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立阳 段汉明
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6期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历史街区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而轻视文化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把握住保护和发展这个平衡点。开封市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开封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为研究对象,梳理开封地区特文化资源,从文化基因入手,分析其文化基因特点以及开封市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困境,希冀能提出对策,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文化基因;历史街区;开封;书店街;传承路径
一、研究背景
开封,八朝古都,首批(198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带。历史文化名城由历史街区构成,开封市内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双龙巷、书店街、马道街。本文将以书店街为研究对象,寻其文化基因传承困境,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基因传承提出解决方案。
书店街分为南、北书店街,位于开封中轴线的东侧。其全长620余米,宽19米。北起
鼓楼南至东西大街。由于没有大拆大建,书店街的建筑风貌保存得较为完整。书店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多经营文房用品及书画等文化用品。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则由大店街正式改称为“书店街”[1]。2006年开封《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的编撰以及2011年开封特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工程的完成,使书店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古街的街巷肌理、整体格局、建筑风貌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保护与利用之間的矛盾变得日趋激烈。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发展大多是从建筑的修复与更新的视角着手。本文将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出发,梳理书店街的文化基因谱系;依据文化基因传承的特点,为书店街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对应策略,以期古街得以持续发展。
二、文化基因与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一)文化基因研究综述
文化基因的定义为“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方式得到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文化基因”的概念是从生物基因的概念演化借用而来,牛津大学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中对文化基因的概念进行解释:文化基因是
一个与生物遗传基因相对应的单词,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2]。文化传播受文化基因控制,也同样遵循着遗传、变异、进化、选择的规律。文化的传承同样可以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伦进行解释,其相似之处在于文化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与生物基因作用相同的“文化基因”,对人类的思想文化进行传承。
“文化”+“基因”的概念在国内学者研究中影响深远,许多学者基于社会科学对文化基因进行深入研究。王东提炼了中华文化的五大文化基因[3],赵传海认为文化基因对社会的作用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4];李云燕等基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建立了历史街区保护框架[5];张鸿雁探求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与社会再造文化基因的意义[6];高地提出文化基因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影响[7];赵鹤龄分析了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并构建文化基因谱系[8]。在文化基因特性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出文化基因具有唯一性、变异性、遗传性的特点。文化基因的传播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外部环境也会致其内部因子发生变化。文化基因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复制或延续,这种过程同时也是遗传的过程。
(二)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书店街历史风貌的保护较为完好,街内目前还保存有30余处历史古迹,部分沿街建筑也保持着清末或者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公布的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书店街就是位列其中。
三、开封书店街文化基因解析
(一)书店街的形成与发展
书店街位于开封市的文化轴的核心地带,鼓楼中心区。对于书店街最早的的记载来源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当时的书店街被称为“高头街”,书中有高头街的相关描述,“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听闻”[9],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北宋时期打破了居住和市场分离的里坊制,形成了街巷制,交易没有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这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明代时期,书店街易名为“大店街”,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这里才被正式命名为“书店街”。
