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刘:做有智慧的教师
陈仲刘,男,1968年6月生,1990年6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启东中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徐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担任三届高中实验班班主任,培养的陈宇翱、陈建鑫、施陈博、李真同学获国际奥赛金牌,培养的王青青、倪杰同学成为南通市高考状元。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获“南通市园丁奖”。
我的教育理念
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教师教育引导的水平将决定他们一生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教师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优质的教育。我们固然需要培养金牌选手和高考状元,但更应该俯下身去,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公民。也只有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健全的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出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全人”。全人不是指十全十美的人,是指身心、品格、体格、技能等方面发展全面的人。最基本的,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做个好人,也就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因你的存在而使周围人感到幸福的人,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人;第二是做个勤奋的人,也就是会学习、能生存的人,能实干、苦干、巧干的人;第三是做个坚强的人,也就是经得起挫折,有钢铁般意志的人。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人。
培养个性特长,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张扬。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其次要充分张扬自己的教育个性,以自己的个性来引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教书首先是师生情感的相融,其次是高尚人格的感染,再则才是知识的传授和解惑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也就是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当前,我国社会“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十分明显——GDP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增长,关键就是社会中出现了道德危机。所以,教育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承担起为幸福社会输送优秀公民的责任。
我的教育实践
1990年8月,我大学毕业回到母校工作,担任初三3班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用“满腔热情”来形容我刚工作时的态度是非常恰当的。我当时面对的体风气不太好,小孩子调皮捣蛋,作弊风盛行。我意识到仅仅靠“严格”两字解决不了问题,得真心地去爱他们,和他们一起踢球玩耍,
融入这个集体。
以负责的精神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先站稳脚,再通过对学生学习的严格要求,把学生的心思都拉到学习上来。初中学生自觉性差,可塑性强,我只能采用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全程跟踪的方法,来抓班级的学习风气。每天任课老师布臵的作业我都了如指掌,第二天一早就在讲台上逐一检查完成情况,完成不佳的,晚上去家访。花在班里的时间多了,备课的压力大了,晚上工作到12点是很正常的事。每逢节假日,就采用逐一家访的形式上门布臵检查作业。因为我全身心投入,真心为孩子好,学生和家长都很服我,所以整个班级的成绩提高很快。同时,我花了很大精力整顿考风,抓作弊就从来没停止过。抓作弊的熟练本领也是那时练就的。我认为,考风坏了,什么都别想搞好。学风好,考风好,学习成绩也就上去了。92年启东中学高中部在全市提前招生308人,我班录取了30人,葛春燕等三位同学包揽了市前三名,这在启东中学中考史上是最好的记录。因为91年学校中考不行,社会有反响,校长室希望我们能打翻身仗。而我正好碰上了机会,就被市政府记了一次大功。这给我很大鼓舞。王校长称我“拼命三郎”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这两年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教书首先是师生情感的交融,其次是高尚人格的感染,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授和解惑技能的培养。当时我们平行班中有两个班主任,“严格”远甚于我,一位男班主任习惯揪住学生头发将学生脑袋往办公室的壁橱上使劲撞,一位女班主任习惯用鸡毛掸猛抽学生头部。他们发怒时,我都吓得不敢喘大气。但这两个班都没搞好,后来这两个班主任都出事了,离开了启东中
学。所以我真心体会到,教育应该是爱的事业。
1992年下半年我担任了高一5班的班主任,开始了我锻打“铁军”的理想。我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高中学生的军人气质,所以无论跑步出操、卫生纪律,我们班永远是全校一流的。高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优良品质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就是我们王校长常说的“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正因如此,河北衡水中学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军训。我那时还是单身汉,班级就是我的家,也是我的精神家园,人处在教室里、学生中,我的心里就踏实。晚上夜自修时间,学校和备课组内无活动的话,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备课,也顺便帮助一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不想表现,造成压力,所以不坐在讲台上,但还是被领导发现了。有一次期中总结,老校长唐校长在大会上说,“我很感动啊,我们陈仲刘同志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教室备课,所以他班各门功课都名列年级第一,这个班三年后肯定出成果。”校长都说肯定,我就无退路了,只得更加玩命地干,甚至不敢谈恋爱。但也幸亏没早谈,才遇到了现在的好老婆,那是说句玩笑话。那时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求学的道路与我极为相似。我尽管工资低,常年患有胃病,人很瘦弱,体重只有108斤,但还是竭尽全力地给予他们帮助关心。有位学生叫郭声东,夜里患急性胃肠炎,我马上送到他医院挂水,并陪他到天亮。有位竞赛选手叫陆静辉,家里非常困难,我在他竞赛冲刺阶段,每晚都买好茶叶蛋送到他夜战的地方,后来他在高考体检时被要求去南通复检,我又塞给他两百元钱。这种事情其实是很多的。这个时期,我就开始尝试鼓动性班会讲话的效果,每次讲话时间不长,5至10分钟,
