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被称之为是中国来料加工的代表城市,因为它将这种模式做到了极致。说起来,这个城市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厂,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厂房、工人,“流水线”成了它的代名词。这里堪称是中国人口最为拥挤的一个城市,这样一个才2465平方公里的地方,却挤进了一千多万人口,不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才一百多万。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经济走上了腾飞的道路,近年来更是成了广东经济总量数三数四的一个城市。然而尽管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东莞的城市形象却与其经济实力并未成正比,外界总体评价并不怎么好。多少年来,几乎从来没有人提起过“东莞文化”。在许多时候,“暴发户”则成了东莞挥之不去的城市形象。

    难道东莞真的这么没文化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东莞传统文化其实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历来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其近年来被喧喧嚣的机器声淹没了而己。下面且先来看看东莞所拥有的诸多文化资源吧。

    东莞是广东省著名的古县之一,早在东晋咸和六年就开始设县,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
史。因此,东莞还是广东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说起古代的东莞,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如果说起近现代史上的虎门销烟,恐怕绝大多数国人就知道了。虎门销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东莞历来都是珠三角地区极其重要的县份,东莞的石龙镇旧时则与广州、佛山、陈村号称是广东四大名镇。东莞还拥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东莞是**时期是广东省的“一等县”之一。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新中国首个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东莞主体为广府民系,不过在东南部的凤岗、清溪、樟木头等镇为客家民系,其中樟木头是“纯客镇”。可以说,东莞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广东来说并不差,比深圳、珠海等新兴城市要丰富。

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现代东莞和深圳等地一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多年来在探索来料加工发展模式方面,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莞提供了数不清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国内诸多低文化素质的人的就业问题。这些本来都是十分值得称道的。近年来,东莞还先后获得如下荣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

    既然东莞拥有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在新时期有着特别的贡献,却又为什么还是被外界认为“没文化”,城市形象屡屡上不去呢?笔者认为,制约东莞城市形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虽然经济发达,但是政治地位低下,没有掌握话语权

    东莞经济虽然发达,贵为广东省数三数四的城市,在全国也排在第九位(经济总量),可谓是举世闻名,但是东莞市的政治地位却一直很尴尬。东莞直到1985年才由县改市,成为原惠阳地区下面的一个县级市。1988年,它才在原惠阳地区一分为四的时候(惠州、东莞、河源、汕尾)独立设立地级市。此后又经过了二十多年,东莞屡次向国务院申报“较大的市”(有一定立法权)而未果。以东莞这种经济总量来说,别的城市要么是直辖市,要么是省会、经济特区或沿海开放城市等,唯有东莞才地位低下,距今仍然只不过是广东省下面的一个地级市,因此它始终掌握不了话语权。

    因为城市缺乏话语权,所以不管东莞的经济多么发达,在外界看来始终都只不过是一个“
暴发户”而己。因此,许多关于东莞的事情,放在其它兄弟城市很平常,但是一沾上东莞立马就被扭曲了。例如“禁摩”和“禁养猪”,同样是做这两样东西,深圳早就这样做了,一直也没有受到外界太大的批评。而东莞一这样做,则立马招来国内不少媒体、学者的批评。之所以会这样,根源就在于两者的政治地位根本不在同一等级。

    没有掌握话语权,那么城市又如何能够将自身的文化传播出去呢?因此东莞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抓紧向国务院申报成为“较大的市”。如果申报成功,肯定将对东莞的城市形象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没有强势媒体,城市的声音传达不出去

    纵观整个东莞传媒界,无论是电视台,电台、报刊还是网络等媒体,不要说在省内乃至全国独领风骚,甚至能够在省内叫得响一点的都没有。外界的人提起东莞媒体,实在不知该提哪一家。报刊没什么影响力,电视台难有起,电台不见有什么动静,网站也是半死不活的,经济这么发达的一座城市,也从来没有投资拍摄过一部有影响力的电影或电视剧。
而各种情况跟东莞相若的佛山,则至少还有一家《佛山文艺》的期刊,曾经靠着连载武侠小说在省内外火过一段时间。佛山的电视台、电台也远要较东莞的同行有活力。

