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数据的分析》复习与小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总结出本节的知识结构,针对本章的主要内容,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以达到梳理知识,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统计意识的目的。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章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回顾本章主要内容,说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说出各统计量在刻画数据特征方面的优点与局限。会用计算器计算统计量;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
数学思考:
经历总结与反思的过程,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表述各统计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情感态度:
进一步感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难点是能灵活运用本章知识点解题。
解决办法:通过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主要知识点,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在总结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本章的内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七.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1.结合,解决问题,构建本章知识
知识网络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解总体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关于样本的数据和结论,再利用样本的结论对总体进行估计。那么在用样本估计总体时要用到哪些统计量,这些统计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大家能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举例
你们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吗?那让我们开始结合问题来复习地20章数据的分析
1.利用投影展示问题1.某市在开展节约用水活动中,对某小区200户居民家庭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3月份比2月份节约用水情况如下表所示:
节水量(m3)
1
1.5
2
户数
20
120
60
请问:(1) 抽取的200户家庭节水量的平均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__.
(2)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某市100万户居民家庭3月份比2月份的节水量是_________.
让学生举例说明本题中涉及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回答黑板上两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如何计算,本题中的平均数如何计算,用怎样的公式计算,学生回答并总结,教师给予补充和强调。
在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画出本章的部分知识结构图,重点强调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教师利用投影展示问题2.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补全下面的左表格.
(2) 分别计算成绩的平均数                                                    和方差,填入右表格. 若你是老                                                师,将小明与小亮的成绩比较                                              分析后, 将分别给予他们怎样                                            的建议?                                                         
次数
1
2
3
4
5
小明
13.3
 
13.3
13.2
13.3
小亮
13.2
13.4
13.1
 
13.3
 
平均数
方差
小明
 
 
小亮
 
 
  针对本题中出现的平均数作为对前边平均数计算的复习和巩固,关键教师引导学生到这种数据的平均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方差的计算是重点,首先让学生回答方差的计算公式,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本体的  方差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
3.两组问题处理完后,再和学生一起总结本章的完整知识结构图。
 
 
让学生明白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必须认真学好每一部分内容,回顾知识总结知识框架都要结合问题进行,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记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以及本章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印象深刻
2.运用本章的知识点巩固练习,解决
基础知识练习
1在学生掌握本章知识结构框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引题时小张应聘时遇到的问题
2.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 每次射靶的成绩如下表:
 
次数
甲(环数)
2
4
6
8
7
7
8
9
9
10
乙(环数)
9
5
7
8
7
6
8
6怎么做数据分析
7
7
(1)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命中9环(包括9环)以上次数
 
 
 
 
 
 
 
 
 
 
(2) 请从下列五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
      进 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②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
③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④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包括9环)
      次数相结合看;⑤从10次射击两人命中环数的走势看.
(3) 假设你是甲、乙二人的教练,要选择一人
      参加射击比赛,根据前面 的分析,你该如何 选择?
污染指数
342
163
165
45
227
163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164和163    B.105和163   
    C.105和164    D.163和1641、 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表现
分数、期末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作业分数90 分,课堂表现分数85 分,   
期末考分数80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3.(2013江西)下列数据是2013年3月7日6点公布的中国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情况:
城市
北京
合肥
南京
哈尔滨
成都
南昌
3. (2013成都)今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全川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某班组织“捐零花钱,献爱心”活动,全班50名学生的捐款情况如图所示,
则本次捐款金额的
众数是______元.
4.(2013重庆)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
时  间          (单位:小时)
4
3
2
1
0
人  数
2
4
2
1
1
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
是________小时.
5.    从种植密度相同的甲、乙两块玉米地里,各抽取一个容量足够大    的 样本,分别统计单株玉米的产量.结果: 
        =        ,            <        ,                     
    下列 给出对两块玉米地的五种估计,哪几种是有道理的?
      (1)甲块田平均产量较高(2)甲块田单株产量比较稳 定(3)两块田平均产量大约相等 (4)两块田总产量大约相等 (5)乙块田总产量较高
我们通过一组练习题来复习巩固本章重要内容: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评讲。这是一个典型的考察学生正确解读直方图中的数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提升
  1 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表现
分数、期末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作业分数90 分,课堂表现分数85 分,   
期末考分数80 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3.(2013江西)下列数据是2013年3月7日6点公布的中国六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情况:
城市
北京
合肥
南京
哈尔滨
成都
南昌
污染指数
342
163
165
45
227
163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164和163    B.105和163   
    C.105和164    D.163和1641
3. (2013成都)今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全川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某班组织“捐零花钱,献爱心”活动,全班50名学生的捐款情况如图所示,
则本次捐款金额的
众数是______元.
4.(2013重庆)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在所任教班级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其统计数据如表:
时  间          (单位:小时)
4
3
2
1
0
人  数
2
4
2
1
1
则这10名学生周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平均时间
是________小时.
复习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应用下面几个题,培养学生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同时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
    从种植密度相同的甲、乙两块玉米地里,各抽取一个容量足够大    的 样本,分别统计单株玉米的产量.结果: 
        =        ,            <        ,                     
    下列 给出对两块玉米地的五种估计,哪几种是有道理的?
      (1)甲块田平均产量较高(2)甲块田单株产量比较稳 定(3)两块田平均产量大约相等 (4)两块田总产量大约相等 (5)乙块田总产量较高
 
 
 
 
 
 
 
 
 
 
 
 
 
 
 
 
 
畅谈收获
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教师也从四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1)数学思想(2)公式(3)概念(5)方法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第136~137页复习题20第4、
                  5、6、7题.
    选做题:教材第137页复习题20第9题.
《数据的分析》学情分析
本章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最后一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知识与方法,这也是数据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数据的分析,《标准》在第2学段和本学段都有要求,第2学段要求“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这样看来,对于分析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学生在第2学段已经有所接触,已经会求平均数;《标准》在本学段要求“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这样看来,本学段在第2学段的基础上,需要学习利用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用方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等。据此,本章在编写时,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将三个学段的相关内容,在分析数据的这个大背景下统一起来,在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对于平均数,本章就是在研究数据集中趋势的大背景下,在复习学生已有的关于其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研究如何根据统计量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等。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于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形成整体认识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效果分析
       
一师一优课的开展在我们学校开展的轰轰烈烈大力支持下,我精心的准备了《数据的分析》的复习课,在八年级5班全体同学的配合下,顺利结束了授课,课后静心想一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谈以下几点: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
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新,还原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现实,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地探索回顾本章学过的知识点,概念,以及相关的公式和运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的接受,基本概念的复习也是在问题中出现,不是干巴巴的概念,而是解决问题必须要用的基本知识,问题解决完的同时学生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对本章知识结构的清晰概况,练习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分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