通过谈远大理想的展望、父母的艰辛、名人成功的要素、时事形势以及我自己的奋斗经历等等,来鼓动学生,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确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普遍认为我的招数就是“严”,其实,我的教室里始终笑声远多于批评。张卫飞老师常来听我的演讲,边听边笑,点头说很有道理。后来他到苏州工作,培养出了高考状元。学生学习内驱力被激发起来后,便会爆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我班的读书声永远是最响亮的。1995年高考,我班总
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特别是英语单科成绩,高了平行班13分,年级中5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我班占3位。班级还被团省委评为“省优秀班集体”。
1995年夏天,我被学校选为高一实验班班主任,从此开始了9年的实验班班主任工作。我意识到,实验班集中的都是聪明的孩子,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初步确立了实验班教学的三个奋斗目标:一是拿金牌,二是拿状元,三是语文教学有所突破。因为之前三年我们学校高考语文成绩在省里名次为17、27、37名。但我想我不能仅给学生这些,理应更多地给予他们人格的影响,努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最好的方法便是言传身教。班会是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每次班会前我都要精心准备素材,争取班会最佳的鼓动效果。98届高三毕业生周泽锋同学说,“我每听陈老师一次班会讲话,起码要发奋两个星期。”2004届清华大学保送生李邱华说,“陈老师的班会讲话是我人生道路上接受的最为难忘的教育。”因为学生参加竞赛培训,直接面向社会,所以我们的做人教育包括吃饭、穿衣、坐车、交际和学习品质等各个方面。各个高校的奥赛培训老师总对我们送出去的学生素质倍加
称赞。南大周进老师说,“我先前以为启东中学就是死抓死管,其实不然,启东中学确实有招,出来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高。”学生从高中阶段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健全人格、优良品质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998届毕业生、欧洲菲涅尔奖得主陈宇翱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搞科研,记住了我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忍得住喧闹,耐得住寂寞”,所以能出成果。2013年江苏高考状元
竞赛集训是很艰苦的学习,越是到最后,越需要学生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为了给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我常和王建忠老师等教练一起,安排时间去高校看望集训的学生。1998年,为了节省时间,我和王老师自费租车赶往合肥,鼓励陈宇翱树起信心,发出最后冲刺;2001年,施陈博同学在上海集训,我们每两星期就去看望一次。一直是上午10点出发,到了那儿,就给他鼓鼓劲,洗洗衣服,买些生活用品,陪他吃个饭,然后去教授处了解了解学习情况,夜里回到启东已是凌晨2点了。李真在南京集训,说忘带睡衣,我们立即到市里给他买好送去。学生虽然不说,但他们能从老师的言行中收获感动,获取前进的动力。
9年的实验班教学非常辛苦,但留给我的记忆是终身难忘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取得了教学上的辉煌成果,更因为我没有辜负学校和社会的期望,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值得自己骄傲的高素质的人才。我没误人子弟。
1998年第一届实验班毕业,王青青、王健、赵海峰同学分别列省高考理科总分第2、第7、第14名,王
青青同学获南通市理科状元,陈宇翱同学获国际中学生奥赛金牌。我任教的语文学科平均成绩达121.3分,超普通班最高班级8分,我担任备课组长的98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首次把校语文高考均分带入了全省前10名。
2001届实验班,黄甜甜、黄祎祎同学进入省高考理科总分前10名,施陈博、陈建鑫同学分获国际中学生物理、数学奥赛金牌,实验班语文成绩再次列省第一。
2004届实验班,倪杰同学在高考中获省第二名、南通市第一名,李真同学获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再次实现“状元与金牌同行”。
实验班学生进入高校、走向社会后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陈宇翱同学现在是国际有影响的青年才俊;李真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学习标兵,已有多项发明专利,施陈博同学博士毕业,在清华大学工作,已是行业内的专家;陈建鑫同学在多个国家做访问学者。所有这些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中阶段的做人教育。
“凭一时的热情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这是我高中班主任倪国昌老师的名言。多年来,我始终牢记这一教诲,勤奋工作,未曾懈怠。
1998年至2004年是我工作以来最艰苦的时期,我曾同时担任校长助理、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但我多年如一日,早晨很早到校,晚上很晚回到家中,从未叫过苦,泄过气。
2004年下半年,我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担任分管教学副校长,这使我的教育实践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实现一系列的教育设想。启东中学已经在一个很高平台上发展了,如果我们每年再在某方面做些尝试,实现一两个突破,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2004年下半年我们学校首次招收中新班学生,加上学校发展正急需用钱,招收了大批(用大批一点不为过)本地、外地的低分学生。我就推荐朱圣辉老师担任实验班班主任,自己把精力腾出来,尝试做转化差生的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基础特差的学生编在一起,失去榜样的引领,只会越教越差。用现在的话说,班级缺少正能量。因此高二文理分科时,我果断决定把两个中新班拆掉。为确保高分段人数,我还在分班时分出了两个理科强化班和一个文科强化班。由于措施及时,2007届高三还是取得了理想的成绩,钱秉玺同学获国际物理奥赛金牌,7位同学保送清华北大,7位同学高考成绩进入省前108名。高分段人数打破了学校扩轨以来的沉闷局面。
