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徽州的古代民居、街巷与村落在其发生、生存和演变的过程中,与其周围的环境不断融合,构成了一个相对和谐的体系,形成了独具特的地域风格,即闻名遐迩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汇集了徽州山川风景的灵气,同时还融合了风俗文化的精华。它的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无论是对村镇的规划构思,对平面及空间的处理,还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
化特。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徽派建筑进行解读,分析徽派建筑的风格与特,进而对其所体现的精神文化予以揭示。
一、居住及其在建筑里的实现
虽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居所,但这些不是居所的建筑物,依然位于我们人
类居住的领域之中。与对建筑和居住的传统观点不同,海德格尔基于基础存在论,揭示了建筑与居住的关联:建筑的本性就是让居住成为可能。在这里,徽派建筑是徽州人生存、劳作与休养生息的场所。
在通常的流行用法中,“居住”是最终目的,“建筑”则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两者是处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中,并成为了互相分离的活动。表面上,这似乎是合乎情理的,但实际上它却遮蔽了“居住”与
“建筑”最本质的关联。在海德格尔看来,建造不只是获得居住的手段和途径,建筑本身就己经是居住。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即是居住。“我是和你是的方式,即我们人据以在大地上
存在的方式,乃是buan,即居住。”[1]
这是
他对存在与居住间关系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由此可见,徽州人成为徽州人,也是
富丽堂皇的意思与其独特的建筑文化相关联的。人们并不是因为建筑而定居,人们因为定居而营建
[2]
皖南地区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
分道路和庄园”[3]
之称,体现了这里的村落
布局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古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对风水的重视无不在村落布局上显示出来。徽派村落选址布局遵循风水理论,非常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海德格尔认为,天地人神四个要素要四位一体,这种四位一体,是我们人类存在于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而这种存在的方式,是通过“定居”而得以实现的。人是通过定居而进入四位一体的,人是以保护四位一体的本质存在和显现的方式定居的[4]。
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建造是以
论人的“诗意的居住”及其意义
——徽派建筑的现象学阐释
文/计 旋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徽派建筑长期以来都处于建筑文化的原生状态。在本土的物质文化中,徽派建筑隐含着深层的精神文化内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徽派建筑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从而为建筑物质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感性的限定条件。基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尤其是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建筑的本性就是让居住成为可能。当建筑属于居住时,思想属于存在。同时只有在语言的家园中,这种本性之关联才得以显现和保存,进而实现人在大地上的“诗意的居住”。
 谁能想到几千年前只为遮风挡雨的建筑,如今变成了设计师们驰骋才思的载体!新颖的材料,奇特的造型,千姿百态的装饰,不仅供人使用,而且供人欣赏,体验创造的快乐……
建筑装潢
108
物的方式聚集了天、地、神、人四重主体。建造的本身就是定居,我们并不是因为建造而定居,而是因定居而建造。作为建筑,只有让环境满足天地人神四位一体的存在方式,才能够达到“诗意的居住”。建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显现于外的;二是被遮蔽了的。被遮蔽着的事物,要比显现于外的更接近
本源。可以说建筑是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
二、建筑何以让居住成为可能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关于建筑的思考并非要去揭示建筑学的观念,也并非只是给出建筑的规则。这种思考的尝试并非把建筑看成一门艺术或一种建造技术,而是把建筑追溯到万物所是而归属的领
域。”[5]
建筑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两种表
现方式:一是作为爱护保养的建造,二是作为营建制造的建造。
海德格尔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取建造的营建、制造之意去理解建筑,把建筑、建造作为手段去思考建筑的本质。建造即定居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重要的思想却被掩蔽甚至被遗忘。定居其意思为和平,意味着人们要始终处于自由之中,这种自由把一切保护在其本质之中。在这里,定居的基本特征就是让人处于被保护之中。
