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课标》引入大概念、大任务、大主题驱动的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重构课程内容,使各部分建立联系。《课标》明确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提倡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深度学习,鼓励跨学科教学。
在认真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以“系统分析知识体系,整体设计教学流程”的原则,构建小学语文基于大单元大概念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体系。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内涵确立大单元目标;围绕基础型学习任务、发展型学习任务、拓展型学习任务提炼大概念,创设情境,设计高质量的学习任务;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跨学科学习活动,为大单元教学提供深度学习的契机。
一、定单元、析内容、设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大单元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不同于以往单篇的讲述,注重深究内涵,透析知识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推理、论证。整个单元规划必须是建立在对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
(一)确定大单元
根据教育部针对深度课程的单元课程项目定位,单元是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素质的基本课程单元。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单元的规划大概有三种形态:教材单元、教材重组单元(即把教材中的一个自然单元的若干节组成一个新的单元,或者在几个自然单元中选择一部分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单元)、自拟专题单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为文体单元,旨在指导学生认识神话的基本特点,帮助
——
—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为例
陈向荣
(唐山市大丰谷庄小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大概念大单元视域下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征。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大单元大概念角度解读教材、重构单元,通过以大概念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引导跨学科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概念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9/22-0087-06
87
2023年第19/22期/A(07/08)
2023年第19/22期/A (07/08)图1神话故事单元知识体系整体分析
在交流中发现打动自
己的情节
88
图2神话故事大概念形成图
《课标》强调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围绕本单元确定的“神话是人类对创世大问题的精神创作”这一大概
念,生成“分析神话故事产生的原因,科学认识神话中的想象,用科学知识解释神话现象”的话题,创设“作为小小科学家,你将和喜欢的神话人物共处一天,你该如何向他们解释神话故事的原因”的情境。设置具有各种挑战性的任务,充分调动学习者体的兴趣爱好,可以扩大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提高语言认知水平。教师用“科学破解神话之谜”作为驱动问题,在驱动问题下,做了如下问题(学习任务)分解:神话故事是什么;阅读神话故事,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神话人物和故事;在
图3神话故事跨学科教学设计框架
本单元以文体组织单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神话。神话是众集体口头创造,表达对大自然智慧的敬仰、斗争和对完美的向往,是民间文学,富有很强的哲学性、艺术性。《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很多小学生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可以将《山海经·北山经》的内容介绍作为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资源。《普罗米修斯》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教师在引导时可以按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介绍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迹,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最打动自己的故事情节,为精读做好铺垫。《女娲补天》是女娲从各处拾来五个颜不同的石头,文章中只用一句话带出,而文章导读的设计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将女娲从各处拾到五石的经过讲明白、讲生动。
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既是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拓展和延伸,又是本次大单元跨学科教学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我国的古代神话故事和传奇,往往散见于各种文献材料之中。
《中国神话传奇》与《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两册二十四篇国内外的神话故事展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神话的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通过集中读、自由读、带着问题读等阅读活动开展神话故事的整本书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神话的神奇。比如《普罗米修斯》的拓展:在学习后,让学生仔细阅读书籍链接上的有关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
在交流中,帮助学生认识取火方法的各种相似性,进而感受世界的奇妙;从文学人物分析的角度来看,不少作家留下了赞美的佳作,如英国作家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赞歌》,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朗诵,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修斯的赞美。
神话流传时间长、范围广,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是体会神话内涵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熟悉人物,把握人物的特点,才能唤醒学生的阅读积累,开拓写作思路。第三个学习任务先从习作开始,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神话故
90
2023年第19/22期/A(07/08)
在这个项目课程中,我们小组的任务是什么?
我在小组活动中的分工任务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我们小组的合作效率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出?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觉得,在这个研究中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舞台剧表现更好?对什么问题还想继续研究?
我在这个项目课程中,了解了神话故事的哪些知识?
我在这个项目活动中,掌握了哪些本领?我用这些本领还可以做什么?跨学科课程
班级姓名
考核项目评判标准评分
故事表达能否有逻辑性地阐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5分)
舞台剧用到的实验阐述是否具有科学性(10分)
人物设置是否合理(5分)
剧本编写是否合理,有创意(10分)
舞台表达服装设计是否符合故事背景(10分)道具应用是否合理,有创意(10分)
艺术表达演员是否可以清晰流利地演绎整部剧本(10分)
演员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10分)演员动作、表情是否自然得体(10分)
四个火念什么
事、传说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故事提出问题。在第二个学习任务阅读分享中,有相同或相近喜好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可联合艺术、科学、信息科技等学科教师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包含舞台剧的组成要素、人员的分工、情景剧剧本的编写、科学实验验证等,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对自然界和历史现状的认识,是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究大自然后根据自身的想象形成的故事。故事是虚构而并非真实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了解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未完成的科学。古人曾幻想飞天入海,于是今天就有了飞机,有了潜艇。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很多故事中的情节也被科学揭开了神奇的面纱。当学生在体验神话奇妙和美妙的同时,笔者在第四个学习任务“科学破解神话之谜”舞台剧展示中,引导学生围绕“天地万物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火,真的是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吗”等问题,完成“我和神话人物的一天”的神话剧表演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了演出的场景、道具、人物造型等元素,学习了舞台表演的技巧,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虽然有的剧目表现还很稚嫩,但是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舞台剧的排练展示,不仅关联了学习任务,还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四、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中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表现等方面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基于大概念大单元视域的跨学科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借鉴了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能力素养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跨学科项目中完成工作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思路,反思总结,打破传统的结论化评价方式(见表2)。
表2神话故事单元过程性评价
作品评价,顾名思义是跨学科教学中对于最终的小组创作作品进行的评价。评价将从作品的实用性、创新性、应用性展开,且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以《神话故事》大单元教学为例,最终的作品是演绎舞台剧,笔者从故事表达、舞台表达、艺术表达三方面进行最终的作品评价(见表3)。
表3神话故事单元作品评价
能力素养评价包含了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生91
2023年第19/22期/A(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