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还是龙猛
一位印度佛教史上重要人物名字的汉译问题
Һ陈智音①
摘要:
本文讨论印度佛教史上一位重要人物Nāgār j u n a的名称汉译问题㊂至少有两个名称    龙树 与 龙猛    作为对梵文Nāgār j u n a一名的不同翻译并存于汉语系佛教文献中㊂前者是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旧译法,后者是以玄奘为代表的新译法,而其中 龙树 这一称谓远比 龙猛 流行㊂Nāgār j u n a在大乘佛教理论在印度㊁中亚㊁喜马拉雅山北麓以及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所阐述的理论经过翻译介绍而对这些地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㊂中西方学者对Nāgār j u n a的生平著述以及文献归属等问题,已作出很多研究,但本文主要探讨与翻译名义相关的,即Nāgār j u n a这个名字的含义及其汉译分歧的问题㊂本文将介绍汉传佛教译经史上对此名称的不同译法,讨论古人对这些译法差异所作
的评判;在考查汉传佛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将对照藏传佛教对此同一人名的译法以及名义阐释,对其梵文名称的文义重新加以分析并尝试作出新的释义,以期获得对这一汉译名称分歧现象的深入理解㊂
kara组合图片关键词:
Nāgār j u n a;龙树;龙猛;大乘佛教;梵文名称翻译
①S h e r a bC h e n,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副教授,原任非罗马文献编目主任,现任电子资源元数据编目图书馆员(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p r e v i o u s l y C o o r d i n a t o r f o rN o n-R o m a nC a t a l o g i n g a n d c u r r e n t l y E-R e s o u r c e sM e t a d a t aA c c e s sL i b r a r i a n,T h eO h i oS t a t e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r a r i e s)㊂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4卷,2014年3月
L o n g s h uo rL o n g m e n g O n t h eP r o b l e mo fNāgār j u n a'sC h i n e s eN a m e
ҺS h e r a bC h e n
A b s t r a c t:
Nāgār j u n a p l a y e d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hāyān aB u d d h i s t d o c t r i n e s a n d h e i s o n e t h em o s t r e n o w n e dB u d d h i s t f i g u r e s i n I n d i a.C e n t r a lA s i a a n dN o r t hH i m a l a y a n r e g i o n,a s w e l l a s i n t h e F a r E a s t.I n t e r e s t i n g l y,t h e n a m eNāgār j u n a h a s b e e n r e n d e r e d d r a m a t i c a l l y d i f f e r e n t i no l d C h i n e s e B u d d h i s tt r a n s l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 s.A tl e a s tt w o f o r m s,n a m e l y,L o n g s h u a n d L o n g m e n g,h a v e b e e n u s e di n p a r a l l e lu n t i lt o d a y b u t w i t h t h ef o r m e r o n e m u c h m o r ei n p o p u l a r i t y.T h i sa r t i c l e sa i m sa tt h r o w i n g l i g h t s i n t ot h e p u z z l e dd i s a g r e e m e n t i nr e n d e r i n g t h e s a m eS a n s k r i tn a m ei n t o C h i n e s e.B a s e do n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 sr e c o r d e di n C h i n e s eB u d d h i s t l i t e r a t u r e s,i tw i l lm a k