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录屏功能在哪红树林:浙江沿海海岸发展前景看好
管竹伟;桑士达;陈秋夏
【期刊名称】《政策瞭望》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3页(P36-38)
【作 者】管竹伟;桑士达;陈秋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滩涂和河口浅滩特有的常绿乔木落,是一种远古久有的稀有木本胎生植物,因树皮一经划破便呈现红褐故称之为“红树林”。全球约有55个红树林品种,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一带。目前,我国建
赵露思真实家境
有6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世界上“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素有“海上卫士、造陆先锋和海水净化器”的美誉,具有抵御风沙、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和再造陆地等重要功能,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沿海生物平衡、美化海岸江河景观、发展海洋旅游和海洋科研均有独特作用。
寺加偏旁组词
我省沿海海岸和河口滩涂发展红树林的重要意义
可吸纳污染、净化海水,是“五水共治”的海洋“清道夫”。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及城市污水、污染物大量排入海洋,使得海域海湾的氮磷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海岸带污染严重,对海洋生态构成威胁,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鱼类资源不断衰退。而红树林具有超强的生存繁殖和净化海水、净化空气的能力,据实验,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一般森林的7倍,可有效维护海域生态和河口环境、减少赤潮的发生率,对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质和有毒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如铬(Cr)的除去率达85%,适宜本省的秋茄品种吸汞能力特强。我们在广西北海红树林湿地亲眼目睹黑臭污水流入后,一经红树林消无声息的吸附消化,30米外即变成蓝蓝的一汪清水。
可防风消浪、固岸护堤,是护卫沿海海塘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绿长城”。红树林在促淤保
滩、固堤强岸和抵抗风浪袭击方面,有着其他植物和设施不能代替的作用。红树林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其盘根错节的根系和坚不可摧的树枝,如同钢钩铁网构筑成海岸的立体栅栏,形成一道可抵御风浪、减缓水流、促淤保滩、守护海岸的坚悍屏障。当潮水冲入红树林区域即遇阻力,起到消浪、缓流和护堤作用。当红树林覆盖度和林带宽度分别大于0.4、100米时,消波系数可达85%,十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即刻化为平波,如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而长着高大茂密红树林的高桥镇的堤岸则损失甚微;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有红树林的村庄则安然无恙!浙江的海岸线长达2253公里,夏秋季节台风频繁,近20年来发生的“云娜”、“桑美”、“菲特”等超强台风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若有成片成林红树林的抵挡抗御也许不至于此。
刘丛丹年龄
可改善海岸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是海洋鱼虾和陆地禽类觅食栖息的“天堂”。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蕴藏着巨大的生物多样性。茂密高大的红树林宛如一道道天然屏障。一年四季,大量的鸟类在红树林穿越嘻歇,鸣声不绝于耳;树下,更是海洋生物觅食和繁殖的宝地,红树林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多种薇生物和藻类的生长,随之而来的是浅海鱼的洄游和贝、螺、蟹及软体动物的出没;红树林植物的荫蔽作
用为潮间带动物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而温和的环境,成为海洋生物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极佳生境。中国工程院李元跃院士调查了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证实红树林是海洋动物躲避敌害、生长繁衍的天然场所;红树林生态系统有高达688种的生物,数量远远高于无红树林海岸栖息地,从而有效维护了海洋近岸生物多样性,对鱼类繁衍和渔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高中文言文翻译
可绿化海岸、美化景观,是建设“两美浙江”的“保护神”。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景线。红树林的胎生特性,表现在果实先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淤泥生根后发育成长。红树林根系泌盐耐碱现象,使其具有热带雨林植物、沙漠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三种特征。涨潮时,红树林枝干几乎全部被淹,只有较高的树冠露出海面,宛如海上“绿岛”;退潮后,栖息于林中的鱼虾和生物及鸟类济济一堂,形成争奇斗妍、彩斑斓的生物景观。同时,红树林休闲旅游可集观赏、娱乐、品尝海鲜和传播海洋知识等生态服务功能于一炉。2005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2013年广西北海的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都成为国内外宾客热选的游憩地。特别是,红树林的经济价值也很高,据美国科学家计算,1公顷红树林在海岸保护和鱼类繁殖等方面产生的价值每年可达7.2万美元。
我省保护与发展红树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浙江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形成了红树林悠久的生长繁衍历史。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林业、海洋渔业部门的支持下,红树林主要在浙南沿海岸、特别是温台地区有一定的发展。如温州市早在1957年率先人工引种红树林,在乐清湾的西门岛沿海滩涂栽种30000多株幼苗,虽然几经变迁、屡遭创伤,但经受了往北推进的环境考验,积累了浙南沿海滩涂栽植的成功经验。2005年5月经国家海洋局批准,乐清正式建立了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并把红树林列为重点保护基地;岛上现已发展红树林400多亩,成林200多亩;同时,扩大引种、试种和示范推广,先后在苍南、平阳的鳌江沿岸,瑞安的飞云江南岸,瓯江口的灵昆岛、排树沙岛栽植了上千亩的红树苗,今已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台州市的三门、温岭、玉环等市(县)沿海海岸试种推广的势头也很好,并正在向北延伸发展。但在推广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
——海涂围垦、滩涂养殖与红树林种植矛盾突出,红树林造林用地落实难。红树林最佳生境须在中潮带和高潮带,而许多海涂围垦构筑的堤坝大都建在中潮带以下,留给红树林可生长的生境空间日益狭迫;同时,堤坝外滩涂红树林,又由于人们贪图眼前利益,造成人
为砍伐,被渔民用于养殖,对红树林形成不断侵蚀,导致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规划与海涂围垦、滩涂养殖发生矛盾,宜林地难落实,影响了人工红树林的发展空间。
——沿岸带废弃物污染严重和人为破坏,制约了红树林加快发展。红树林种植区大多位于近海潮间带,潮涨潮落带来大量的塑料包装袋、泡沫制品、玻璃瓶、废弃渔网等漂浮污染物,有些地方还将生活和工业垃圾直接乱倒在滩涂,对红树植物的生长造成损害,也影响了沿海海岸的景观。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红树林新造林地,渔民进入未成林地进行捕抓鱼虾蟹,折断红树幼苗、破坏植物根系造成苗木死亡,已建红树林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工业垃圾破坏滩涂生境,如苍南红树林保护小区因附近混凝土厂的废水直排,使鳌江沿岸红树林滩涂地硬化,导致大面积的红树林死亡。
——重规划、轻实施、轻管理,红树林的造林和护林资金十分短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2006-2015)》明确将在浙江营建37755亩红树林。《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2006-2015)》,提出将重点建设台州椒江以南的秋茄红树林保护带,保护和新建红树林15000亩,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75000亩。目前,全省红树林总面积为3425亩,主要分布浙南温台地区,距离上述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外来物种如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其夜叉乐队
生长速度快,蔓延的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控制能力,极大影响了人工红树林幼苗的生长,清理和控制互花米草,大大增加了红树林造林及管护的成本。
缺乏相应的研究平台,发展红树林科技支撑不足。红树林的发展与保护需要可持续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的支撑。近年来,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我省红树林方面的品种引进、试种、改良和关键栽培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这样的专业研究平台与实际发展需要仍然有较大的距离,同时研究经费总体投入不稳定,后续相关的研究经费缺乏保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