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蔡达建:私募股权行业,国有资本主导成为趋势
以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大型政策性母基金等为代表的国有性质母基金成为创投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国有大型集团与上市公司以CVC产业链投资模式纷纷设立发起创投基金。
文/魏亚琴  本刊记者
“相较于第一阶段互联网大厂的综合化布局,国有资本的主导和布局是更强有力的,国有资本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在私募股权行业也已经发挥着主导作用。”高特佳投资创始人、远创资本创始人蔡达建在近日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独家专访时这样表示。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风险投资的探索者之一,蔡达建亲历了这个行业的冷暖,也见证了医疗健康行业的转型与变革。20多年来带领高特佳投出迈瑞医疗、博雅生物、联影医疗等30余家上市公司,投资规模高达200亿元人民币。关于当前创投行业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经济已发展到新的阶段,投资机构应该学会重新定位,顺势而为。
一、从民营投资到国有投资
《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年
您创办高特佳,起初也是摸索了五六
年,后来转到医疗健康这个垂直细分
领域,战略眼光很独到。20多年过去
了,结合高特佳的发展,您所看到的
投资行业和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未
来有哪些发展趋势?
蔡达建:2001年我创办高特佳,
当时互联网热潮将海外VC风险投资
机构带入中国。PE投资机构概念相对
于VC风险投资机构较晚些进入中国,
主要标志性事件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
代KKR和黑石的成立。
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我在
2001年前后,放弃了当时做得得心应
这二十来年投资领域风
云变幻,经历了不同的
发展阶段,各类投资机
构起起伏伏,互联网大
厂们利用了流量和产
业资源缔造了自己的成
功,而高特佳则依靠深
入的行研和模式差异造
就了领先同行的产业投
资优势。
手的投行业务,前往深圳依托国泰君安证券创办了高特佳投资,和深创投、达晨等投资机构成为中国最早一批风险投资的探索者。当时的这类投资机构有两个特点:一是称自己为独立投资机构;二是投资领域没有细分,大而泛。很快,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独立机构这个概念被迅速进入并崛起的腾讯和阿里巴巴所打破,后续还有小米、字节、美团等互联网新锐,来势汹汹地继续占据了投资的高地。我心里隐隐感觉风险投资领域真正可以改变格局的可能就是这些互联网大厂,他们对比于独立投资机构,拥有强大的产业服务能力和为被投企业导流的能力,由此发展而来的投资能力和覆盖力实在太强了,比如他们去收购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跨入金融领域,当时我们很受震撼,但同时也在疑惑和思考,在过去我们这代人的商业思维中,总是强调专业化,而大厂却是在走综合和多产业的道路,围绕各个行业流量变现,由此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是否专业化道路已经不是必要条件,未来的发展路线又该如何选择。这是我们所看到的中国风险投资领域变化的第一个阶段,也让投资机构开始思考优化原有业务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个阶段就是最近十年时间。2010年-2012年期间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在这之后就是国有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加大。2016年-2017年国有经济已成为经济结构中特别重要的一部
分,对于投资领域而言,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一是以地方政府引导基金、
大型政策性母基金等为代表的国有性
质母基金成为创投市场的重要资金来
源。二是国有大型集团与上市公司以
如何成立私募基金
CVC(产业投资)模式纷纷设立发起
创投基金参与股权投资。直至最近,
国家相关部门宣布将中国五家央企转
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如中国宝武、
华润、招商局等,明确了用资本纽带
进行投资发展的路径。相较于第一阶
段互联网大厂在投资领域的布局,国
有资本的主导和布局是强有力的,在
中国经济结构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
角。
高特佳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巨大
改变。2012年前后,中国IPO通道经
历了一次暂停,这也引发了当时很多
机构投资人的焦虑,未来到底要如何
做投资?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做了
一个重要决策——重新定位高特佳。
当时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分为VC和PE
两个阶段,往两头发展,除此之外不
做更多的方向划分。在IPO暂停市场
普遍焦虑的状态中,我们对经济结构、
团队组成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合当
时已投项目博雅生物成功上市的经
验,我们决定在医疗健康这个常青领
域做专业化投资,基于我们对这个细
分领域深刻的理解和资源积累,进行
专注于行业的垂直投资,而非仅仅进
行广撒网式的阶段性投资。事实证明,
这是高特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
决策,在抓住这样的机会之后,公司
很快就迎来了快速发展,从一家小型
投资公司发展成为医疗健康投资领域
的头部机构。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专业化投资
的目标,高特佳在原有平台上做了很
多行业创新尝试,其中最主要就是成
立专门的研究部门,和行研团队进行
一体化管理和开发。因为过去所谓的
合伙人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沟通