开封市书店街历史遗迹丰富,建筑类型主要是清朝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书店街内拥有四十八家书店,一百五十六家文化用品店,还有汴绣、相国寺梵乐等传统“非遗”店,也有灌汤包、桶子鸡等地方特小吃店。
(二)书店街文化要素梳理
书店街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业态类型丰富多样,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的步行空间(如表1)。
1.商业文化要素
书店街的商业起源于北宋时期,起源较早且规模较大。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9]14。交易的商品主要是书籍、文玩字画、衣物和中药材等。到了明清时期,书店街依然是全城最繁荣的地区。
2.民俗文化要素
作为著名的“八朝古都”,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文化艺术根基极为深厚,由此产生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和民俗风物。有声势浩大、气势如虹的开封盘鼓,有起源于北宋年间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汴绣,还有在重要节日进行表演的旱船和舞狮等。
豫菜 3.建筑文化要素
厚重的历史在书店街积淀,书店街目前还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悠久的的历史积淀在建筑中,加上书店街内存在大量的书店建筑,处处散发着古香古的文化气息,成为这条街独具特的风貌。书店街的建筑种类大致为三类:第一类为清末建筑,多数为两层,砖木结构;第二类为民国时期建筑,多数为两层,个别为三层,采用新式建筑材料,为砖混结构,既有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又有西式的建筑样式,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风格;第三类为1987年改造时建造的仿古建筑,多数为两层和三层,建筑立面丰富,彩鲜艳。
4.饮食文化要素
正如中原文化的影响力那样,其他各个菜系也都发源于豫菜。而开封菜又是河南菜的杰出代表,开封菜五味调和,质味适中。开封市的饮食业发展源远流长,在北宋时期,饮食业就已经非常发达了。烹饪种类繁多且烹饪技艺高超。比较著名的老字号有“全美”糕点和陆稿荐卤肉。书店街的夜市历史悠久且颇具特。夜幕降临,书店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街上摆满了各式小吃以及工艺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文化基因传承主体
文化基因的传承,是文化在中华民族内部社会成员的代际传承过程,传承的因素包括传统习俗、社会价值、思想观念、语言历史等。书店街居民既是文化基因的传承主体又是传承载体,是文化基因传承的关键所在。
(四)文化基因链条
文化基因的链条,是文化基因传承过程中的线索。它的传承主要通过政策推动以及经济扶持来构建。政府牵头文保部门对历史街区进行进行保护和发展,并通过规划旅游线路,增加经济收入,进而对书店街进行修缮和整治,形成良性循环。
(五)文化基因载体
文化基因载体包含显性场所与隐性载体。显性场所指的是所有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可通过实际感知存在的空间元素的组成,包括建筑、街巷、行为活动;隐性线索是指通过口口相传、地方志记录、文化作品等传承下来的精神形象、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
四、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困境
(一)文化基因传承主体意识淡漠
书店街为商业街,长期在此生活的也大多为商业的从业者,人员流动性较强。现代文化对古街的冲击导致书店街居民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契合点难于把握。正确的认知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然而在经济社会中,人们更多追求经济利益,心态浮躁,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使得书店街居民对书店街的发展参与度较低。
(二)文化基因链条断裂
书店街目前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封市书店街是一个难得的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文化商业街,但没有一家旅行社把游览书店街作为他们的旅游项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书店街的游客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开封市及省内游客;且游客目的性较强,多为购买文体用品及书籍,买完即走,不做停留,不能深入理解书店街的文化历史。
(三)文化基因载体衰败
书店街作为开封市保存历史风貌最为完好的文化商业街,没有进行过大拆大建。在改造过程中,仍然存在仿古建筑的彩与传统建筑彩之间的差,造成街景不协调。书店街内有一条名为黑墨的胡同,通过这条胡同可以从书店街进入徐府街,胡同内居民大多经
营家庭旅馆,但居住环境以及配套设施较差。同时,书店街的基础服务实施缺少文化符号,标识系统也较为缺乏。
五、文化基因传承路径
(一)强化文化基因传承主体
普通的居民是古街的主人,是这里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播者。他们是古街设施的主要使用者,还是传统工匠技艺的民间核心力量。政府部门应当牵头,针对各项主体的优势,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服务经验,并在日常服务中进行落实并进行考核。
对古镇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评级制度。在对古街游客进行走访得知,许多游客反映在书店街不会过多停留,没有趣味性。古街居民不懂如何去利用政府打造古街的契机,提升服务品质。增加体验类游玩,注重游客的交互体验,创新文创用品品类,对传统文化进行多重开发。注重游客游玩感受,以游客获得满意体验为主导,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多次消费。制定服务人员从业规范,提高就业门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二)扩大文化基因传承效力
增强古街的信息化装备,增设古街数字化管理机制。多途径、多渠道对书店街进行宣传,增强古街的影响力。建立信息平台,建设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街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