建筑不是从虚无中构建出来的,而是基于对自然空间的需要,或者是服务于某种生活目的。徽派的古民居多依山傍
水,主要是以大型木架为支撑的砖木结构或木石结构为主的建筑。村落是仿船形的布局,目的是取顺天意,大吉大利之意。
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都体现了徽州人对建筑的理解。徽派民居如一条大船的一间间船舱;村头高大的乔木和十多座石牌坊,犹如桅杆和风帆;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大海的波涛;村口的上百亩农田像湖田簇拥着村庄,像一只巨轮停泊在平静的港
湾;这些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西递人以其独特的聪明才智,以这艘扬帆待航的巨轮,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应在学海、商海、宦海之中一展才华。
在海德格尔看来,只要有这种善良之道持续着,人便能长久地、成功地、幸福地运用神性度量自身;当这种度量转化时,人由诗意的特别本性创造出诗歌;当诗意适时地出现时,人将诗意地居住于此大地之上。
以徽派建筑为例,首先,它和徽州诸县山逼水激、人稠地隘的生态环境有关。姚廷銮的《阳宅集成》中曾说:“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骨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
水口收藏积万金。”[6]
由于生存环境非常紧
张,按照这样的风水理论故而取山前溪边之地构屋成居,这种选址又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其次,它和历史上号称“无徽不成
商”的徽商的发展有关。“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而商之通于徽者取道有二:一从饶州鄱、浮(江西),一从浙省杭、严,皆壤地相邻,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运是徽商们的主要经济命脉。徽州山区的茶桑木竹要运出去,浙赣等地的盐米布匹要运进来,都是离不开河溪的。村镇沿河溪布置,既方便交通运输,又有利于贸易集散。
水口是徽派村落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水口的功用远远超出了提供
生活用水的范畴。水口上除种植树木外,还建造庙宇、石桥,铺设道路,使天然的山川与人工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有机整体,既美观又实用。水口作用很多:一是“保瑞避邪”,即保住村庄的瑞气不致外泄,又避免外面的邪气冲进村庄里来。二是使村庄“谨慎”,即有隐蔽性、安全感。这样能使水口水源得到保护,不受污染,这和整个村落人们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秋冬季节,村民可在水口上设岗守夜,防盗防火。周围成片树林竹海,能减弱急烈的山风,防止风灾对人们的侵害。三是可为过路人提供乘凉纳荫、歇息躲雨的场所。
三、居住、存在与建筑的归属
家园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场所,让其居住。居住意味着长期的生活,这个场所必须是家园,人在这个场所里居住并生活着。海德格尔强调诗意的居住,他认为诗意和居住是共存的,它们相互呼唤,真正地达到使人性的敞开、呈现,向最真实的存在状态回归。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归属的问题。徽商发财致富以后,纷纷重回家乡,大兴土木。
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商人的政治地位很卑微,封建制度不能容忍他们建造富丽堂皇的宅第(明代规定: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彩,民居宅院
建筑装潢
109
前后左右不许开池塘、构亭馆,以资远眺)。于是,商贾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以真山真水为园林,大量使用花墙、花窗、天井、虚门等极为普遍的建筑物,从而营造出“山随宴座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的奇妙境界。
海德格尔认为,“空间(Ruam),即Rum,意味着为定居和宿营而空出的场地。”[7]建筑空间并不是从虚无中构建出来的,而是基于对自然空间的建造。建筑从本性上是属于空间的,但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空间显现和遮蔽并存的场所,在边界上空间才得以形成。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水
理论中“穴”的典型模式。
风水中的“穴”一般是三面或四面山峦环绕,地势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型盆地或台地甚至人工经营的地形,均可“藏风聚气”,是利于生态发展的最佳风水格局。“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如西递村四面环山,古时进西递村,要穿越石山街,经过石头亭,来到两山夹峙的狭窄处。随山势的蜿蜒,远处古树参天,庙宇隐藏其间,石板路穿村延伸。两溪潺潺,弯路而行。
思想是属于存在的,它以自己的方式归属于定居,即思想的本质也是人存在的方式。海德格尔认为,长期以来,建筑与思想处于二元分离状态,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是不能真正实现定居的。两者本质上都同属于定居,都是定居不可或缺的具体方式,思想与建造的对话应该说是可能的。