    因为长期缺乏有影响力的媒体,所以东莞的声音就注定不能主动地传达出去,更多的时候,只能依靠外来的媒体被动地将城市声音传达出去。然而外来的媒体为了抢眼球,注定只会抢新闻点,争抢着曝光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闻,这自然就使东莞整天被负面新闻緾身了。

    本地没有强势传媒,东莞注定只能自弹自唱,它的声音很难被传播到外面去。假如东莞能够有一家像样点的媒体,那么东莞的文化和声音就可以十分主动地传播到外界去,避免被无法发声的情况出现。

    三、户籍人口严重倒挂,外来人口缺乏东莞认同,无意传承东莞文化

    东莞大概是中国户籍人口倒挂最为严重的一个地方了。据说东莞有1200多万以上的人口,
可是户籍人口只有极其可怜的170多万。也就是说约有1000万常住在东莞,长期在东莞讨生活的人,却因为没有户口而不能算是“东莞人”。没有户口,外来人口就享受不了依附在户口上面的诸多福利,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就缺乏“东莞认同”。既然对一个城市没有认同感,那自然就不会为宣传东莞而出什么力了。

    想想也是,既然连“东莞人”的身份都算不上,那么这些注定只是过客的外来人口又怎么会有动力去宏扬东莞文化呢?东莞城市形象的好与不好,关他(她)们什么事?东莞有没有文化,又与他(她)们何干?既然不属于这个城市,那么迟早都会离去。难道提升东莞城市形象的事情,能够单靠那可怜的170多万户籍人口去做?

    四、倘大一个城市,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

    东莞文学院这几年花了很大的力气,付出了颇为可观的财力物力,四处公开招贤纳士,也确实收罗了一些有才华的人。可惜我要说的是,这个城市距今仍未能够涌现出哪怕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我这里说的“真正有影响力”,指的是在国内外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的名人或大师级人物,可以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一定的辐射力,而不是那些在一定小圈圈里有一定名气的人。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大师的城市,才能够真正叫有文化的城市。一个大师的出现,需要丰厚的土壤,它不是凭空而来。可惜的是,以东莞现在的社会氛围的浮躁;城市建设的杂乱;治安的混乱,恐怕短时期内很难见到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出现。

    五、高校力量薄弱,缺少一座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学

    高校,是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是一座城市的最好名片之一。北京之所以为北京,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国的首都,而且也在于它拥有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的高校。一座缺少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学的城市,其城市形象无疑将会大打折扣。

    在21世纪初,广东珠三角诸市一股兴建“大学城”热的过程中,东莞也提出要兴建大学城。
可惜从2000年东莞提出兴建松山湖大学城至今整整十年过去了,尽管该大学城也收罗了一些二三流高校的分校,但是东莞距今仍没有出现一所哪怕是在广东省能够叫得响的大学。本地产的最高学府东莞理工学院,至今也只不过是一所“学院”而己。相比于创立之初的深圳大学,同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东莞理工学院则要低调得多,这么多年也不见折腾出什么大的动静,以致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东莞有高校。

    在高校这个层面上,东莞甚至还不如广东老牌大城市汕头和湛江,汕头有汕头大学,湛江也有广东海洋大学和广东医学院,名气都比东莞理工学院大。因此,高校建设方面是东莞必须反思的一个地方。

    尽管制约东莞提升城市形象的地方其实还有许多,但是笔者认为上述几点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几点。希望东莞政府官员能够从这几方面着手,加快东莞发展建设步伐,在建设经济的同时也要著力于其它方面的建设,尽快扭转东莞城市形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比的局面,争取早日把东莞建设成一座受人尊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