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作品手册
        生       李砚璟     
二级学院名称     设计艺术学院   
              07图片摄影     
                
序号
名    称
数量
备注
任务书
1
2
文献综述
1
3
开题报告
1
4
中期检查表
1
5
指导记录
6
6
作品(作品和数码照片原图电子稿光盘,照片小样,版面或展示
设计稿)
1
7
作品阐述(包含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1
8
指导教师评语表
1
9
评阅教师评语表
1
10
评审与答辩表
1
11
成绩表
1

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作品任务书
专业 摄影(图片摄影)班级07图片摄影 学生姓名 李砚璟 指导教师朱琦
密春雷照片一、毕业作品题目与类型:
万物有灵且美(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观念摄影
二、主要任务与目标:
本人希望这组作品能表现出摄影中影调的魅力,体现不同的形态中都有着相同的“黑”、“白”、“灰”。为人们打开一扇窗,让人们体会到“慢”的美、“静”的美。
3、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万物有灵且美,万物既伟大又渺小。”(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这两句话出自英国圣诗,数十个单词却能表达出人对一切物质和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而今,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时常因为过于浮躁而忘记放慢脚步感受身边的一切,本人希望此次完成一组安静的照片,能够让人从中体会到“慢”很美、“静”很美。
作品既为观念摄影,摄影之于这组作品来说并不是简单“记录”,而是一种“语言”。主要创作内容为身边的物体:有人、动物、植物、静物等等。作品中的被摄主体都以静态的方式出现,关键是想突出“静”的状态,并把这种状态和“黑”、“白”、“灰”三种影调进行融合,达到一种干净纯粹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是和现在高速、浮躁的社会生活节奏相矛盾的。因此,本人想借助这样的一种手法来体现“真实”的彩世界中“不真实”的影调表现。
“黑”、“白”、“灰”只是表象,就像是蒙蔽住人们双眼的金钱、欲望、浮躁,拨开这一层雾气,隐藏在“黑”、“白”、“灰”之下的尽是美好世界。
四、毕业作品进度安排:
201011月:确定作品选题
201012月:完成开题报告等开题文件
201012月末-20114月:完成作品定稿及作品阐述文稿
2011 5月:完成答辩与毕业作品展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George Prinos. Black[DB/OL].White[DB/OL]
[2] Eric Marrian.PAYSAGES [DB/OL].CARRÉ BLANC[DB/OL]
[3] Jacques Pion.Black & Snow[DB/OL]. Ombres & brouillard[DB/OL]
[4] Michael Kenna .China[DB/OL].Huangshan[DB/OL].Lijiang[DB/OL]
[5] Ansel Adams.Ansel Adams 400 Photographs[M].Ansel Adams.2007.10
[6](美)安塞尔·亚当斯.谢汉俊译.A·亚当斯论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
[7](美)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2
[8] 冯建国.跟亚当斯学摄影[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01
[9] 高岭.“黑”、“白”、“灰”——一种文化的主动选择[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07
[10] 王健健.眼界大开——黑白世界的奇异图像[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2
[11]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1
[12] 顾铮.世界摄影史[M]. 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09
[13] 萧春雷.:国外后现代摄影30[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2
[14] 唐慧敏 矫健.图像的游戏方式[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01
[15] 朱其.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08
[16] 陈漠.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J].新周刊,2010.07.15.327
[17](英)斯蒂芬利特尔.祝帅.流派(艺术卷)[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1
指导教                            
教研室主任                          
                      