当我们思考了建造即定居的本质之后,需进一步来思考定居的现状。因为,“在我们当代这个虚无化,技术化和欲望化的时代里,定居的状态又如何?技术的肆虐使家园不再存在。”[8]如今,人们都在谈论住房的困难。不仅如此,人们试图通过筹措住房、促进房屋建设、规划整个建筑业,以排除这种困难。不管住房多么短缺,居住状况多么艰难恶劣,问题多么棘手逼人,然而定居的真正困境都并不仅仅由于住房匮乏。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算得上是安居呢?我们必须向人最本真的存
在状态回归,必须因定居而思考,因定居
而建筑。
四、语言、诗意与居住文化
人们经常会将海德格尔的“诗意的
居住”,理解成“诗情画意般的居住”,这
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种误解。海德格尔
则是通过诗,“追寻居住的天性”,思考人
类无家可归的困境,达到“把短暂者引进
居住”,实现真正“诗意的居住”。
徽派建筑特征与徽州地区的人文环
境有关。徽州人曾标榜“理学文章山水
幽”。事实也是如此。这里是著名哲学家
朱熹、戴震、胡适的故乡;也是扬州八怪
之中汪士慎、罗聘的老家;新安画派的大
师黄宾虹在这里“师造化”而闻名天下;
黄山、南岳吸引着从李白到徐渭等众多大
师;民间工匠艺人把砖雕、木雕、石雕、
盆景、版画以及徽墨、龙尾砚、宣纸的制
作技艺都发展到极高的水平。这一切对徽
派建筑艺术的形成,都具有很深远的影
响。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诗才可以呈现真
理,使存在敞开。他认为诗人能使我们寻
另一真正世界的光明成为可能性,这一
真正世界是“人作为人类存在真正地居住
着”。作诗才首先让一种栖居成为栖居。但
我们如何达到一种栖居呢?通过筑造。作
诗,作为让栖居,乃是一种筑造[9]。徽派
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建筑,深深地
被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承天地阴
阳之气,循自然五行之道,共处于徽州山
水之间。
徽派建筑及其各种表现形式,虽各
有各的种属、类别、范畴,但是又能和谐
相处。这叫相反相成,多样统一,不一致
的一致,不协调的协调,生动地体现了徽
州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在总体布局上,徽派建筑依山造势,
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
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构造和利用上,
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马头墙、小青瓦
最有特;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
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使建筑
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
文化和美学价值上,也体现了与自然的融
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同时也装点了
自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天人合
一”,徽派建筑追求的也是这种“天人合
一”,这里的“天”既是自然的,也是人
文的。
当今世界要求建筑向节能、绿、智
能化方向发展,徽派建筑正是节能、环保
的典范。对于徽派建筑的研究不仅仅是重
温历史,更是为了深刻地认识到真正意义
上的“诗意的居住”。建筑师在自己的建
筑理念里,要让技术成为建造的一种手
段,达到人、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将
环保、节能作为建筑的一大要点。另外,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于建筑业,也是中
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
才可能实现全民族真正的“诗意的居住”。
注释:
[1][德]克劳斯・黑尔德著.倪梁康译.世界现
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4页
[2][4]沈克宁著.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4页、15页
[5]Martin Heidegger.Poetry, Language,Thought
[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1.145
[3]段宝林、江溶主编.山水中国・安徽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1页
[6]周致元著.皖南古村落——中国秘境之旅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2页
[7][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62页.
[8]张贤根.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
美学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48页.
[9][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海德格尔存在
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244页
作者简介:计旋,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时尚
与美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建筑装潢
实习编辑:吴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