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期总第221期
No.4.2021
Sum221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 AMUSI VOCATIONAL INSTITUTE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卓萍萍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西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四对母女关系的冲突与融合,折射出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现了作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此次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及共性,在坚守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化内涵;母女关系;《喜福会》
中图分类号:1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096-02
每个国家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念不一样,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观念、文化态度也不一样,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就是对文化世界的探索。西方华裔文学的代表人物谭恩美,她的作品在蓬勃发展的西方华裔文学作品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喜福会》自1989年问世以来就受到国内外读者、评论家、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小说中四对母女的故事表现出华裔在异国他乡自我身份的追寻与认同,折射出中西文化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深刻反映了西方华裔文学作家对待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理解。
一、《喜福会》中中西文化的冲突
(—)饮食文化冲突
中国人受农业文明的影响,古代早期过着定居的生活,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的饮食结构中,谷物蔬菜是主食。中国人喜欢吃各种新鲜蔬菜,只吃少量肉食。同时中国人又受佛家文化的影响,认为动物是“生灵”不可杀。而西方畜牧业发达,给西方人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和奶制食品。同时由于西方的饮食文化也是与游牧、航海文化紧密联系的,所以西方饮食以肉食为主。《喜福会》中韦弗里带着男朋友里奇去她母亲家吃饭,就餐时里奇拒绝吃炒时蔬,自顾自吃吃了好多虾仁雪豆,没有意识到其他人还未品尝。不但没有称赞女主人韦弗里母亲做的菜,相反还进行了批评。在用餐结束后,母女在支付小费时也因为中西两国文化不同而产生了分歧。女儿韦弗里邀请母亲到四方餐厅用餐,结账时母亲将
女儿支付的小费抽回来,还斩钉截铁地对服务员说:“没有小费!”女儿趁母亲去洗手间的时机,悄悄将五美元钞票塞给服务员表示歉意。按中国人的观念,服务员应该主动热情为客人服务,认为服务费已经包括在用餐费中了,客人心安理得地享受销售服务,索要小费是一种贪婪无理的行为;而在西方社会给小费是非常常见的习惯。西方人认为,支付小费是表示对服务人员付出劳动的认可和感谢,以示尊重,认为给小费将使餐厅服务得到更好地改善。
(二)"面子”观冲突
韦弗里下棋有天赋,获得比赛奖杯后,母亲江林多喜欢跟别人讨论女儿下棋时的表现,四处炫耀,有客人来访时会倾囊相授所谓的棋艺。女儿韦弗里非常痛恨母亲这种到处炫耀、讲面子的行为,她拒绝参加象棋锦标赛,以此表示反抗。中国人重视集体参与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尊重,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喜欢炫耀以期待“有面子”;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权利和自我行动的权利不受他人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⑴。
(三)夫妻关系冲突
《喜福会》中露丝对婚姻的态度就是典型的中国女性传统婚姻观。露丝如许许多多中国妻子一样,为了丈夫甘愿牺牲自我,忍耐顺从。她觉得妻子的价值就是相夫教子,因而逐渐在婚姻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露丝的丈夫是西方人,他的婚姻观就不一样。他希望自己的妻子有思想⑴,有见解,能够独立,
共同承担生活的责任。因此,露丝的丈夫对她愈来愈反感,最终厌倦妻子而外遇。在经济上,中国夫妇很少有AA制,甚至男性在经济上需要承担更多。丽娜和西方丈夫哈罗德在交往过程中始终将所有东西的费用都平均分配,造成夫妻双方关系的不和谐。中国受封建思想影响,男权中心论下,中国传统女性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并且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普遍存在,即使男女双方都工作,男人也觉得工资要比女人高,否则男人会感觉受到压迫或是没有面子。在中国婚姻中,理所当然地认为男人经济上要付出多于女人。而西方人从小受宗教思想影响,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男女经济、精神、思维上应独立平等,都要为事业、婚姻、生育负全责。
收稿日期:2021-01-18
作者简介:卓萍萍(1978-),女,湖北孝感人,讲师,本科,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育研究。-96-
2021年第4期总第221期
No.4.2021
Sum221语言艺术研究
(四)教育冲突
