加工原料,产中以分级处理、包装、腌制等初级加工为主,缺少高水平的第二、三次精深加工,农产品增值幅度不大;我省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材料、包装设计、物流、贸易等农产品加工配套环节缺乏统一规划。
三、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短板问题,通过认真梳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为今后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加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省内农产品加工科技资源,完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机制,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体系,培养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以企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适合辽宁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新产品,提升精深加工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加强精深加工产品技术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开展辽宁特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生产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绿精深加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精深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三)开发多元化的加工产品
以辽宁特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出安全、方便、营养、健康的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加工产品的营养、健康和个性化需求,着力发展加工产品的多样化。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从一般性、大众型农产品消费为主向个性化、定制型食品消费转型,满足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
(四)加强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建设
建立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开展先进的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例如“三品一标”加工农产品认证。逐步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大力提升全程化质量控制能力。开展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活动,打造一批安全优质加工农产品,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的农产品。
(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实施品牌战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快培育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建立辽宁省出口食品农产品国外展示平台和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水平
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实现企业集发展,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拓展产业链功能。加大对农产品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平台体系,使集聚区真正形成区域企业体化,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科学规划布局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科学合理布局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引导产业重点区域和园区集聚。
参考文献
支柱性产业[1]孙轶.在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论坛会上的讲话[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9-11.
[2]吕杰.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再认识—在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论坛会上的讲话[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14-15.
[3]陈玉成,张锐,鲁明等.试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3(10):48-49.
[4]张锐,陈玉成.基于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J].农业经济,2015(5):27-28.
[5]李专.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况分析[J].农业经济,2015(12):15-17.
[6]金华.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9(8):123-123.
●作者单位: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沈阳 110032
- 90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