本科毕业作品文献综述
          作品题目:        万物有灵且美          
         
      名:  李砚璟      号:  0704041002113
    二级学院名称: 设计艺术学院   业:  摄影(图片摄影)
      师:          称:         
填表日期:2010 12 7
观念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起先受到人们否认,直到1967年才被索尔·勒维特提升为一个艺术流派。而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而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摄影自20世纪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的先锋摄影或者前卫摄影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形成。1997年是中国先锋摄影真正成熟的分水岭。就在人们对摄影作为一种艺术介质的本质还不甚明朗的时候,美术界有一批人拿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开始了他们的观念摄影探索。摄影在他们手中只是一种观念的媒介,他们并不以此作为自己的身份标志。因此,他们拿起照相机的动机反而要比摄影家简单,也不存在拥抱摄影的心理障碍。正是从1997年开始,以摄影为形态的观念艺术正式开始频繁使用“观念摄影”这一名称,真正意义的理论探讨也开始开展起来。这之中,岛子等人在1997年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和朱其在1998年策划的“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是具有开拓性的。这两个展览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观念摄影”的名称,使得这个名称在1997年之后为越来越多的艺术讨论和先锋摄影评论所使用。摄影和观念艺术基本上完成了融合,观念艺术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背景,越来越多地表达现代性历史意识。洪磊、庄辉、郑国谷、陈劭雄等人的观念摄影开始进入了一个影像实验的成熟期。到1998年之后,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了观念摄影的队伍,形成了中国的“先锋摄影新浪潮”。1999年左右,中国的先锋摄影开始步向国际化和商业化的轨道。这与荷兰人汉斯、日本策展人清水敏男、英国的女艺评人凯伦·史密斯等国外艺术经纪人士和艺术评论家的介入和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开始出现,如马六明、郑国谷、荣荣、庄辉、赵半狄等人的先锋摄影作品,许多前卫画廊和收藏家也开始关注和收藏中国先锋摄影作品。 2000年以后,先锋摄影快速发展,开始进入“新摄影”阶段。越来越多的先锋摄影作品,即使使用泥塑、涂绘、表演、多次拍摄、电脑处理等方式,但是最后还是以摄影洗印的正片图片为最终的作品形态。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已经演变为以观念为基础的先锋摄影,摄影意识要比观念摄影时期更加自觉。
先锋摄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先锋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也对中国先锋艺术的艺术思想和视觉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摄影的图像概念正在被绘画、雕塑借鉴。不但如此,先锋摄影对于广义摄影的摄影风格和摄影观念等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从纪实向观念的转变与过渡中,两种摄影方式并不相克,只是在摄影的表达方式多了一种手法,使摄影的语言更为丰富。在运用“摄影”表达“观念”时,应考虑摄影在其中扮演的究竟是“记录”工具的角还是“语言”工具的角。如果是前者就不是观念摄影,如果是后者,当可以接受,因为摄影只有作为表达某种观念的“语言”工具时,才是必须的,才与观念产生不可割舍的关系摄影必须是观念的成果,而非记录的工具。既然是一种语言,用来表达艺术家或是摄影师的主观意图的语言。那么这其中的摄影师的主观的表达就融入了先入为主的导演成分。 
对于观念摄影有两个误区,一是有些人把关于记录行为艺术的影像当作观念摄影,这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记录方式。给这种行为艺术做了一个具有人性的记录方式。二是有人把凡是作品中带有主观意图的作品都称之为观念摄影。凡摄影创作,只要按动快门,都会带有摄影者的主观意图与个体的倾向选择,按此标准所有的作品皆可称为观念摄影作品。
在观念摄影中,摄影者在影像中是一个具有强烈倾向性的主观导向性。而当代艺术中,目前被导演的主体已不仅仅是摄影,而扩散到整个艺术了。以前的被导演主体还是摄影这一载体,被导演的行为是为摄影本身服务的。而现在被导演的是为艺术服务的,摄影只是一种承载的工具与手段。有了导演的理念,有了强烈个性化的观念,表达的形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观念或内容。摄影是一种表达形式,雕塑也是一种表达形式,绘画同样是一种形式。与此同时,传统的纪实摄影并没有从摄影中消失,并且只会更经典,更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 George Prinos. Black[DB/OL].White[DB/OL]
[2] Eric Marrian.PAYSAGES [DB/OL].CARRÉ BLANC[DB/OL]
[3] Jacques Pion.Black & Snow[DB/OL]. Ombres & brouillard[DB/OL]
[4] Michael Kenna .China[DB/OL].Huangshan[DB/OL].Lijiang[DB/OL]
[5] Ansel Adams.Ansel Adams 400 Photographs[M].Ansel Adams.2007.10
[6](美)安塞尔·亚当斯.谢汉俊译.A·亚当斯论摄影[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
[7](美)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2
[8] 冯建国.跟亚当斯学摄影[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01
[9] 高岭.“黑”、“白”、“灰”——一种文化的主动选择[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07
[10] 王健健.眼界大开——黑白世界的奇异图像[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2
[11]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1
[12] 顾铮.世界摄影史[M].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09
[13] 萧春雷.:国外后现代摄影30[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2
[14] 唐慧敏 矫健.图像的游戏方式[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01
[15] 朱其.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08
[16] 陈漠.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J].新周刊.2010.07.15.327
[17](英)斯蒂芬利特尔.祝帅.流派(艺术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1
学生(签名)                                        
                                                                                                                          \201012 7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内容合理,与论文内容相关,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归纳性。
为毕业作品的完成奠定了理论依据。
    指导教师(签名)                   
                                              20101212