但2007届生化班考砸了,文科强化班也因顶不住压力拆散而毫无亮点。看着垂头丧气的落榜考生和唉声叹气的家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交了不低的赞助费,满怀信心慕名来到启东中学,结果败兴而归。这就是启中教育吗?冯恩洪说:“如果我们把非一流的学生也培养成了一流的人才,那我们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所以2008年新高一进校的时候,我就动脑筋抓文科班建设,抓后进学生,下决心以文科班成绩的提升来促进本科率的全面提高。一段时间,我亲自担任文科班班主任,张玉萍、施燕等优秀教师担任文科班课务,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和家长看到我们打造强势文科的决
心和信心。高二分科时,杨英杰老师未能送高三,从老高二退到我们新高二来,这正好给了我一个文科强化班班主任的合适人选。我选中杨老师有三点:一是其数学业务扎实,教学节奏适合文科生;二是工作十分负责,耐得住寂寞;三是性格和蔼,心细,极富爱心,适合与文科班众多女生交流。不失时机地捕捉青年教师中的千里马,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一向的工作重点。杨英杰老师就是我继朱圣辉老师以后,倾心培养起来的又一青年教师典型。果然,杨英杰老师不负众望,2011届文科班20多名学生考入东大以上高校,5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2011届文科班突破了我校文科高考成绩多年萎缩的僵局,整体本科率大幅提升,创造了奇迹,也为学校以后的文科班教学提供了典范。
我带的每个年级学生数都比较多,这并不为奇,但2013届高三高峰时年级人数达到1270人,这着实让我担忧。本来为学校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应该是值得庆贺的事,但全样本本科率的提升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学生中负面势力抬头,影响年级风气下滑,很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稍稍调整情绪后,我决定面对现实,决心利用这一届在本科率突破上做些实验。我坚持俯下身子,全程跟踪文科班的教学,把深入文科班听课、指导、谈心作为每天第一件必做的事情。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3届高三全样本本科率超过了90%,实现了我2004年以来最大的梦想。
我一直跟学生说,学习、考试一定要认真、精细,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年级1000多名学生,管理稍有不
慎,很可能造成失败的局面,产生很坏的社会影响。有时我觉得我不是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而是臵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面对个性不同的同学、班级、年级,面对不同的教育时代背景,我必须擦亮眼睛,开动脑筋,洞悉教学中的瞬息变化,及时作出判断,调整思路,创新管理措施,确保取得最佳战绩。这就是我的工作压力。但我愿意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每个自己碰到的困难当做测试自己能力的机会。
最近半年我开始分管后勤工作,大家普遍认为后勤工作比较轻松,老陈忙活了这么多年,该歇歇了。但我有个理念,就是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确立工作目标,些事做,努力把事做实,把事做好,这是我一贯的作风。我认为后勤工作十分重要,后勤工作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幸福指数,也就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初来乍到,头绪太多了,抓一个点突破吧,这是我一贯的风格。先把食堂服务搞搞好。这半年中,我们恢复了面包房,开设了职工菜场,煎出了大油条,还定期为老师臵办馄饨、春卷等。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把精力集中于教学工作中了。新的学年,我准备在服务育人上做些研究,干点实事。
一路走来,从普通教师到学校副校长,从教学园地里的新兵到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似乎很顺。其实不然,奋斗的道路从来都是充满荆棘的,但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八岁丧父,十二岁在河堤上拉纤,十五六岁家里就当全劳力了。从小吃得起苦,工作时就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还有一点值得提一下,就是工作再忙,我从未放松过学习,因为只有学习,头脑中才能有新东西、新学问,才能在面对学生、老师时不心慌。学科竞赛也好,新课程改革也好,高效课堂也好,除了实际做法,我也能从理论上讲出些道理来。最近几年,我在全国10多个省市作了50多场报告,既锻炼了自己,也扩大了启中教育在全国的影响。
走上新的征程,我一定以获奖为起点,以王校长为榜样,不懈怠,不气馁,努力创造出新业绩。
领导眼中的陈仲刘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求实创新,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的美德,陈仲刘同志身上都有。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身上那股倔劲儿,那股狠劲儿,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做出个名堂。为此,我们戏称他“拼命三郎”。
陈仲刘同志极富教育个性,有冲劲,有闯劲,敢作敢为。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管理班级、年级,要求极为严格,有时近乎苛刻。从学生学习的坐姿、教室里物品放臵、课间休息的秩序,一直到出操跑步等,他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定个规矩。用他的话说,“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他处理严重违纪学生时绝不徇私,任何人招呼都没用。学生都很怕他。他平时教育学生、年级广播讲话,极富感染力,给学生印象很深。对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倾情关爱。所以学生又对他很尊敬。
陈仲刘同志又是一个极富教育智慧的人。从一开始担任初中班主任,到高中实验班班主任,到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他总能准确把握教学形势,采取适合的教学措施,创造出优异的教学成绩来。从中考辉煌、奥赛金牌、高考状元,到文科班清华北大学生录取数的突破,到大面积本科率的递增,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创新着教学管理手段,实现着一个个新的教学目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