阻碍大、内部恶性竞争、高度依赖个
人、企业大而散等,这使得我们对医
疗健康行业很难有全面的梳理和认
知。我当时就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
用强大的团队打败强大的个人,因为
一个强大的人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
强大的人凝结起来的能力是无限
的。
当时很多合伙人也提出疑问,
认为合伙人也会自己去做行业研究,
有什么必要再单独成立一个投研机
构。事实上,我认为成立投研机构是
一个关键举措,通过投研的结果来把
大家的认知集中起来并且进行分工,
是做好专业化投资的基础。投研的结
果加上一线20多位合伙人从市场上
获得的信息,在公司的平台上形成共
识,才能为我们做好细分领域投资提
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贯彻这一流
程,每天晨会我都会给大家进行灌输
投研的重要性,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才
逐步适应并习惯。在投研流程中,投
研部门会在每次会议上将一个细分领域的基础研究框架给到参会的所有合伙人共同讨论,在场合伙人也将自己在一线市场获得的信息共享给大家,然后筛选出前五家公司做实地访谈,访谈后对这些行业领先的公司进行内部的诊断比较,比较后大家确认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再去进行进一步的跟踪投资。就这样经过三年的摸索,我们逐步确定了医药(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个大板块的投资方向。
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团队带头人带领大家将认知与人脉整合起来,这一举措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投研部门的设立发展可以说是高特佳实现质变的过程。
专业化流程可以使投资成功率得到极大提升,深度研究可以避免一些虚构领域跟风。所以过去很多年,我们对于一些市场上较热的行业并没有进行投资或者选择尝试性的谨慎投资,比如曾经很热的干细胞领域,事实上这个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有基因检测、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我们也是选择了相对谨慎的策略,但这样的打法也并非全无弊端,我们也曾因此错过了一些好的项目,比如医美领域的华熙生物等。
这二十来年投资领域风云变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类投资机构起起伏伏,互联网大厂们利用了流量和产业资源缔造了自己的成功,而高特佳则依靠深入的行研和模式差异造就了领先同行的产业投资优势。
二、医疗器械成长空间大,将
迎来黄金期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带着
高特佳一同经历了中国医疗改革的历
程。投出迈瑞医疗、康方生物、联影
医疗、圣湘生物等30多家上市企业。
结合过往的投资经历,您能否帮大家
回顾下这20多年来,医疗健康行业
的发展进程,以及您对于该行业未来
发展的预判?
蔡达建:在医疗健康领域高特佳
是比较早的投资参与者,我比较幸运。
最早对于医疗器械的认知,我是
在迈瑞医疗前董事长徐航那里学习到
的。中国的医疗器械迎来了20年的
快速和持续发展。以迈瑞医疗为代表,
从几千万利润发展到现在,迈瑞半年
的营收已达到150亿级别。它是这个
行业中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
放逐渐崛起的龙头公司,是一个长期
成长的公司的典型案例。到目前为止,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仍然还有巨大的成
长空间,面对国产替代的机遇,将迎
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尽管迈瑞医疗是医疗器械领域里
的领头羊,但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与
全球相比整体份额还非常低,这个行
业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产品的
创新度能否真正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
比较优势依然存在疑问,所以我们的
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过程已
经开始了,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都已
经开始了自主创新,处于不断提升市
场地位的过程之中。所以我们认为,
医疗器械在未来医疗健康领域中依旧
是投资重点。
关于医药领域,2015年是医药体
制转变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次推动使得整个医药领域技术标准
与国际接轨,药企公司的发展也面临
着不同的挑战:第一,过去的医疗体
系有很多中国特的东西,那么这些
在临床上是存在很多疑问的。2015年
后NMPA(国家药监局)在审评标准
上也越来越跟国际化对标和接轨,也
就是说新药领域必须是全面国际化,
那么产品才能够在国际化环境中生
存,这对我们药企非常具有挑战性,
但中国医药创新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产
业链优势,无论是前期的合同研发外
包,还是后期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
有足够的产业资源与企业的发展协同
配套,行业迎来数年的高速发展。第
二,医药创新全面爆发,紧跟国际前
沿,但真正优质的创新药企仍需要获
得海外市场认可。第三,医疗保障上,
中国对于国家医保仍然处于非常依赖
的阶段,这与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商
业保险和个人保险做支持配套有巨大
差异,这点需要政策面的领悟和理解。
第四,因为过往以仿制药和“me-too”
药为主,成功率较高,加上资本泡沫
的推动,让大家以为医药创新是这么
简单,于是一拥而上,同质化很严重,
不过资本端交学费交多了,总会有一
些反思的过程,有些东西正在回归理性。我认为企业应立足临床基本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研发差异化产品,避免高水平重复。
《中国房地产金融》:在创新药领域,您认为国内和全球创新药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多大?