《喜福会》中,母女双方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无法达到对方所希望的那样。母亲吴宿望女成凤,希望女儿吴菁妹成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因此想尽各种办法逼迫女儿学钢琴,试图将女儿打造她心目中的天才。母女因此争吵不断,母亲用中文吼道:只有一种女儿能生活在这个家里,那就是听话的⑵!女儿回吼道:“那我真希望自己不是你女儿,你也不是我妈!”母亲对女儿处处挑剔,充满了失望,认为女儿叛逆不孝;女儿对母亲处处抵触,充满了反感,认为母亲霸道落后,干涉过多。父母为子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国教育方式中极为常见的,父母在子女面前拥有绝对的权威,认为子女是私有物品,极少尊重子女的想法。而西方家庭教育方式以民主平等为主,认为子女是独立的个体,赋予他们选择权与民主权利。
二、《喜福会》中中西文化的融合
第一,故事最后母亲江林多和女儿韦弗里、女婿里奇一起登上飞机,从西方飞向东方。女儿终于学会了母亲的处世哲学:凡事要沉稳,学会忍耐和细心观察。在母亲思想的影响下,韦弗里学会了细心观察并挑选到最好的圣诞礼物;她在象棋比赛时全神贯注,沉着应战,最终赢得比赛。
第二,露丝婚姻出现了危机,她觉得自己“糊里糊涂的”,觉得周围的一切“黑蒙蒙”,她向朋友们和心理医生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想寻得帮助。而母亲许安梅却告诉她:“妈妈最好了,妈妈懂你的心。”她教导许露丝做一棵挺拔的树,必须腰板挺宜,才能强壮、笔直,倘若对别人言听计从,就会变得弱不禁
外遇小说风、遭遇磨难。许露丝在母亲的教诲下,学会了如何筛选最好的意见。她终于明白中国人有中国式的观点,西方人有西方式的观念,美式观点存在一4■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因为自由而选择太多,做选择时容易困惑,继而作出错误选择。露丝终于理解了中国母亲的做人道理,在面对丈夫离婚要挟时,她终于不再逃避软弱,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第三,母亲吴夙愿去世后,女儿吴菁妹想起自己生命的真谛,觉得母亲是唯一能问的人,只有母亲能告诉她并帮助她懂得自己的悲哀。终于明白中国母亲们是以螃蟹、蒸饺等食物塞给孩子以表达对子女的爱,而不是像西方一样通过拥抱和亲吻。她渐渐明白母亲送的护身符的含义,她学着母亲为父亲做他爱吃的麻婆豆腐,渐渐理解母亲的抱怨、母亲的故事。《喜福会》故事的最后,吴菁妹在不断自我探索与追寻中,到达中国,与失散多年的同母异父的们相认,她与生俱来的冲国成分”被释放出来了。
第四,母亲莹映在觉察到女儿婚姻出现问题时,觉得必须将自己的过去经历全部告诉女儿丽娜。只有这样才能使女儿有切身体会,才能让女儿看见自己,帮助女儿走出婚姻生活的困境。母亲以自己的经历和成长故事诠释女性必须在婚姻生活中坚强果断,借此激发女儿身上的虎性,摆脱婚姻生活中的不自信、恐惧感。在母亲的影响下,丽娜渐渐明白自己婚姻生活中的问题所在。
三、中国文化自信背景下的中西文化相处之道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要有宽阔的胸怀对文化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既要明白自己文化的长处与短处,懂得反思,也要辨证地看待异质文化,实事求是地审视他国文化,既不盲从于文化偏见,也不回避个人认知局限。经过自主适应,取长补短,各抒所长。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应该判断这种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①。
(二)文化融合
文化冲突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必然结果。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辨别差异,也要到中西文化的共性,认同理解。这里的认同不是一方排斥另一方,也不是“同化”另一方,是通过交往和对话,理解并且探索文化和平共生的方式,发掘中西文化相处的新视角,接纳、包容、取舍或者融合创新,到理解中西文化多元发展的钥匙,为中西文化共同繁荣架起一座桥梁。
(三)文化自信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全面了解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既要看到特性,也要看到共性,不盲目自信,也不暗自自卑。通过不停学习、了解、尊重其他文化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以理性态度迎接和应
对全球化大潮下的文化融合和文化共生,既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能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既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有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⑶。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要坚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面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共同寻一条正确的相处之道、发展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刘永清.《喜福会》折射出的中西文化观念差异[j].电影文学,
2011(23):90-91.
[2]付爽.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视角下《喜福会》的母女关系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1):4778+53.
[3]孙帅•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历史逻辑与现实实践的统一[J].中共
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21(1):88-92.
①《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据网络资源:blog.sina0
(责任编辑:张咏梅)
-9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