e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T i b e t a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h e s a m e S a n s k r i t t e r ma n d t h eT i b e t a na c c o u n ta b o u t 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h i sn a m e.T h ea u t h o rw i l l t h e na t t e m p t t o p r o v i d e ad i f f e r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S a n s k r i t t e r m,a n dh o p e s t h a tw i t h t h e s e e f f o r t s r e a d e r s c a n g a i n a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n t h e i s s u eo f d i f f e r e n t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 f o r t h e s a m en a m e,Nāgār j u n a,a s s u r v i v e d i n t h eh i s t o r y a n d l i v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Nāgār j u n a;L o n g s h u;L o n g m e n g;M a hāyān aB u d d h i s t;S a n s k r i t n a m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龙树 (Nāgār j u n a)这一名称,对学习和接触佛教教义与历史的人而言,可谓耳熟能详㊂对这个名字的另一译法 龙猛 ,虽然一些人可能感到有些陌生,但绝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同等的价值与重要性㊂在历史上还有另一译法 龙胜 ,则几乎根本未曾流通㊂这些汉译名称都溯源到一个梵文名字Nāgār j u n a㊂ 龙树 是姚秦时代鸠摩罗什(K u mār a jīv a,334 413)所作旧译名㊂ 龙胜 是元魏瞿昙般若流支(G a u t a m a-p r a jñār u c i,生卒年待考,516年到达洛阳)在翻译一部与中观思想相关的经典时所作译名㊂ 龙猛 则是唐玄奘(602 664)所作新译名㊂虽然般若流支和玄奘都曾对 龙树 这一译名作出批评并认为它是一种错误译法,但在汉语系佛教文献中, 龙树 的用法至今仍然非常流行㊂
Nāgār j u n a(龙树或龙猛,c a.150 250C E)在佛教理论在印度㊁中亚㊁喜马拉雅山北麓以及东亚地区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㊂他是中观
宗的开创者,大乘般若思想的阐述者,在中国被追溯为包括禅宗在内的诸多教派的祖师,在汉传与藏
传佛教中还同时被追溯为密乘传承持有者㊂他所阐述的理论,经由历代翻译者的努力被介绍到这些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思想文化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㊂一位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何以会有不同的汉译名称事实上,多种译名现象的存在本身也说明这位宗师在不同佛教传统中的影响力㊂因此,了解历史上其名称汉译的分歧,考查这些分歧形成的原因,并与藏传佛教的翻译以及释义传统进行比较,不仅能从侧面增强对大乘佛教发展过程的理解,更能对我们所进行的藏传佛教汉译工作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启发㊂中西方学者对龙树菩萨的生平著述,特别是他活动年代的考证,已作出很多研究㊂有学者从佛教文献特别是藏文典籍中作者署名形式的差异,以及不同形式的署名对应不同作品内容类别的角度,提出历史上可能有两位甚至更多名字叫做 龙树 (Nāgār j u n a)之人物的说法①㊂限于篇幅,本文不拟从文献归属
角度进行讨论,而是主要探讨与翻译名义相关的,Nāgār j u n a这个名字的含义及其汉译分歧和异议的问题㊂讨论的前提建立在佛教界与学术界共同承认的Nāgār j u n a(龙树或龙猛)是‘中论“的作者㊁提婆(A-r y a d e v a)的老师以及印度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阐释者等基本史实之上,而对各种佛典文献中归属的龙树或龙猛是否与这位龙树或龙猛为一人以及他的确切生卒年代等学术争议暂不深入㊂下面将从介绍历史上这个名词汉译的分歧以及古人的评判资料入手,在引用汉传佛教文献资料并与藏传佛教对此名称的译法和释义对照的基础上,对这个名称的梵文原义重新加以分析,以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㊂
Nāgār j u n a一名的不同汉译法