蔡达建:我个人觉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是次要的,我们更需要去融入。医疗无国界,现在的医疗和生物医学从理论基础上来看,产业化体系是全球公司所共同构建的,我们要在这个体系之内进行共同研发。中国目前在这个体系下,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现在国内能做出自己体系或特的创业公司的确越来越少了。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方法论是什么?
蔡达建:我特别重视产业落地的可能性和逻辑,对于不清晰或者不明确的项目都会比较谨慎。比如我们为什么会避开干细胞投资?早前,我们去研究美国FDA对干细胞类产品的批准过程,我们发现在十几年前有干细胞类似的产品批准通过,但是后来再也没有新的产品批出来。所以我们就跟踪干细胞在国际上的研究动态,判断出第一批的产品批出来,后面就批不出来产品了,已经上市的相关产品我们去跟踪它的市场效果,确实也不怎么好。那么这种情况下,仅仅是跟风去进行投资就会很盲目。
三、最佩服迈瑞医疗前董事
长徐航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投资过
这么多知名企业家,最让您佩服的是
哪一位?能否分享下您跟这家公司的
渊源?
蔡达建:都很佩服,印象比较深
刻的是迈瑞和博雅生物。
迈瑞医疗前董事长徐航是我在中
欧国际EMBA班的同学,我是证券背
景做投资,他是做实业,所以我们在
双方专业方面有互补性,他在产业方
面帮我提高认知,我在大资本和金融
战略层面给他做一些判断,双方经常
会做一些对行业以及迈瑞医疗发展策
略判断上的探讨。2004年高特佳在迈
瑞医疗A轮时期投资3000万人民币,
后来徐航做了一个关键决策就是股权
回购,很快,就像我们预测的那样,
迈瑞医疗在做完这一步后得到了高盛
的青睐,并将其带去纽交所上市,实
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5年美国市场相对疲软,国内
支持创新型企业回归,徐航决定从美
国退市带着迈瑞医疗回A股。有了之
前回购的成功经历,所以在私有化之
后,徐航并没有直接引进投资机构,
而是再次用自有资金进行融资回购,
经过一番融资回购后,迈瑞医疗的估
值从两三百亿元人民币翻到了500多
亿元。在这点上,我认为徐航在资本
的处理方面是非常成熟和精准的,这
两次决策对于迈瑞医疗的发展而言显
得非常重要。
很多财务投资机构并没有真正认
识到这家公司的价值,高特佳有幸再
次投资3.5亿元,成为独立投资机构
中投资规模最大的机构。当时高特佳
是2000多亿元市值时退出迈瑞医疗
的,此前我还开会劝说投资人不要这
么快退出,事实证明,仅仅过了一年
时间,公司市值就达到了5000多亿
元。这样飞跃发展的速度离不开迈瑞
医疗背后的团队,它的创始团队可能
是医疗器械公司中最强的,且公司还
搭建了强大的人才储备体系,这都是
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很幸运能够
跟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公司有这样一
个合作机会。
如果说其他公司与我是投融资关
系,那么博雅生物就与我有着共患难
的情谊。在博雅生物身上,高特佳的
“金融+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思想非
常明显,一边继续强化业务,一边通
过并购进入细分领域,我们真正将投
资团队和运营团队绑在一起,共同克
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这种模式是具有
颠覆性的,高特佳开创了这样一个先
河,也使得博雅生物实现了二次成长。
博雅生物的IPO也是一波三折,遇到
了非常难以想象的挑战,为此我们投
资团队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和努力,
使其成为中国唯一一家由中国私募股
权公司控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的企
业。所以博雅生物这个团队是我人生
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团队,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非常值得回忆。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眼中的好项目好企业家是什么样的?
