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育苦学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③,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选文有删改)
(注)①豕(shi):猪。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育常有暇拾薪(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
C.育遂博通经史(于是,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上。
[4]郭子敬赞赏王育是因为( )
A.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贫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
B.王育收集柴草,用卖柴草的钱,请人帮他抄书。
C.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
2. 文言文练习。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争:____________________ 
触:____________________折: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   ”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②竽:乐器名。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______________
[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借  衣
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①公起,为之摩②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③,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①掖:扶  ②摩:抚摸  ③恤:爱惜
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火念什么
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獐(zhānɡ)与鹿
王雱(pānɡ)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1]“王雱数岁时”中的“数”的读音是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  )。
A.为什么 B.哪一个 C.哪个人
[3]王雱____(A.认识 B.不认识)獐和鹿,这从文中“_________”可以知道。
[4]请写出画“____”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天地。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②俄:一会儿。③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
[1]解释加点的字。
初竖执之:_____   遂依而截之: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②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
③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7.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 ① 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有鸟若鸮⑥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⑦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曲折盘结。④至:到。⑤息:休息。⑥鸮(xiāo):鸱鸮(chī),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⑦感:感悟。
[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
[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
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②盈:满。③置:放。④遂:于是,就。⑤故:原因,缘故。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
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
(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____)
(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____)
(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____)
(4)来了很多宾客。(____)
[2]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
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
[3]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
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
(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处横线上。
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
[4]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9. 阅读理解。
陪  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父适他往。(  )
A.合适 B.恰好 C.舒适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
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文直通车。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出自《___________》。