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田军号》看新时代民族主旋律电影如何守正创新
作者:史金雪
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12期
        摘要:新时代电影创作者们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文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思想,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古田军号》为例,探讨新时代的中国民族电影在把握主旋律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张一山拍的电影
        关键词:文化思想 民族电影 《古田军号》 主旋律
        《古田军号》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力执导,是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的献礼影片。这部电影从一个小号手的孩童视角出发,围绕、朱德、陈毅等革命伟人的年轻时期经历,讲述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后的历史故事,呈现了这段红历史为中国革命开创成功道路的重大意义。
        倾听《古田军号》主旋律之声
        一、对历史认知的突破:把历史难点变成艺术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毋庸置疑,《古田军号》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电影,导演陈力没有回避革命时期面临的具体矛盾,以小切口展现重大历史事件。《古田军号》勇于直面历史真相,将这一段决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軍队生死攸关的重要时期的历史难点用艺术化的手法呈现出来,比如和朱德在围绕“红军往何处去”的治理思想上不同看法;初期战士参军目的模糊,不具有组织纪律性,而干部大多拘泥于教条,缺乏在血雨腥风中指挥能力,表现稚嫩;刘安恭的到来激化和朱德的分歧冲突以及他对叛徒的嫉恶如仇导致在战场中的牺牲等历史事件,毫不避讳地以影像语言表现在影片中。以往有些红电影,会为了凸显主旋律的气息,粉饰历史事件,避开矛盾冲突,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古田军号》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在革命斗争中面对着的接连不断的难题与挑战,以及讲述了党和军队经历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冲突与麻烦困难后带来的巨大转折,反而让观众更加清晰了解到古田会议以及前后历史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