毕业作品开题报告
    作品题目:      万物有灵且美      
           
   
      名:  李砚璟      号:  0704041002113
    二级学院名称: 设计艺术学院  业: 摄影(图片摄影)
    师:            称:         
  填表日期:2010 12 7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万物有灵且美,万物既伟大又渺小”(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这两句话出自英国圣诗,数十个单词却能表达出人对一切物质和生命的尊敬与热爱。而今,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时常因为过于浮躁而忘记放慢脚步感受身边的一切,本人希望此次完成一组安静的照片,能够让人从中体会到“慢”很美、“静”很美。
2、作品构思与主要创作内容:
作品灵感来自于George Prinos的组照——Black”和“White.  George Prinos目前于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就读艺术硕士,机缘巧合下本人看到了他的作品,深有感触,于是决定拍摄类似风格的作品。
现代世界带来了新的不断发展的希望,以及心理和社会的新的潜在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的历史感及人们的生活,把人们引向思想和感情的新的概念领域。表面上,人类似乎长驱直
入而达到了一个由超级消费、高速信息网络、高技术工具等事物组成的超级时代,但另一方面,人类的精神处境以及社会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过的如此多可能性和如此多的黑暗,现实中的一切都不复确定。正是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让本人产生了创作这组作品的想法。
本人希望把照片做到艺术和生活的交界线上,将在“黑”、“白”、“灰”三种颜范围内的图像进行心理分析,就像弗洛伊德所给出的定义那样,到一些隐藏在无意识深处的秘密,它们是特殊和充满诡秘性的。事实上,心理分析的工程是复杂的。当人们把艺术动机、感觉、趣味以及特殊的心理偶然性归结到了类似于心电图和测谎仪那样的水平的时候,艺术就消失了。人类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构成她的基本要素有“文明遗产”、“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以及“艺术”等等,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它们共同构成了所谓的“人类社会生活”。基于这样的文字表述,本人倾向于看中“黑”、“白”、“灰”三种颜之所以不简单是由于心理因素。“黑”、“白”、“灰”的简单及不简单使作品的表现力凝聚又多变。
作品既为观念摄影,摄影之于这组作品来说并不是“记录”,而是一种“语言”。创作内容为身边的东西:人、动物、植物、静物等等。关键是突出“静”的心理感受。
三、创作方案
上文中提到以“黑、白、灰”为表现形式,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黑白摄影。本人将作品以影调的不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黑”、“白”、“灰”,每组7张左右。
之于拍摄对象,本人的想法是:1-3张棚内人像,2-3张动物,静物、植物、建筑、风光等各占一部分。作品中的被摄主体都以静态的方式出现,关键是想突出“静”的状态,并把这种状态和“黑”、“白”、“灰”进行融合,达到一种干净纯粹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是和现在高速、浮躁的社会生活节奏相矛盾的。因此,本人想借助这样的一种手法来体现“真实”的彩世界中“不真实”的影调表现。
    拍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有一部分需要进影棚拍摄,这部分内容会在在校期间拍摄完毕。棚内部分的构图、用光追求简洁不失细腻的效果。室外风光的部分会进行提前踩点与试拍,暂地点定南京中山陵附近,该处多为林荫大道和古城墙,有利于“静”的表达。
最终追求的效果:分组展示时,照片在视觉上心理上都互相呼应,使一组照片放映结束时能产生一种不断叠加并越来越强烈的心理感受,从而在三组都观看完之后,给人意味深长
的感觉。每张照片所表述的感情不是并列的,本人希望得到一组照片,风格沉稳,既能完整反映一种复杂情感,同时每张照片又各司其职,并将“黑”、“白”、“灰”的影调效果善加利用,使作品的表现力凝聚且多变,从而达到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的和谐统一。
四、创作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1月:确定作品选题
201012月:完成开题报告等开题文件
201012月末-20114月:完成作品定稿及作品阐述文稿
2011 5月:完成答辩与毕业作品展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George Prinos. Black[DB/OL].White[DB/OL]
[2] Eric Marrian.PAYSAGES [DB/OL].CARRÉ BLANC[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