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
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研究”(编号:20B194)研究
知行合一成果
作者简介:黄璜(1982-),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从
事职业教育研究。
黄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视觉传播设计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德技并修”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
标。在德与技、校与企双引擎驱动下,“以技育德”成为高职教师提升育德能力的重要指引。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和改革需求,高职院校要合理构建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坚持以专精化、标准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数字化、阶段化的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以一体化、长效化的校企合作为延续,促进教师以技育德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引擎驱动;人才培养;以技育德;三维六化中图分类号:C961;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0-0021-04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师以技育德能力,加强对学生思政、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切实做到“德技并修”。在双引擎驱动理念指引下,高职院校要将提高教师以技育德育人能力作为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创新构建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注重教师培养的标准化与专精化、教学创新的数字化与创新化、校企合作的一体化与长效化,实现对德技兼备人才的培养。
一、双引擎驱动理念下高职院校以技育德育人模式的逻辑意蕴
1.教育逻辑意蕴:“唯技偏修”走向“德技并修”在国家“德技并修”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积极寻求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但是还存在着“唯技偏修”的问题。“以技育德”是将教师能力发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融合,
并贯穿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认知、自我能力发展、自身涵养深化、信息
应用能力培育的积极性,促使智育与德育课同向同行,进而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效解决技能培养与品德培养间的失衡问
题,使高职教育由“唯技偏修”走向“德技并修”[2]
2.产业逻辑意蕴:“教产分裂”走向“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与育人途径,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密切衔接的重要措施。但现实中,
高职教育内容与产业要求存在脱节问题。校内教学与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脱节,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隔离,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新行业的要求。
“以技育德”要求提升教师的技术与德育能力,
教师不仅要懂得新技术,还要明确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因此,只有让高职院校的“教产分裂”走向“产教融合”,才能够有效实现高职教育中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解决人才培养中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分裂问题,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3.社会逻辑意蕴:“单一育人”走向“共融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三全育人”模式,形成德技兼备人才培养合力[3]。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培养合力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技能培养、道德培养相分离,“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保障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单一育人”模
式凸显。“以技育德”模式要求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中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域场间、各环节之间形成教育合力,还能实现育人内容的多元化、全面化和育人方式的层次化、立体化,进而实现“共融育人”。
二、双引擎驱动下高职院校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的构建思路
1.“双引擎”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对德技兼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双引擎”合作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完善相关合作机制,推进校企联合支持下“德技并修”人才的培养。
要以学校为主体,实现人才培养与发展。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起人才培养的方向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责任,重视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
要以企业为支持,实现人才的设计与管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为高职院校提供课程设计、导师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企业还要充分发挥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资源整合和先进管理经验传授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管理中,与高职院校共同构建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为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三维六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技育德”是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指向,注重对高职教师的能力发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寓德于技,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认知、自我能力发展、自身涵养深化、信息应用能力培育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育德水平[4]。
要实现以技育德育人目标,就需要高职院校从教师的培养、教学水平的提升、校企合作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改革,向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标准化、专精化、数字化、阶段化、一体化、长效化六个方向进行延伸。创新构建双引擎驱动理念下,高职院校的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重点是培养教师的以技育德能力,有效解决教师个体失语、教学内容失焦、供需失衡明显等问题,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
三、双引擎驱动下高职院校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1.以标准化、专精化为指引,深耕师资队伍建设
(1)打造标准化的师资队伍矩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在修技育德、校企合作双引擎理念的引领下,高职院校以技养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新型职教队伍的建设。但是,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师资规划、结构优化以及质量提升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标准化、专精化为指引,打造师资队伍矩阵,以帮助教师实现以技育德能力的提升。首先,明确师资队伍的入职标准,即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担任以技育德专业课程教师。从以技育德课程育人改革需求来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这类教师需要达到以下三个基本标准。一是理论标准:教师需要具备专业教学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职业标准: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水平和较为丰富的职业经验。三是师德标准: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
业道德规范。其次,优化师资队伍的培养标准,即把以技育德作为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将以技育德能力作为标准,落实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帮助教师习得硬技能,提高专业性;通过人文底蕴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育德能力。
(2)打造专精化的师资成长空间。俗语云“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成为实践型、专业型、专家型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修技、养德。为此,高职院校应打通师资专业结构壁垒,打造专精化“专兼职”师资队伍。内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采取“学、教、研、训”四维联动的方式,提升校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是享誉企业、行业的技能技术专家,但是由于长期置身学校,缺乏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以及企业工作的“真情实感”。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发挥好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在“产—训—研”的联动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
技能与德育能力快速提升。校外教师资源引进方
面: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不仅要深耕内圈,而且要激活外圈,择优聘任资深技德导师,并积极吸纳劳模、大国工匠、行业大师等成为教学力量,为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增添生动的、典型的榜样案例,帮助专业教师获取自身发展需求的资源,促进“专兼职”双师队伍建设朝着专业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2.以数字化、阶段化为依凭,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1)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5]。在信息化2.0标准下,高职院校应主动将信息化手段融入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中,丰富育人内涵,提升育人成效。双引擎视域下,高职院校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应摒弃传统技能灌输模式,构建共通、共融、共育的新平台。为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德育素养提升,最终形成“信息化+职场化”为
