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的时差营区,真想深度挖掘一下这里的历史,探求一下狼图腾的故事。
随后,我提前离开军营,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飞机上邻座的大柳德米拉是布里亚特人,在赤塔的一家公立幼儿园上班。她40多岁,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在新西伯利亚服役,是空降兵,因为腰椎受伤错过了“东方2018”演习。柳德米拉一个月的工资只有6000卢布,还不到100美元。不过家里有20头牛、若干只鸡,一大片国家免费分给的牧场。柳德米拉说,她大概是从五岁起开始学习俄语的,但现在用俄语数起数来,数不到20就自动回到布里亚特语了。“如今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说布里亚特语了,民族文化正在丢失。”
一块香皂让俄罗斯媒体人到了
真正的“同行”
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后,我参与了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与“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总裁基谢廖夫在习近平主席访俄框架内签署合作协议的相关工作。其间,慎海雄台长与基谢廖夫及俄罗斯报社社长涅格伊察进行了会面,并参加了俄方组织的以亚洲媒体合作为主题的媒体论坛。在论坛上,慎台长以一块当地宾馆提供的法国香皂为切入点,讲述了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发展中俄关系对于两国老百姓的实际好处。
OVERSEAS在海外
“一块香皂”引发了出席论坛的媒体人和政治评
论员的共鸣。在我看来,这块“香皂”不仅仅让中俄
两国媒体代表到共同语言,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正
在改变俄罗斯各界对中国媒体领导的认知。此前,俄
方更多地将中国媒体领导视为官员,这块“香皂”让
俄罗斯媒体人到了真正的“同行”。
此前,我曾多次在中俄媒体交流活动中担任翻
译,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双方对合作的诉求是有差别
的,对合作深度的期许是不一样的,时常出现各说各
话的情况。客观来讲,俄罗斯媒体的整体水平高于我
们,其与国家政策的结合度、报道的前瞻性和深度以
及策划所谓“媒体战”的能力在与西方媒体的交锋中
展现无余。“媒体战”在俄罗斯已经是一个公开和正
面的话题。在合作中,我们既要借鉴俄方的经验,又
要避免被俄方“”。
当我再次回到赤塔时,远处的矮山已经被白雪
覆盖。到机场接我的司机安德烈说,这是今年的第
一场雪。
经历过初寒后,西伯利亚大草原被一层薄霜覆
盖,但依然有一种淡紫花瓣的类似雏菊的小花顽
强地开着。叫不出名字,却让人难忘。和平与国际关
系就像这小花儿一样,经历过寒冬之后,来年仍将绽
放。写到最后,想起了和我们一起坐直升机从楚戈尔
飞往赤塔的年轻士兵的话:“我们俄罗斯人是非常善
良的,当别人不动我们的时候!”这话背后,是深入
骨髓的“战斗精神”。
符拉迪沃斯托克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