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中国几家中央媒体同时“起底”郭美美,对其从事“赌博”、“性交易”等非法活动给以曝光,引起普遍关注。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次宣传“攻势”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舆论反冲,而这种反冲经过外媒报道,在国际上形成了于我不利的舆论。
法新社在8月5日的报道中开篇说:“在电视台播放了一位曾让中国红十字会卷入丑闻的女子承认性交易和赌博的新闻后,中国网民怒不可遏。”但是,文章话锋一转,继续说到:“不过,他们谴责的不是这位女子,而是媒体。”
这种故弄玄虚的揶揄充分表明了中国媒体时常要面对的尴尬:某些大张旗鼓进行的对内宣传攻势(也可以称之为议程设置)不仅对内传播收效有待商榷,而且在国内出现舆论反冲后,往往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外溢”出境,成为外媒报道的落点,给中国的主流媒体造成一种内外不讨好的窘境。
“起底郭美美”遭遇的舆论反冲和外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中国媒体需要面对的尴尬和挑战。此前有薛蛮子嫖娼一事,此后有柯震东一事。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反冲与外溢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移动互联技术为人们发表意见打造了更便捷的通道和平台。新媒体改变了传播生态,人人都是传播者,而借助传播迅捷、影响广泛的社交网络,朋友间的私人分享也意味着可能成为覆盖面极大的大众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和官方主流媒体把控舆论导向面临更大困难。
二是公众参与社会讨论的意识和热情愈发高涨。这归因于公众公民意识的觉醒、民主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交网络的普及。
三是公众的反叛意识在增强。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渠道即信源增多,各种观念思想汇聚在社交网络,受众不再一味地信从主流媒体的观点,而是培养了一种质疑习惯,产生了一种反叛意识。例如,云南鲁甸地震救灾报道中出现的“柯震东浑水煮面”被质疑一事,就充分代表了受众对媒体报道(特别是宣传味儿十足的报道)的怀疑本能和不信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