核心的以技育德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线上环节,高职院校要让学生依托线上平台获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师布置的职场化作业形成初步认知。在线下环节,高职院校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职场化的课堂教学,力求在职场化的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劳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评价中。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思想政治素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融入教学评价中,并在线上管理平台上增加“三全育人”模块,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关注学分情况,让教师可以通过育人平台及时关注以技育德工作落实情况。高职院校还可结合线上、线下的实际情况设置“技能标兵”“德育标兵”,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借助量化性平台提升以技育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形成阶段化人才培养模式。技术技能、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三个维度,技术技能培养侧重解决“授人以渔”的问题,而道德品质培养则侧重“授人以筌”。在双引擎理念下,高职院校要构建以技育德“三维六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引入清单化、递进式管理思维,将技术技
能、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通过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不同的途径促进以技育德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要在不同的学期,实施“阶段化”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第1学期和第2学期为“夯基础”阶段,在第1学期通过入学教育、军训活动、自主体验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在第
2学期通过职业技能分享会、演讲比赛等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熏陶。第3学期为“考证书”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得为主要学习任务,以技能大赛证书、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得考验学生的身心素养、职业素养。第4学期和第5学期为“强技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及企业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第6学期为“入企业熟岗位”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就业顶岗实习跟踪反馈,指导顶岗实习生与大一、大二学生对话,完善德育体系。这种“阶段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将德育内容细化到大一、大二、大三不同的教学阶段之中,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活动之中,建立“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
3.以一体化、长效化为旨要,推动校企深入合作
(1)形成一体化校企合作育人范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双引擎理念下,高职院校应夯实校企联动基础,深入推进“校企双主体办学”,走出一条“办学特鲜明、品牌优势明显、产教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以技育德特发展之路。要打造以技育德职业教育特发展之路,高职院校应将立德树人融入实践育人体系中,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着力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与区域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将“专业”建在“产业”之上,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增强职业认同,培养职业精神。高职院校还要坚持将思政课程搬到实习实训点,进一步整合学校与实习实训单位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学生,打造思政实践“金课”。其次,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双评价”。高职院校要坚持
将校内学习评价与校外实习实训评价相结合,让学校教师与带教教师一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政表现做出评价,并借助多维化的评价内容、多
元化的评价主体进一步提升以技育德效果。
(2)构建长效化的合作育人机制。为保障以技育德“三维六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品德修养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要推行长效化合作机制,构建以企业岗位核心任务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以“校—企交互”驱动“学—徒交替”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形成以企业技能为核心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企业的职业核心技能任务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实现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与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任务有效对接。其次,以“校—企交互”驱动“学—徒交替”教学模式改革。“校—企交互”“学—徒交替”教学模式,由高职院校
和企业交互实施,主要是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之后再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之下完成相关技能的培训,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提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再回到学校进行新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然后再到企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工作态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去审视教师以技育德能力的提升,认识到这是时代发展诉求和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路径。在政策和双引擎驱动理念的引领下,高职院校要创新以技育德“三维六化”育人模式,从师资建设、教学创新、校企合作三方面进行逐个突破,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德育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德技双修人才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
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3-26]. v/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2]黄璜.新时代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4):269-271.
[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
02-13)[2023-03-26].v/zhengce/zhengceku/2019 -02/13/content_5365341.htm.
[4]习强.高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
学报,2021,23(03):51-55.
[5]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
04-18)[2023-03-26].v/srcsite/A16/s3342/20
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Three Dimensional and Six Modernization"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ual Engine Drive
Huang Huang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Hunan Arts and Crafts Vocational College,Yiyang413000,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require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technology,and"combining morality and technology"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Driven by the dual engines of morality and technology,as well as school and enterprise,"cultivating morality through technology"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e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cultivate morality.Based on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reasonably construct a"three dimensional and six oriented"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technology and morality,adher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refined,and standardized teaching teams as guarantees,innovate digital and phased teaching models as the foundation,and continue with integrated and long-term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ability to cultivate technology and morality,cultivate more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technical skills for societ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ual engine drive;talent cultivation;cultivating morality through skills;three dimensions and six transform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