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名煜与袁国英:他和她的爱情书简
作者:杨子杨子家庭背景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2年第09期
作者:杨子杨子家庭背景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2年第09期
壹
在张名煜看来,自己的人生比舞台更具戏剧性。“我输在了起跑线上。”说出这句话时,张名煜的脸上很快闪过一抹伤感,但笑容旋即回到脸上。在访谈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始终笑声不断。
1957年,因为为冤死的父亲翻案叫屈,张名煜被打成右派,时年22岁,是上海戏剧学院二年级学生。同班的张先衡和他一同被戴上右派帽子。比张先衡幸运的是,张名煜没有像他那样被派发到工厂劳动,而是在开除团籍之后,照样留在班里学习以观后效。“政治”不及格的负面效应延续了20年,直到1979年落实政策,张名煜才拿到补发的毕业证书,但那上面盖的已经不是老院长熊佛西的签名章了。
当年令张名煜感到意外的是,未能正常毕业的他仍得以在毕业后留在上戏实验话剧团,
但在那几年参与公演的几部大戏中,他一直都没能饰演重要角。1959年10月,张名煜摘下了右派帽子。其后不久,熊佛西将重头戏《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一角分配给他,令摘帽不久的他“战战兢兢”,时刻担心随时被撤换角。
“熊院长当时非常恳切地我谈了两次,一定要把革命激情拿出来,否则这个戏要演砸的。”张名煜说,“我说您放心好了。”张名煜的底气来自儿时的一段劫后余生的经历。1936年,父亲从天津前往重庆谋生,一走8年,母亲带着他在天津艰难度日。1944年,33岁的母亲带着9岁的张名煜毅然离开天津前往重庆寻父亲。“日本飞机追着火车炸,火车猛跑,车速快得停不下来。好长时间火车才停住,人哗地往下涌,就近躲到麦子地里。那时麦子长得正高,我们在麦子地里躺下,看着轰炸机从头顶飞过,飞机上机关眼都看得清清楚楚。”张名煜全心投入《甲午海战》的排演中,这段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的记忆唤起他内心真挚的情感。
摘帽后的张名煜格外努力,命运的不顺令他更加勤奋。“无论交给自己什么角,不管大小,都要尽量演好,让别人没有话说。”《甲午海战》是张名煜第一次出演的重头戏,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十五周年期间连演一个多月,取得巨大成功,这为张名煜日后的舞台之
路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他在莎翁名剧《无事生非》中扮演男一号唐·彼德罗亲王,在《桃花扇》中扮演主要角阮大铖,接连在几部大戏中担纲主要角,让张名煜迅速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也坚定了他往前走的信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