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问的是有没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可能,v还有可能全面代替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来,从历史来看,把V当元音字母来用至少不是毫无渊源、不可理喻的。
拉丁文的U就多取V的形状。意大利奢侈品牌Bulgari的徽标到现在也还爱用复古风的BVLGARI样式(即文字用U而徽标用V)。民国初年,钱玄同、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草案就曾有过y(vh)、v(yv)的设计。(参见: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二来,从现实来看,习非成是也未必不可能,我们可能会为图省事省心而从俗。
据《正确使用拼音字母“ü”》一文介绍,——
以v代ü 是近几年出现的拼写错误,但却流行甚广。笔者查阅的400种学术期刊中,在拼写“吕”姓时,发现有100 种期刊在以v代ü,占被检期刊的 25%,是12种拼写正确期刊的8.3倍。其中最具典型的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第3期中,将作者“吕律”拼写成“LV Lv”;《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第3期中,将作者“吕林女”拼写为“LV Linnv”。
图书这方面的错误与期刊一样,也是或以u代ü,或以v代ü ,并且以u代ü 居多。我们查阅的有关旅游方面的图书120余种,涉及到30多家出版社。在封面上对“旅”字拼音拼写正确者仅有6家,占20%,而拼写
错误的竟多达19家,占63%,其余17%封面上没有出现汉语拼音。这其中, 山东大学出版社2种错误用法并存。更有甚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21 世纪旅(LU)游管理学精品图书——海洋旅( LV)游学导论》,一个封面上2个“旅”字的汉语拼音,2种错误的拼写全都用上了。
据《也说学术期刊姓名拼写中的以“v”代“ü”问题》一文介绍,——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教育界不少学者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不时提出“以v代ü”的建议。
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方面影响最大的几种,如《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1999)、《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2000) 等中关于中国作者姓名拼写规则可能是出于计算机识别等方面的考虑就已经没有完全遵守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在这样的背景与前提之下, 我们认为以v代ü不是简单的拼写错误,而是有意违规出格的新的探求。《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就有意将作者 “吕玲娣” 不拼写为“Lü Lingdi”,而是拼写为“LV Ling-di”。
“以v 代ü”不是简单的拼写错误,而是有意违规出格的新的探求,值得提倡、推广,直至被肯定为规范。
《普通话审音工作通讯》2014年第1期(总
第10期)介绍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目前有一项工作是「开展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调查研究和修订」,专家的意见有:
y、w作为零声母标记,对汉语拼音连写意义很大,不但起隔音作用,而且对汉语词本身起标记音节的作用,对自动处理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把““lü”允许拼成“lyu”,破坏了原来的系统性。
赞成v代替ü。输入ü太麻烦。但也有人认为v取代ü不合适(键盘输入时可用v权且代替),用y代ü比较好。
至少,以v全面取代ü是正儿八经讨论的事,不是几个无知之徒的臆想。
但是,你要问这样代替好不好,我会说不好。理由如下:
一、键位替代不等于字符等值,以v代ü不符合逻辑
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这种编码输出汉字时,要输入的码元是ü而不是v。因为,汉字标准音根本没有辅音v,《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韵母表里也没有v。这是《汉语拼音方案》设计之初就确定的。只要《汉语拼音方案》没有修改设计,v就不可能是码元。
可是,由于美式键盘布局上没有字母ü,我们需要先指派一个键位给它。这个键位可以是美式键盘上
的1、3、7、/、=、[什么都行,只要不跟别的码元重复就行。正好,字母v不是码元,它的键位就空闲了,用来表示字母ü就用不着触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键盘布局,非常合适。于是,在输入汉字时以v代ü很快就流行起来了。
有了社会习惯,国家标准也很痛快地追认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GF 3006—2001)规定: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ü行韵母(ü、üe、üan、ün)中的字母ü,凡是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可以省略ü上两点写成u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U表示;不能省略两点,仍需写作ü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V替代表示。
《信息技术 通用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9246—2003)也有表述一样的推荐性标准。
请注意,这只是通用键盘的键位替代,相当于重新设计了一款键盘布局,把键帽上的V抹掉,换成ü。从此,这个键位就不表示v,而表示ü。理论上,在这种汉字输入法里,你按一下那个键位,输入提示界面出现的应该是ü——因为编码(汉字的拼音)是没有v的。可惜,很多输入法没做到位。就是说,ü只是借了通用键盘布局中V的键位,这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方案》有什么改动或者不足之处,字符v和字符ü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母,依然同时存在于《汉语拼音方案》中。
如果仅因为经常用键位v来输入字母ü,就要干脆把字母ü改成字母v,那么符号,。【¥……也干脆改成通用键盘上面标的,.[$^好了。这种
硬把两个符号体系一致化的建议非常无厘头。
二、v的辅音性始终有碍传播交流
任你历史渊源说得天花乱坠,v在近现代绝大部分人眼里就是个辅音字母。
当然,字母能从腓尼基人手里转到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越南人手里,活力在于每个字母代表的只是一个模糊的音值范围,可以有延伸、有变通。但是,从辅音延伸到元音未免太远了,这种事只有希腊人在一开始干过。打拉丁字母成为拉丁字母起,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的界线就很分明了,什么字母大致表示什么音的规矩一直流传至今,再用a来表示喉塞音是不被人接受的。(捷克文用r、m、l这些字母当元音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有可以持续自鸣的特性,是捷克语的音系奇葩而非捷克文的字母奇葩。威尔士文用w作元音则是因为u用来表示其他音了,而w本来就是double u。)
字母v本来就是因为要强调辅音性才出现的,和后来专职表示元音的字母u相对立。用字母v来表示u音就已经算很反时代了,再延伸来表示ü音那简直是扯太远了。正因为这样不妥贴,钱玄同、赵元任最后
也没用v。现在用v来表示元音的只有北美原住民文字(参见:Maskoke Language Page、Cherokee language, writing system and pronunciation),非常非主流。
汉语拼音以国内应用为主,但同时也是国际文化津梁,是要让没有专门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的外国人也能大致读出来的。叫人没办法读出来的障碍比录入一个ASCII之外的拉丁字母的障碍要大得多。因为,认读障碍影响的是当下以及以后的广大受众,而录入障碍仅仅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作者、编辑出了一道小题目。很难想象,一家上样点的国际媒体会把「女娲」写成Nvwa,把「绿坝」写成lvba。
三、在新技术条件下,加符字母ü的录入和显示不应成为问题
为什么不显示输入法 为什么上面说录入ü是小题目呢?因为Windows自带的字符映射表、Word的插入符号、汉字输入法带的软键盘、不少欧洲语言的键盘布局上都有ü啊,还有在Word里输入相应Unicode编码再按Alt+X、Word自动更正、输入法自定义词组、特制软件等很多办法(参见:Windows 下怎样方便地输入带音调的汉语拼音字母?)。再不行,复制粘贴的笨办法也成啊。在Unicode环境下,ü的录入和显示根本不是问题。如你我所见,大写的也不是问题。
一个符号只要有很多人使用,有必要编码,数字化、录入、传递、显示就不应该成为问题。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假名、韩文、汉字都不成问题,一个拉丁字母ü有什么理由会成问题?据词条介绍:
ü(带分音符的u或带曲音符的u)
是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维吾尔语和鞑靼语的一个字母。这个字母在加泰罗尼亚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巴西的葡萄牙语中,也作变音字母使用,德语中称这个变音字母为元音变音(umlaut)。
在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维吾尔语和鞑靼语,ü 都是表示 /y/ 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