首先我们讨论的前提是,无论是 龙树  龙胜 还是 龙猛 ,它们所对译的名字的梵文是一致的㊂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梵文名字是Nāgār j u n a,它由nāg a
①关于Nāgār j u n a生平及文献归属等问题的研究总结,参见M a b b e t t,I a n."T h eP r o b l e m o f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N a g a r j u n aR e v i s i t e d,"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O r i e n t a l S o c i e t y,V o l.118,N o. 3(J u l S e p,1998),p p.332 246.h t t p://w w w.j s t o r.o r g/s t a b l e/606062(2013年11月16日)㊂
和a r j u n a两个词组成:Nāgār j u n a=nāg a+a r j u n a㊂其中nāg a是 龙 的意思,在这一点上没有译名上的歧义,新旧译以及后面即将提及的藏译都将其译作 龙 ;但是对nāg a这个词可能有释义传统上的差异,尽管不那么凸显㊂而主要问题和分歧出现在对第二个词即a r j u n a的释义上㊂我们先将历史上三种译法列举如下:
(一)根据现有资料, 龙树 的译法及说明最早见于鸠摩罗什的‘龙树菩萨传“,在该传记末尾有如下一段文字(古文献引文中的句读均用句号,字体采用原文献出处的繁体字,释文或白话翻译用简体字,下同  笔者按):
其母樹下生之㊂因字阿周陀那㊂阿周陀那㊂樹名也㊂以龍成其道㊂故以龍配字㊂號曰龍樹也㊂①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 他的母亲在树下生下了他,因此给他取名字叫 阿周陀那 ㊂ 阿周陀那 是树的名字㊂后来,因为他是靠龙王的支持而成道,所以用 龙 (nāg a)配合他的名字,得到 龙树 的称号㊂ 根据我们已知的梵文名称Nāgār j u n a,这里的 阿周陀那 应该就是鸠摩罗什对这个梵文名字中第二部分a r j u n a所作的汉文音写②㊂但这个音写与a r j u n a的发音差异较大,特别是倒数第二个字用了齿音的 陀 字与a r j u n a一词中所对应的倒数第二个梵文腭音的j u字不符合㊂
(二) 龙胜 的译法仅见于瞿昙般若流支翻译的‘顺中论“,他在文前的翻译记述中说:
諸國語言㊂中天音正㊂彼言那伽夷離淳那㊂此云龍勝㊂名味皆足㊂上世德人㊂言龍樹者㊂片合一廂㊂未是全當㊂龍勝菩薩㊂通法之師㊂依
①②本文所引佛教文献,除特别说明之外,均依据‘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C B E T A)在线电子版(h t t p://w w w.c b e t a.o r g/i n d e x.h t m),下同㊂
音写 :用发音相似的汉字来转写(梵文),也称为 音译 ㊂本文支持 音写 的说法,因为汉字并非字母文字,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同音对译㊂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4卷,2014年3月
大般若㊂而造中論眾典㊂
意思是说: 在(印度)诸国语言中,中天(即中天竺)的语音最为纯正,他们说 那伽夷离淳那 ,这里译作 龙胜 ㊂这样翻译的名称和意味都具备㊂以前有大德之人将其译为 龙树 ,是一种片面的说法,未能做到完全恰当㊂龙胜菩萨是通达佛法的大师,他依据大般若经而著作了‘中论“等论典㊂ 在这里,我们看到瞿昙般若流支对这一梵文名称的音写是 那伽夷离淳那 ㊂其中 夷离淳那 部分似乎无法还原为a r j u n a,但这是因为梵文nāg a与a r j u n a组合后,前一词尾的a
与后一词头的a拼合为长元音ā㊂因此般若流支的音写 夷离淳那 必须截取 那伽 字尾的短a音,成为 阿夷离淳那 才能对合a r j u n a㊂
(三) 龙猛 的译法则见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八),他将Nāgār j u n a这个名字用汉文音写作 那伽阏剌树那 ,并意译作 龙猛 ,然后指出旧译的 龙树 是不正确的(方括号内为原文小字注释):
時南印度那伽閼剌樹那菩薩[唐言龍猛㊂舊譯曰龍樹㊂非也]幼傳雅譽㊂長擅高名㊂捨離欲愛㊂出家修學㊂深究妙理㊂位登初地㊂有大弟子提婆者㊂智慧明敏㊂機神警悟㊂
意思是说: 当时南印度有叫做 那伽阏剌树那 的菩萨[译成唐言应为 龙猛 ,旧译作 龙树 ,是不正确的]㊂他年幼时就有很好的声誉,长大后更获得极高的声望㊂他舍离欲爱而出家修学,能深入穷究佛法妙理,并证得大乘初地㊂他有个大弟子叫提婆,智慧聪明敏捷,善于辩论并机警觉悟㊂ 玄奘 那伽阏剌树那 这一音写虽然读起来有些艰涩,但可谓精准地对应了梵文Nāgār j u n a一词, 那伽 对应nāg a, 阏剌树那 对应a r j u n a,其中, 阏 (读音遏)对应a, 剌 对r, 树那 对j u n a㊂
虽然汉传佛教译经文献中存在至少这三种不同的译名,但正如蓝吉富等学者指出: 虽然般若流支㊁玄奘二人都认为 龙树 二字并不忠实于梵语原意,而另译新名㊂但是其所译名在中国佛教史上并未通行㊂除了 龙猛 偶有用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