蔡达建:好项目首先是在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中,这个行业一定是大而集中而非大而散的,和其他同行相比,能够具有一些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叫做独特性,能够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些优势可以体现在技术或者某种特别的资源上。判断行业的潜力和项目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需要进行大量的行业研究和跟踪,需要长期的积累。好项目必须要有好团队,因为好团队才能带来持续的成长。怎么判断是不是优秀的团队,我们通常会对公司在机制上的设计、商业模式的构建、公司文化、经营理念的观察来分析团队的分享精神、合作精神,来判断核心团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此外,国际化思维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点。
我认为数据化的素材仅仅是一个基础,更本质的是对于人本身的判断,我们在跟企业家的访谈中,他的方方面面表现都能够佐证他是否能称之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更多隐性的素材都是我们要去关注和
理解的,而不是仅仅靠那份写出来的报告。
四、顺势而为
《中国房地产金融》:通过分析世界跨国药企创新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他们的创新“增长引擎”几乎都来自于小而精的创新Biotech企业。关
于全球化发展模式以及并购趋势您有
什么看法?
蔡达建:我认为五年之后国内
至少在体系和标准方面是跟国际接轨
的,这一点非常好。但大的国际环境
氛围又不太好,所以让公司去进行国
际并购时还是会有顾虑,关于未来几
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我个
人认为会比较困难,至少没有办法成
为主流。那么中国的企业怎么走出
去?第一就是产品优势。确保在医疗
健康领域,国内的产品是具备国际优
势的。第二医疗体系好,开放度高。
这样可以去资本市场,可以去做并购,
让国外的企业加入到我们领先企业的
旗下。比如迈瑞医疗的国际化是最好
的,但目前迈瑞医疗在海外进行大规
模并购时可能也会很谨慎,因为政策
不稳定。未来我非常认可并购,这是
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企业做这件事
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创立远
创资本开启新征程,对于过去的投资
(高特佳)有哪些思考和总结,未来
有哪些目标?
蔡达建:对我来说高特佳已成为
过去。
我前面也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结构也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可能需要在这个
时候重新给自己定位和认知。目前经
济结构中发挥着骨干作用的是央企、
国资还有政府,在私募股权行业也正
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我们要去转
变思维做他们的专业服务者。
国有体系很强大,但是不可能在
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能够触及,不可能
都去扮演好专业投资机构的角,如
果我们去扮演这个专业投资机构的角
配合国有体系,定位就需要发生改
变。
我们要改变只有“投后服务”的
思维,要做“投前+投后服务”,将
自己放进产业生态中,对生态进行服
务。
举例来说,目前全国各地政府的
招商队伍是非常庞大的,整个力量加
在一起,我认为都要超过投资机构了。
招商部门目前正面临早期投资机构所
面临的问题:无法强化专业化,而我
们做成平台、形成生态圈,将自己的
专业能力以及多年的经验和资源提供
给他们。
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环境、股权
投资行业、医疗健康行业都已经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投资已经不能沿用过
往的逻辑。投资机构仅仅凭过去的打
法已经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生存空
间,需要创新业务模式,发挥专业能
力,调动产业资源,与产业更紧密地
结合,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满足上游
资源所有者需求的同时,获得优质的
投资标的。我愿意将自己20多年来
在这个行业所积累的资源、认知、体
系与国有资本/政府招商部门、产业
公司做更深的结合,深度服务政府资
本及产业公司,匹配各方诉求,实现
资源的最优配置,助力产业更好地发
展,这是我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