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场完成度较高的活动
关于本篇文章,我会尽可能还原我日常策划活动时的思考路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部分:
活动目标:定性目标解读与定量目标的分解
活动路径:活动路径的梳理与每个节点的支撑
进度管理:人员的安排与进度的管理
内容填充:文案以及话术的策略
风险管理:随时有planB
数据分析:活动数据的分析
活动复盘:正确复盘的姿势
1
活动目标:定性目标解读与定量目标的分解
很多人往往听到老板说“这个月需要拉新XX人!”!然后就吭哧吭哧去做了,设置完各个活动部分,然后就匆匆上线了。这样的结果通常会让活动变得不可控。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活动运营不是依靠偶尔的创意把活动做爆,而是对目标拥有绝对掌控的能力。你能清楚每个活动怎么做才能整体最优,价值最大,并且可控。
当我在理解一个活动目标时,我通常会将活动目标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
定性目标解读:
定性目标的解读更多的是做这件事情的长期价值,即用户对你所做的事情价值有所感知(你对用户而言有没有价值,取决于用户对你的感知次数,感知越好的次数越多,用户对你的认可度就高)
这块理解起来较为复杂,我试着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明,就是当用户参与到你的活动中时,他所接触的文案,页面,到整个服务流程中都能较深的感受到品牌想要传播给用户的点以及活动的明确定位。例如我之前操盘的爆款案例库,想要传达的就是成为运营寻案例时的工具书。所以我的文案方向都会以强调这个点为主。
定量目标拆解:
关于定量目标的拆解,其实就是尽可能的把每一步化为公式,使它变得可计算,这样你就会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运营手段的干预,通过干预带来数据的提升。
拆解思路是这样的,决定一场活动能否成功的核心在于流量的获取以及流量的转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获取目标流量,以及提高各个环节的转化率,最终确保我们最后的转化量是符合预期的,总结起来就形成了下面这个公式。
转化量=流量x各步骤间的转化率
做成漏斗图就变成下面这个样子:
纵坐标轴中的数值代表的是每一步占总体的转化率
横坐标轴中的数值代表的是每一步与上一步之间的折损率
因此在做活动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每一步的转化率以及减少折损率。
如上图所示,如果我想要最终转化每个部分的流量就需要做到每一部分的转化量以及对应的转化率:
第一步:目标流量为10000,对应转化率为100%
第二步:目标流量为8000,对应转化率为80%
第三步:目标流量为1600,对应转化率为16%
第四步:目标流量为500,对应转化率为5%
那么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第一步是100%,这个可以理解为,当我们进行活动push的时候所接触的第一批人,也就是刚刚进入漏斗的初始流量。
所以为了要先完成第一步的流量获取,我们需要计算各个渠道转化过来的流量,进行求和,如果发现有流量缺口,就需要我们再对获客渠道进行补充。
举个例子,当我要获取10000个流量时,我会先盘点现有的资源,也就是盘点自有渠道,例如:
我的好友5000人,转化率假设为20%,转化量为800人
我的有10000人,转化率假设为10%,转化量为500人
那么他们一共能给我带来的用户数为1300人对吧。
距离目标流量还存在缺口,也就是10000-1300=8700人
所以当你自有的渠道不足以满足10000人的目标时,就需要扩充其他渠道,直到所有的数字加起来等于10000人,才能满足我们的流量需求。详细拆解公式如下:
目标流量=渠道1流量*渠道1转化率+渠道2流量*渠道2转化率+......渠道N流量*渠道N转化率
除了扩充流量渠道之外,另一个常见的方法就是裂变。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有机会我们再来谈。
另外关于上面提到的转化率,我们在进行假设的时候遵循三个原则:
1.过去有做过类似活动的经验,可根据之前的数据做假设。
2.过去没有该类型活动经验的,可参考行业平均值,可以从前辈或者数据报告中获取,或者借助新榜、新媒体管家等第三方工具查看看。
3.前两种都没有的,自己拍脑袋决定吧,然后随着活动经验的积累,之后则会越来越靠谱。
在这个点说完之后,还有个提醒:
你所使用的渠道里,你可以根据最终活动的转化进行优先级排序,逐步淘汰掉转化率低,性价比不高的渠道,之后剩下来的渠道质量则越来越好,对你做活动则越有利!
2
活动路径:活动路径的梳理与每个节点的支撑
我以常见的任务宝裂变为例,通常任务宝裂变的路径如下:
步骤一:扫码
步骤二:关注并读取任务说明
步骤三:转发朋友圈
步骤四:新用户扫码
步骤五:完成任务并领取奖励
然而路径梳理出来之后,我们需要对每个点提出论据,尽可能到支撑用户完成每个环节任务的支撑点,在过程中注意梳理用户心理。
针对步骤一:扫码
指标:扫码率
用户触点:海报
元素:
信任感打造——品牌/大咖/预期
主副标题——场景/需求/痛点/人
活动卖点——用户利益点/解决方案
限时限量限价——紧迫感稀缺感
参与门槛——降低用户疑虑
临门一脚的短期利益——触发行动的助力
策略:
支撑策略1:持续进行文案元素的优化
支撑策略2:多版本测试验证取优
支撑策略3:建批量组织转发,增加临时利益
心理:
信任感
稀缺感
针对步骤二:关注并读取任务说明
指标:关注率
用户触点:关注回复
元素:
任务说明:领取规则说明
海报生成:自动生产海报
话术辅助:降低发圈成本,一键复制
策略:
支撑策略1:话术优化
支撑策略2:阶梯奖励
支撑策略3:回复关键词获得支招
心理:
降低门槛
针对步骤三:转发朋友圈
指标:任务完成率
触点:模板消息提醒
元素:
进度提醒:距离领取还差XX人
取关提醒:好友取关扣除人数,促进用户继续发圈
策略:
支撑策略1:话术优化
心理:
避损心理
针对步骤四:同步骤一
针对步骤五:完成任务并领取奖励
指标:取关率
触点:消息和表单
元素:
文案提醒:该用户取关就丧失领取权益的机会
策略:
支撑策略1:发货查询/领取进度查询
支撑策略1:保持关注的进阶权益,建立后续预期
心理:
避损心理
3
怎么做数据分析进度管理:人员的安排与进度的管理
一般我们在做活动的进度管理时,需要先将活动的各个模块划分清楚,如果不把活动的主结构划分出来,那么我们大概率会陷入无尽的细节中去,活动整体的推动就迟迟无法进入到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